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軍這週剛慶祝了一歲生日,生日第二天就拿到一份禮物:美國國會周一通過2021財年政府預算案,其中就包括劃撥給美國太空軍的152億美元預算。
去年12月20日,特朗普總統簽署的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成了美國太空軍的“出生證”,它成為美國自1947年設立空軍之後首次新增的第六大軍種。
上週五在白宮舉行的太空軍誕生一周年慶典活動上,彭斯副總統揭曉了太空軍成員的正式稱號:“守衛者”(Guardians)。
彭斯表示:“陸軍士兵、海軍水手、空軍飛行員、海軍陸戰隊員和太空軍守衛者們將世代保護我們的國家。”
太空軍的主要使命自然就是守護美國的太空安全。美國太空軍首任司令約翰·雷蒙德(John Raymond)上將在接受美國NewsNation新聞網採訪時表示,對於美國普通民眾來說,確實難以一下子明白太空安全的至關重要性。
但是,“太空不僅推動美國軍隊的作戰方式,也支撐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和美國經濟的運營方式,” 他強調說。
目前來看,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太空技術,美國仍領先世界。兩者的高效配合更是給美軍帶來巨大的實戰優勢。比如今年年初駐伊拉克美軍在伊朗的報復性空襲中零死亡就是美軍太空作戰員們引以為傲的一件事- 伊拉克當地時間2020年1月8日凌晨1點左右,10多枚彈道導彈從伊朗西部迅速升空。
幾秒鐘內,美國導彈預警衛星上的紅外傳感器在離地面3萬多公里的軌道上記錄了導彈火焰產生的紅外輻射,並將數據傳回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巴克利空軍基地,三個大屏幕實時記錄導彈數據,一大組情報分析員依照數據對導彈發射點和軌跡迅速進行三角定位。
幾分鐘後,巴克利空軍基地通過美軍通信衛星告知駐有幾百美軍的伊拉克阿薩德空軍基地和埃爾比勒空軍基地,他們即將受襲。凌晨1點34分,第一枚導彈擊中阿薩德空軍基地。這輪空襲瞬間摧毀空軍基地的建築、飛機和住宿區,爆炸造成的巨大衝擊波導致一百多名美國士兵受傷,但無人死亡。
這是伊朗報復美軍空襲致死伊朗“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的行動。美國國防部一名官員之後對美國媒體表示,美國的導彈預警衛星系統為美軍和聯軍部隊提供了提前尋求掩體的時間,才讓零死亡成為可能。
對太空技術的嚴重依賴成隱患
但這種高效配合也形成嚴重依賴。據美國國防情報局(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去年的一份評估報告,美軍在實戰中對太空技術的高度依賴早已被俄羅斯和中國視作美國軍力的“阿喀琉斯之踵”。由於這些太空中的衛星基本不受特別保護,中俄兩國都致力於研發和試驗各種反衛星武器,對美國的軍事效力和國家安全構成直接威脅。
更重要的是,對衛星的威脅並不只是關乎軍事。
從起床查看手機的那一刻開始,美國人每天的生活同樣高度依賴從太空傳至地面的信號。美國的全球定位衛星系統(GPS)提供汽車、飛機、輪船等交通工具或個人旅遊和探險的定位導航,確保美國路燈在全國各地定時點亮,美國企業也依賴GPS為每一筆信用卡交易打上時間戳。各天氣預報站依賴氣象衛星的實時訊息傳送,許多911等各種急救電話的撥打也都依賴於衛星。
雷蒙德上將認為,這一切都緊密依靠太空中的衛星,所以美國的太空安全需要得到保護。他在本週一(12月21日)接受美國NewsNation新聞網採訪時說:“就試想,現在救護車沒法找到救援目的地,急救人員沒法及時到達現場會是什麼樣。”
雷蒙德上將表示,美國太空軍的任務就是確保美國人所依賴的太空技術能永遠安安穩穩地在那裡。
“我今天想說的是,這已不是理所當然被保障的事,美國的太空安全正面臨各種威脅,” 雷蒙德上將說。
中俄威脅:俄羅斯愛顯擺,中國模棱兩可
雷蒙德上將特別指出來自俄羅斯和中國的威脅。中俄兩國都已意識到,發展對太空系統的攻擊能力是降低美國及其盟國軍事效力的手段。
俄羅斯去年11月送上天的“宇宙-2542”號衛星在進入軌道運行10多天后,突然分離出第二顆衛星“宇宙-2543”。而到了今年1月,兩顆衛星突然雙雙近距離尾隨美國的一顆KH-11“鎖眼”衛星,並執行一系列被雷蒙德上將稱為是“不尋常和令人不安”的動作。據《時代》雜誌報導,那是美國軍方首次公開確認美國衛星受到對手的直接威脅。
而更讓美國猝不及防的是,今年7月,那枚新誕生的“宇宙-2543”突然在運行軌道上發射出一個新物體。由於發射物行駛速度之快,此舉被美國認定為一次非破壞性的共軌反衛星試驗(即通過軌道上運行的衛星發射武器破壞其他衛星),也是美國首次對俄羅斯的共軌反衛星行為進行公開指責。
雷蒙德上將稱,這種“套娃式”的太空戰鬥力演示是俄羅斯精心策劃的威嚇行為,“直接出自50年代的蘇聯冷戰劇本”。
但與50年代不同的是,中國現也已加入這場太空博弈。與俄羅斯一樣,中國也在開發針對不同頻段衛星信號的干擾機,軍用的超高頻通信也在干擾對象內。另外,中國早在2007年就進行陸基反衛星試驗,從地面發射彈道導彈成功炸毀自己的一顆老化的氣象衛星。
在12月9日的美國國家太空委員會會議上,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約翰·拉特克里夫(John Ratcliffe)稱中國也已具備共軌反衛星能力。美國國防情報局也在去年《太空安全面臨的挑戰》報告中稱,中國和俄羅斯都已開始部署激光反衛星系統。
不過也有觀察人士指出,中俄的反衛星行動風格有所不同。俄羅斯更傾向於公開展示其威懾他國的能力。俄羅斯今年一共進行三次地基、共軌的反衛星試驗。最近12月15日這一次,俄羅斯發射一枚可摧毀近地軌道小型衛星的“直升式反衛星”(DA-ASAT)導彈。美國太空指揮部司令詹姆斯·迪金森(James Dickinson)指責俄羅斯“已把太空當成交戰場所”。
美國軍事網站(Military.com)記者吉娜·哈金斯(Gina Harkins)認為,相比之下,中國在這上面的態度更加模棱兩可。她指出,中國向太空發射的衛星數量僅次於美國,但從來很少解釋這些衛星是在那裡做什麼。
邁克爾·施里弗(Michael Schriever),科羅拉多州施里弗空軍基地GPS項目主管,在今年7月接受《時代》雜誌採訪時稱,現在一旦系統出現問題,操作人員不會直接預設這是一次技術故障,因為有可能是你的對手創造了這個問題。
“太空已不再是一個和平良性的環境,” 施里弗中校說。
不少觀點都認為,美國太空軍和太空司令部的成立正是隨著這一觀念應運而生。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在其發布的《2020年太空威脅評估》報告中稱,上述局面不可避免,“能力必然伴隨反制能力。” 報告也指出,正是為了應對主要來自中俄的太空威脅和野心,美國認識到保衛和繼續增強自身太空力量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因此“明智地創建了太空軍和太空司令部”。
美太空軍如何應對挑戰:精益、速度、適應“馬賽克戰”
作為美國的首任太空軍司令,雷蒙德上將本週日在《大西洋月刊》上刊發“我們如何打造一支21世紀的太空軍”一文,他特別強調:“只有保持精益、敏捷和緊密專注於我們的使命,我們才能成功地保護美國。”
在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Mitchell Institute)本週一(12月21日)舉行的一場線上論壇上,美國太空司令部參謀長佈魯克·倫納德準將(Brig Gen Brook Leonard)表示,美中俄三國間的太空競爭已成為一項節奏緊張的日常活動。他說:“太空競爭在過去更多只是小插曲,但現在它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件。如果你不是每天保持比賽狀態,如果不專注,你就會落後更多。”
雷蒙德上將在上個月發布的首份“太空作戰部長規劃綱領”中列舉了太空軍的五大重點任務,其中首條就是強調打造部隊的精益化和敏捷反應,當中提到要精簡指揮梯隊,下放決策權,以便降低繁瑣的官僚程序。
他認為,太空軍高度依賴新技術來威懾和擊敗對手,要想“超越俄羅斯和中國等咄咄逼人的競爭對手”,速度上領先至關重要。為了能夠迅速設計、測試和採用新技術和創新的運營理念,需要盡量減少決策人和一線作戰人員間的距離。
另外,太空軍也將著重培養能夠參與聯合作戰的精益部隊,為美國其他軍種提供最先進的太空技術支持。他在本月14日接受《航空周刊》的播客採訪時表示,太空軍成立之初是白紙一張,一年之內從零開始組建一支新軍種。第二年開始,太空軍就要開始融合工作,在運用最新技術提高天基情報、監視、偵察和通信能力的同時,將自己的效能快速整合到美國綜合作戰能力的角角落落。
倫納德準將在周一這場線上論壇上表示,太空軍注重融合與整合工作也與美軍“馬賽克戰”的新作戰理念保持一致。顧名思義,“馬賽克戰”就是藉鑑馬賽克裝飾材料的組合方式,將作戰力量構建為功能各異的小單元,以便在戰場上根據具體作戰任務,快速拼接和搭配出能夠完成作戰任務的“大塊馬賽克”。
隨著戰情變化,“大塊馬賽克”可以隨機進行戰略性組合和分解。在“馬賽克戰”理念下,美軍陸、海、空、網絡、太空的軍力都將在綜合框架內運行,而這一綜合框架則是由計算能力超群的傳感器、前線作戰人員和決策者組成的高適應性網絡。
根據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去年9月撰寫的研究報告《馬賽克戰:恢復美國的軍事競爭力》,這一新作戰理念是為適應美國的國防戰略“從反恐重返大國競爭”。顯然,負責運營和保護美軍高度依賴的太空傳感技術的太空軍將是這當中的一塊核心“馬賽克”。
此外,美國太空軍也強調把融合工作延伸至深化與學術界、企業屆和美國盟友的伙伴關係。倫納德將軍在周一的線上論壇上也特別提到商業和民用部門在太空技術方面的蓬勃發展。他舉例英國維珍銀河公司(Virgin Galactic)和美國亞馬遜公司“藍色起源”(BlueOrigin)項目正在開發的太空旅遊業務,被視為有力挑戰5G技術的美國SpaceX公司的星鏈計劃(StarLink),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登月計劃- “阿耳忒彌斯”項目,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的小行星採樣項目,等等。
他指出,通過與美國及其盟友的民用、商用公司合作,一方面能夠讓美國太空軍快速吸收各種最前沿的太空技術;另一方面,美國太空軍也能為這些民用項目保障一個安全、穩定的太空環境。
拜登政府下的美國太空軍前景如何:中美太空技術合作?
美國新當選總統拜登目前已承諾將逆轉或重審特朗普總統在軍事領域的一些政策,但據美國《國會山報》報導,外界普遍認為,作為特朗普總統標誌性成就之一的太空部隊將被繼續保留。
當然,拜登政府本也就沒有直接解散太空軍的權力,太空軍是國會兩黨立法的產物。鑑於中國與俄羅斯在太空領域的投入和動作正越來越多,美國兩黨也不太可能在這個節骨眼上解散太空軍。
雖然拜登團隊目前還沒有公佈任何針對太空軍的政策指南,但拜登曾在9月份與美國軍官協會(MOAA)的一次問答中表示:“我們必須在技術和創新方面進行明智的投資,包括網絡、太空、無人駕駛系統和人工智能等領域,這對於應對未來的威脅是必要的。”
美國空軍大學的中國航空航天研究所(CASI)所長馬偉寧(Brendan Mulvaney)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要維持美國的太空優勢,確保美國政府對太空技術開發的穩定資助很重要。他也指出,相比中國和俄羅斯,美國的預算相對不夠穩定。美國民主制度下,國會眾議院每兩年一次選舉,參議院每6年一次,總統選舉每4年一次。這導致像NASA這類依靠政府撥款的部門難以製定長期的預算和項目計劃。他呼籲美國兩黨議員和拜登政府能夠走到一起,制定一個著眼於長期維持的太空計劃,而非僅僅熬到下個選舉週期的計劃。
也有觀察人士指出,維持穩定的預算計劃也有助於吸引盟友的參與合作。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拜登團隊的顧問正呼籲新一屆政府要在太空探索方面與中國進行有限合作。他們認為,美國目前阻止中國加入太空合作是失敗的做法,因為中國的太空技術已經非常先進,很多項目已不需要美國就能實現;而同時,美國也正失去利用中國太空技術的機會,比如最近“嫦娥5號”采回的月球遠端樣石數據,以及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天眼”,等等。
NASA前局長查爾斯·博爾登(Charles Bolden)向POLITICO表示,美國若繼續拒絕與中國的太空科技合作,中國也會利用自己的獨立項目吸走美國的合作夥伴,比如發射並建設自己的空間站。
美國成立太空軍之初,部分美國專家就擔心局勢發展成太空競賽的可能。拜登團隊顧問也向POLITICO指出,正如上世紀美甦之間也曾以太空科技合作穩定雙邊關係和太空安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有限的太空夥伴關係也可能緩解緊張局勢,降低太空軍備競賽的可能性。
不過,在美國對中國盜竊美國科技的擔憂不斷高漲的背景下,先且不論拜登是否有太空合作意向,其實在國會就有法律阻力。201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沃爾夫條款'限制美國NASA和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等官方科研機構動用資金與中國進行科技合作。如果想實現合作,則需獲取FBI在具體項目上的例外批准,確保信息分享不會帶來國家安全風險,以及參與其中的中國官員中沒有侵犯人權的罪行。
對於美中太空技術合作的前景,馬偉寧對美國之音說:“有可能,但鑑於目前的國際環境,這也絕對是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