美國疾控中心週三(7月21日)報告說,去年美國預期壽命下降1.5歲,創至少是二戰以來最大降幅。引起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病毒疫情、用毒過量、兇殺和一些慢性病。
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去年美國預期壽命從2019年的78.8歲下降到77.4歲,回落到2003年的水平,抹掉了美國公共衛生多年來取得的進步。這也是從1943年以來出現的最大跌幅。
從不同種族情況看,黑人和西裔的預期壽命降幅更大,比平均壽命低3年。
美國疾控中心的官員表示,導致預期壽命下降最主要因素之一是去年年初爆發的大流疫。美國有330多萬人2020年死亡,其中與新冠病毒疫情有關的死亡佔約11%多。一年死這麼多人,這在美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
美聯社引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社會學教授馬克·海沃德(Mark Hayward)的話說,這樣突然的下降“簡直是災難性的”。
除了大流疫這個最大的因素外,不同族裔壽命的下降也有不同的原因。報告撰寫者伊麗莎白·阿里亞斯(Elizabeth Arias)表示,用毒過量在白人中發生的比較多。對於黑人來說,兇殺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對於黑人和西裔美國人共同一個因素是,居住環境擁擠,不能受到良好的醫療照顧,從事低工資工作的人數比較多。
預期壽命是對某年出生的嬰兒可能會活多少年的平均值作出的預估,是反映一個國家綜合衛生髮展水平的一個重要統計數據。影響一個國家預期壽命的有持續性的問題,如肥胖病,也有短期的災難,如大流疫和戰爭等。
幾十年來,美國的預期壽命一直處於增長狀態,但2015年起這個勢頭出現了停頓,幾年後到2019年才達到了78歲,去年又下跌至77歲零4個月。
在談到預期壽命趨勢的時候,華爾街日報報導說,一些專家認為,今年美國的預期壽命不會恢復到大流疫之前的水平。如果沒有有效的疫苗可以克制病毒變異的話,專家們估計,預期壽命還有可能進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