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豬肉圓”因涉台內容無法在港上映民粹主義下港府“寧左勿右”


在香港市中心街道旁巨大電子屏幕上播放的電影“花木蘭”的海報。( 2020 年9 月17 日)
在香港市中心街道旁巨大電子屏幕上播放的電影“花木蘭”的海報。( 2020 年9 月17 日)
“美豬肉圓”因涉台內容無法在港上映民粹主義下港府“寧左勿右”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4:18 0:00

香港政府修訂電影檢查條例之後,檢查員在評審電影時,需要考慮國家安全因素。過去一個多月以來,接連有電影被指違反條例而無法上映,包括一部台灣劇情短片。這部電影內容涉及台灣大选和總統蔡英文,被香港電檢處要求刪減遭拒絕而腰斬放映。外界質疑,在民粹氛圍下,香港當局已把“寧左勿右”視為金科玉律。

引起爭議的台灣劇情短片“美豬肉圓”講述了一對夫妻迎接新生命的故事。片長約15分鐘的短片其中一幕,丈夫在台灣總統大選的造勢大會上,向妻子分享他的肉圓店創業夢想,相信就是這一幕觸動了香港當局的神經。

這部學生作品入選香港“平地學生電影節”,原定11月在香港一家電影院作特別放映,並讓導演在放映後會出席網上座談,但是,在上映之前5個小時,主辦方“平地映社”在社交網站宣布取消放映,並解釋說,由於香港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不允許該作品以完整版本上映,而該作品導演與主辦方均不會放映經過刪剪的版本,才作出這個決定。

“美豬肉圓”導演堅持一刀不剪

2020年台灣大選期間拍攝的短片“美豬肉圓”先後入圍台北電影節和紐約亞洲電影節等影展。目前就讀美國紐約大學電影學院的導演林宗諺在臉書發文說:“香港電檢處要求砍掉所有選舉,以及與蔡英文任何相關畫面資訊,即使這是故事主要發生的場景,也是故事重要含義之一。”

這位年輕導演又說,“在此之前,從沒真的體會過自己的創作在某些地方跟國家是理所當然的不可行。”

台灣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長期關注香港局勢。他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解讀了香港當局的決定。

吳叡人說:“台灣總統大選跟總統出現的畫面容易提醒觀賞者,其實台灣是一個獨立主權的國家,沒有受到中國的統治,所以它才有辦法舉行大選,而且還有總統,但是它會違背中國國家的統一政策。問題是,中國沒有統治台灣是一個事實。(中國)官方政策說,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其實是(中國)官方的神話或謊言。為了維持這個神話,為了欺騙和愚弄人民,那就必須防止任何拆穿這個謊言或神話的訊息出現。”

吳叡人:台灣大選畫面拆穿大陸謊言

台灣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
台灣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

吳叡人相信,檢查員就是基於這種思維拒絕讓“美豬肉圓”完整在香港放映。

吳叡人說:“香港的朋友,乃至於中國內地的朋友看到這些畫面,說不定會喚起人民想要追求自由民主的熱情。你看到就會想,'能選擇自己的元首真好。'問題是神話、謊言被拆穿的話,掌權的統治正當性會被動搖,人民追求民主的意識又被喚醒,這樣就可能造成政權的不穩定。其實不是國家安全,是目前這個獨裁政權的安定的問題。”

他說,導演堅持一刀不剪,從藝術創作自由角度考慮固然天經地義,從政治角度看來也是明智的決定。

吳叡人說:“拒絕的行動本身是非常有效的反擊。如果他(導演)乖乖聽從港府方面的要求剪掉,然後放映一個殘缺不全的作品,這個事情沒有人會談,就不會變成一個問題,可是現在他們寧願不上映,也不願意被刪減的這樣一個抗議行動,事實上把這個問題突顯了出來。某個意義上它創造了一個問題。透過一個衝突把問題公佈出來,等於是揭露了香港政府越來越獨裁的本質。”

港府因應“港版國安法”生效,數月前著手修訂“電影檢查條例”檢查員指引,明確規定如上映影片可能構成危害國家安全的罪行,檢查員應得出影片不宜上映的結論。

港府解釋,修改電檢條例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更有效地履行港版國安法中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規定檢查員在批准影片上映前,須考慮影片有否不利於國家安全。根據指引,對國家安全的威脅可能以不同形式出現,及未能預計或難以事先界定。檢查員應仔細考慮影片,會否削弱觀眾國家安全意識或扭曲合法觀念,並考慮影片有否明示或暗示鼓勵觀眾犯罪,任何影片可能產生煽動或鼓勵干犯國安法,均不應被接受,但如何判斷一部影片是否會危害國家安全,港府一直沒有詳細交代。

香港電檢處拒絕給以香港反送中運動為背景的電影“執屋”發放準映證。(2021年6月11日)
香港電檢處拒絕給以香港反送中運動為背景的電影“執屋”發放準映證。(2021年6月11日)

台灣學者吳叡人認為,合理的推測是,往後可能稍微使人聯想到台灣主體性的情節或畫面都有可能會碰觸香港電檢紅線。

吳叡人說:“到底還有什麼題材是不會踩到紅線的呢?你不能確定。有的時候,同一個題材在某些情況下面,(當局)選擇不去說它違法,可是在另一情境下也許又變成違法。台灣的地方選舉本土性很重。台灣本土文化、本土地方政治的一些表現、台灣過去有本土跟外省人的衝突,還有台語,這些恐怕在某些情況下,都可以被解釋為危害國安,會解釋為分裂國土。”

民粹主義下港官員“寧左勿右”?

吳叡人以“寧左勿右”形容身處港版國安法下的香港官員。

他說:“法律上,它們有非常模糊,可以任意羅織罪名的法律。在政治上,現在處於極端民粹、極左的風潮下面。港府的這些官員拼命的要揣摩北京的意思,所以他們只會比北京更左。以上加在一起我覺得未來是非常不樂觀。在他們眼中,哪個東西,只要需要,就會變成違反國安。”

自電檢修訂條例11月初生效以來,接連傳出獨立製作上映遇到障礙。“平地學生電影節”另一部原定於11月放映的香港動畫短片“牢籠”,同樣在上映五小時前因未能通過電檢而臨時被取消放映。影片簡介形容“牢籠”內容涉及極權統治、資本主義、自由和抵抗,並提出“在極權社會下,即使我們安於現狀,我們真的能過上安穩的生活嗎?”這樣的疑問。據了解,有關動畫超過一個月前已申請電檢。導演蔡穎秋在回覆網媒“立場新聞”查詢時表示,“牢籠”未能放映可能和題材比較政治敏感有關。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副教授吳國坤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副教授吳國坤

專門研究香港電檢制度的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副教授吳國坤對美國之音表示,到目前為止,未能通過香港電檢的影片都是短片或者記錄片。

吳國坤說:“劇情片一般未必會涉及到政治事件。短片或者記錄片一般比較大膽,比較容易觸碰禁忌。尤其新的審查規矩通常在開始(執行)時會比較嚴格,'寧願搞錯也不要放過'。特別是最近數年來,香港跟台灣的關係比較緊張。很明顯會影響到審查官在審查時會步步為營。”

香港電影走回政治審查老路

香港二戰之後開始對電影進行政治審查。1953年,港英政府頒布“電影檢查條例”,過濾具有濃厚政治宣傳色彩的作品。數字顯示,1953至1956年期間,立場親北京的南方影業先後把接近100部劇情片、紀錄片和新聞片送檢,結果只有不到20部獲准上映。到了上世紀60年代,港英政府才對左派電影態度放軟。

吳國坤說:“在這段期間,有的時候很嚴,有的時候很鬆。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文革期間,那時比較嚴格。'白毛女'、'紅色娘子軍'這些一般都不能在香港放映,到了七十年代比較鬆了一點,倒過來對台灣諷刺文革的電影比較緊張一點,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調整。(電影政治審查)要到1995年才真正取消。那時開始,我們可以說香港沒有明確的(電影)政治審查。”

1995年主權歸還前夕,香港立法會通過廢除政治審查權。之後二十多年,香港成為全亞洲電檢最寬鬆地區之一。在這段期間, 港府幾乎從未以政治為由拒絕電影上映。如今港府再度實施電影政治審查。浸會大學電影學者吳國坤認為是倒退。

吳國坤說:“在政治寬鬆處理方面的確是倒退了,但還要看官員如何解釋(條文)和處理,可以嚴格,也可以寬鬆。如果外面的政治以香港政治或者中國政治為題材的電影、記錄片,在香港放映的機會可能少一點,沒有那麼容易。”

香港電影業由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走下坡,到2003年香港與中國大陸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香港與中國大陸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放寬香港電影以合拍片模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2002年前與中國大陸的合拍片只佔香港電影總數大約一成半。根據香港的電影發展局由2012年起公佈的數字,合拍片佔香港電影總數由最初的四成三,增加到2017年的大約五成七。

合拍片內容或趨向保守

吳國坤估計,面對政治審查,與獨立製作相比,涉及兩地合作的合拍片所受影響會比較輕微,但不排除內容情節會比以往更保守。

吳國坤說:“包括編劇在內的電影工作者要保證電影要能通過,送檢的時候因為多了政治考慮,所需的時間也長了很多。合拍片要在中國大陸公映,還有一般也比較接近主旋律。比較敏感的可能是警匪片,因為它涉及到警察的形象和貪污的問題,投資人會比較小心,內容揣摩會比較保守。”

早在香港電影修訂條例通過前,已有多部有關香港社運的電影上映受阻。6月,以反送中運動為背景的短片“執屋”被電檢處要求刪剪十多處“打掃房子”的情節遭導演拒絕而取消放映。

有片子則被電檢處要求在放映時附加警告。其中“理大圍城”2020年9月上映前被電檢處列為限制級,只准許18歲或以上人士觀看;反修例運動紀錄片“佔領立法會”則被要求加上“部分描述或行為,根據現行法例可能會構成刑事罪行”的警告字句。個別電影則乾脆放棄爭取在香港上映,包括在台灣金馬獎獲得“最佳紀錄片”,由周冠威執導的反送中運動紀錄片“時代革命”,以及同樣以反送中為背景,講述當時不少年輕人對香港失去希望而企圖自殺的電影“少年”。“少年”更在預告片打出“香港不能公映”的字句。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