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防部發出警告說,中國解放軍對台灣的威脅持續加劇,已經可以結合北斗衛星全時域定位等措施,全盤掌握台灣軍事動態及完善戰場經營,而且初步具備癱瘓台灣軍方防空、制海以及反制作戰體系的能力。
台灣國防部星期三(9月1日)發表《2021年中共軍力報告書》,強調解放軍現階段已經具備對第一島鏈以西區域的“軟硬殺傷電子攻擊、通信阻絕與遮沒能力”,可以結合網軍啟動對台有線與無線全球網絡攻擊,癱瘓台灣的防空、制海及反製作戰能力,因此對台灣“威脅甚鉅”。
這份提交給台灣立法院的報告書指出,解放軍現階段在大規模聯合登陸作戰方面,仍面臨運輸載具及後勤支援不足等問題,尚未具備大規模登陸作戰能力,但是解放軍正在持續列裝各型海空戰略投送能量,不排除在取得制空、制海、制電磁權優勢後,以正規兩棲船艦搭配軍管徵用的商貨輪的投送方式,遂行聯合登島作戰行動。
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兩岸一直分離分治,北京卻一直聲稱擁有對台灣的主權,而且不惜一戰也要實現大陸與台灣的統一。為了這一目標,中國當局投入巨資,全面擴充軍力。近年來,隨著兩岸關係的惡化,解放軍新型戰機和戰艦不停侵擾台灣周邊海空域,針對台灣的軍事恫嚇和壓力也越來越大。而渡海登陸也是中國軍方侵占台灣的主要戰略。
美國國防部每年也向國會提交一份“中國軍力報告”,報告不僅詳細羅列解放軍軍力在各方面的發展,而且一再強調,北京加強軍備的目的幾乎全部都是為了台海作戰以及防止外軍在台海爆發戰事時馳援台灣。
台灣國防部發表的中共軍力報告書指出,解放軍目前通過北斗衛星全時域定位,掌控巴士海峽、南中國海、東中國海以及釣魚台列嶼外籍機艦動態,並在台海周邊海空域常態部署電偵機艦、無人機、情報船、科研船實施偵巡,透過陸海空及航太多維偵蒐,已經“全盤掌握台灣軍事動態及完善戰場經營”。
報告書認為,解放軍針對犯台作戰之際美軍等外軍干預也做了戰略及戰術性的規劃與部署,除了部署中長程常規對地及反艦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外,還借海空軍、航空母艦以及戰略轟炸機跨島鏈海空聯訓,先期對周邊國家形成軍事威懾,從而遲滯第一、第二島鏈間外軍干預行動。
報告書對中國快速發展的航母戰力,特別是目前在建的003型航母表達了嚴重的關切。“解放軍航母戰力目前由山東艦和遼寧艦兩艘航母組成,配合海空軍兵力常態化,遂行島鏈遠海長航訓練,已經加強解放軍戰場運作能力。003型航母服役後,解放軍將具備於第一島鏈內對台對美的'區域拒止及反介入'能力的完備優勢,”報告書說。“003型航母將為解放軍第一艘不依靠滑躍甲板、具備電磁彈射系統的超級航母。”
路透社曾經聯絡北京的中國國防部尋求對這一報告書的評論,但是沒有收到回應。
台灣國防部的報告書還提到解放軍犯台的7個可能的時機,包括“台灣宣布獨立”、“明確朝向獨立”、“內部動盪不安”、“獲得核武器”、“兩岸和平統一對話延遲”、“外國勢力介入島內事務”以及“外國兵力進駐”等。
報告書還談到解放軍對台可能的作戰行動,其中包括“認知作戰”、“灰色地帶威脅”、“聯合軍事威懾”、“聯合封鎖”、“奪佔外離島”、“斬首作戰”、“聯合火力打擊”以及“全面進犯”等。
面對北京當局持續的武力威脅,蔡英文政府也一直高度重視並優先安排台灣防禦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從美國購買先進武器,另一方面則強調“國艦國造”、“國機國造”。
台灣國防部在發表“中共軍力報告書”的同一天,還提交了2022年度“國防預算書”。“國防預算”編列3726億元新台幣,基金預算編列590億元新台幣,再加上新式F-16戰機採購特別預算的401億元新台幣,總體的軍費支出高達4717億元新台幣(約合168億美元)。
美國之音日前報導,台灣海軍經過兩年的趕工興建,已經在台中地區建成一座大型導彈基地,並且在該基地部署了台灣自行研發的雄風三型反艦導彈,大幅提升台灣在爭奪台海制海權方面的戰力。
台灣海軍在台中地區新建的導彈基地鄰近台灣西海岸,與中國大陸隔海相望。一旦台海爆發戰事,機動部署的雄三導彈可以從基地內直接發射參戰,也可以通過基地向周邊輻射的快速道路迅速分散部署、甚至前進部署到海邊,直接壓制正在渡海的解放軍艦隊。
面對北京咄咄逼人的軍事壓力,美國政府也依據台灣關係法,持續向台灣出售防御所需的先進武器。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4年任期內,美國對台灣有破天荒的11次軍售,總價值超過186億美元。拜登(Joe Biden)總統政府則已經在8月4日宣布了首筆價值7.5億美元的對台軍售。
日本政府也對北京在台海、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的強勢表現表達嚴重關切,而且日本政府高級官員近來公開表示,台灣的安全與日本安全息息相關。
日本防衛省星期二宣布,將在2022年度尋求5.48兆日元(約合500億美元)國防預算,以便加速提升新領域的軍事能力並推動新技術的研發,應對中國軍力擴張帶來的越來越大的挑戰。這將是日本有史以來數額最高的國防預算,比今年4月1日開始的2021年度國防預算高出2.6%,也標誌著日本國防預算連續10年持續增長,而且很可能突破GDP佔比1%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