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遭遇生育率斷崖式下滑 – 何以拯救人口危機?


資料照:北京的一所阿姨訓練學校在培訓保姆如何照顧新生兒。 (2018年12月5日)
資料照:北京的一所阿姨訓練學校在培訓保姆如何照顧新生兒。 (2018年12月5日)
中國遭遇生育率斷崖式下滑 – 何以拯救人口危機?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0:59 0:00

中國政府5月10日發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宣布,全國人口共14.1億,過去十年人口平均增長率比上一個十年的平均增長率下降了0.04%。報告說,“數據表明,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趨勢”。 2020年,中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中國的生育率近年來屢屢下滑,越來越多的現代年輕人選擇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中國政府尚未完全放開生育限制,但是逐漸通過推行“家風建設”,弘揚傳統孝道等方式,試圖挽救日漸嚴重的人口危機。

東三省放開生育限制 : 一則牽動人心的傳聞

今年2月18日,也就是中國召開全國人大的前幾天,針對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率先在東北地區全面放開人口生育限制”的建議,一則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佈於其網站的答覆引起了全國乃至世界媒體的關注– “東北地區可以立足本地實際進行探索”。寥寥幾行回答,引起強烈反彈,大家紛紛猜測東三省即將全面放開生育限制。除了媒體和社交平台各種討論,2月19日截至午間收盤,A股“二胎概念股”中包括高樂股份、貝因美、愛嬰室在內的多股漲停。儘管衛建委兩天後立刻澄清“東北地區將試點放開生育限制等推測不是答覆本意”,對全面放開生育限制的討論網民熱情不減,但是其基本意見可以歸納為 - 晚矣!

儘管對東三省近年來各項疲軟的經濟指標和表現眾說紛紜,GDP增速,人均收入和消費往往各地情況差異甚大,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東三省近年遭遇嚴重人口下降。經美國之音記者查閱官方數據,東三省在2014到2019五年中人口減少大約在350萬。

黑龍江省2014-19人口總量(美國之音根據黑龍江省統計局發布數據整理)
黑龍江省2014-19人口總量(美國之音根據黑龍江省統計局發布數據整理)
吉林省2014-19人口總量(美國之音根據吉林省統計局發布數據整理)
吉林省2014-19人口總量(美國之音根據吉林省統計局發布數據整理)
遼寧省2014-19人口總量(美國之音根據遼寧省統計局發布數據整理)
遼寧省2014-19人口總量(美國之音根據遼寧省統計局發布數據整理)

經濟結構轉型導致東北資源型城市人口加劇外流,空巢現象嚴重。同時,年輕人的生育願望也節節下降。國家統計局剛剛發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報告結果顯示,東北地區人口占全國比6.98%,下降1.2%。人口學家,《大國空巢》作者易富賢介紹,東三省的總和生育率從1981年的人均1.89,降到2000年的0.9,再到2015年的0.56,此數字遠低於同年的全國平均生育率1.05.

赤裸現實:越來越多的都市年輕人不再願意承擔生育任務

“東北的今天就是全國的明天”,易富賢發出這樣的警告。 “年輕人中,20-24歲結婚的人數,2011年還有953萬,到了2018年變成436萬,2019年就只有365萬了。”

2021年元旦,上海的醫院裡,27個嬰兒來到世間。而在1990年元旦,這個數字則是2784。也就是說,上海2021年元旦新生兒數量僅為31年前的1%。

資料照:上海一家醫院的新生兒 (2006年7月10日)
資料照:上海一家醫院的新生兒 (2006年7月10日)

北京市衛健委信息中心4月9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市2020年戶籍人口出生數量僅有約10萬人,比2019年的13.2萬下降了24.3%,創下了十年來的新低。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分析說:“總體來說,80後90後這一代人,也就是生育主體,他們的觀念發生了改變,不想生太多。他們的人生目標不是生孩子。他們更注重職業發展和滿足個人需要,選擇性在變化。另外,育齡婦女數量和比例在下降,再加上晚婚晚育,造成中國的生育率持續下滑。”

30歲的盧熹從老家山西來到北京生活已經8年,是一名堅定的不育主義者。原因很簡單:不喜歡孩子。盧熹告訴美國之音記者說:“從小就不喜歡孩子,初中時候就決定不要孩子,家裡其他人也沒有很喜歡,帶孩子玩什麼的都只是為了維持基本的責任感。”

三十歲從中國傳統來看已經是高齡婚育年齡,但是盧熹並不覺得自己是異類:“周圍朋友們有孩子的並不多,很多都養貓,我的大學室友們都沒有孩子,我也沒有壓力。” 唯一煩心的時候是父母親戚的催促,但是她表示決心不會動搖,並且和好朋友討論過將來共同養老的打算。追劇,旅遊,養貓,談戀愛,她覺得自己的人生足夠充實。

儘管自己並不關心政府是否採取任何措施來解決人口下降的問題,盧熹還是認為女性權益的提升是關鍵:“我覺得只有政府更注重女性權益,減少生育成本公司承擔的部分,從而降低在女性在職場受到的歧視,才能緩解低生育率的現象。這還包括男女同生育假,同時注重教育男性在家庭中承擔更多責任。”

沉重的經濟壓力讓現代年輕人生育願望屢創新低

在中國不少育兒網站和論壇裡,“碎鈔機”和“吞金獸”是兩個經常被提起的形容生兒育女花銷甚高的代名詞。從產檢到生產,再從出生到上學,孩子成長的任何階段,父母都要花費大量的金錢。來自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2020年12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在全國養娃成本最高的10座城市裡,排名最高的北、上、深、廣均在200萬元以上,就連排名第10的長春也要121.5萬元。除此之外,一二線城市高昂的房價以及醫療養老的支出都是人們不想生娃的壓力之源。

42歲的北京姑娘張楠楓供職於北京一家日企,結婚十年的她在不要孩子的問題上和丈夫意見一致,因為不想降低生活質量,也沒有信心能養育好下一代。

雖然張楠楓偶爾也覺得“孩子是家長改變的動力,能讓家長更加自律”, 但是最終“沒孩子能更好安排自己的時間,隨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生活方式還是讓夫妻兩覺得更加自由自在。

對於接下來的生育政策,陸傑華教授表示會建議政府全面放開,但是政府是不是採納還說不好,並且即使放開了,效果也不一定很明顯。 “但是放開總比不放開好,這是一個信號。現在比較急迫的是先放開,然後有一些配套措施和支持體繫再跟上。如果生育率下降到韓國那個水平再回升,難度就更大了。現在生育率即使不回升,保持平穩下降也行,就怕政策還沒調整,已經劇烈下降,那就很難改變了。”

堅持不要孩子的張楠楓卻覺得政策如何其實並不能改變現代女性的觀念。 “生育率底其實跟政策沒太大關係,想生的多窮都會生,不想生的政策多好都不會生。政策只是錦上添花,或是想法搖擺時的砝碼,但是能占到多大比重就不好說了。”

春節結束後的一個週末,她和老公臨時決定去河北度了一個滑雪長周末。在他們看來這可比送孩子去上鋼琴課足球課有意思多了。

北京一所小學校的家長在接孩子放學。 (2021年4月6日)
北京一所小學校的家長在接孩子放學。 (2021年4月6日)

人教版三年級“道德與法治”課本改版前封面(作者提供)
人教版三年級“道德與法治”課本改版前封面(作者提供)

今年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兩個版本的教材封面引起了家長的注意。改版前的教材封面是一家三口在一起,女兒在放風箏;而新學期發放的教材封面上,女孩手裡的風箏沒了,爸爸媽媽推著一個嬰兒車:小女孩迎來了弟弟(妹妹) 。

對此,有網友戲稱“養孩子太貴了,二胎來了,連風箏都買不起了!”

人教版三年級“道德與法治”課本改版後封面(作者提供)
人教版三年級“道德與法治”課本改版後封面(作者提供)

中國政府加強宣傳傳統家庭價值觀念

3月28日,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關於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一書,在全國發行。在此之前的幾年裡,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婦聯)作為中國婦女工作的官方組織,一直以開展講座,製作網絡宣傳片,在基層搞活動等形式,努力在全國打造一種“尊老愛幼,夫妻恩愛,子女孝順,鄰里和睦”的傳統思想回潮的氣氛。

“現在國家肯定是要鼓勵生孩子,不過倒也並沒有說讓婦女回歸家庭不上班,不然勞動力少了怎麼發展經濟啊。十四五規劃也都比較理性,提出要男女共同休產假。提倡傳統家庭價值觀是最近幾年婦聯主要在抓的工作。但是到了地方上各級政府怎麼具體實施,那就水平參差不齊了。”某位國際NGO駐華代表處工作人員(應受訪者要求匿名)這樣評價道。

然而,“家風建設”如此宏大模糊的主題,到了地方上則經常演變成提倡“女德”,“孝道”,“三從四德”等與現代社會風氣不甚相符的陳腐陋習。

4月12日,在中國最大的社交媒體之一“豆瓣”社區上,近十個女權主義的相關小組被封殺,小到幾百人大到幾萬人的小組無一倖免。分析人士指出,某些主張女性不婚不育的小組觸動了官方的神經,和其鼓勵女性生育的大方針背道而馳,尤其在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報發布前夕,這些主張過於刺眼,所以遭到剿殺的命運。

“離婚冷靜法”的出爐可否挽救現代人逃離婚姻和家庭?

而民政部今年剛剛出爐的“離婚冷靜法”則引發“眾怒”。自從2021年元旦施行一個月的“離婚冷靜期”以來,民眾在網絡上對此新規幾乎是一邊倒的批評,紛紛抱怨為何不設立“結婚冷靜期”,新規的設立反而使得一些人更加恐懼寬進嚴出的婚姻。

“這個冷靜期體現了立法者的苦心。婚姻是一種高層次的契約,更應該受到到規制。生育應該是婚姻的粘合劑,所以這樣的規定可能促進生育,雖然沒有直接關係。冷靜期的立法目的,應該是讓婚姻回到理性,不要動不動就離婚。”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森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離婚冷靜期也許不能降低離婚率,但是能代表官方的態度:“全世界人都有這樣的價值觀,只是中國政府更務實,更高效。”

“當然不能說不讓人隨便離婚了就一定能讓人多生孩子了,但是這個立法是從社會的穩定結構來考慮的。如果大家都很率性,這社會也沒法運轉了。雖然沒法量化,但是我認為最終還是會影響和促進生育水平的提升的。”

對此,人口專家易富賢也覺得離婚冷靜期的設立對保持傳統家庭價值具有積極意義:“離婚冷靜期是很多國家的慣例,不應該指責。中國現在的離婚率太高了,太容易了。東北的離婚率差不多是日本的三倍,全球最高,生育率也是全球最低。”

本文中受美國之音記者採訪的兩位人口專家陸傑華和易富賢,以及兩位不願意生育的女性盧熹和張楠楓,在採訪中都對一件事情看法一致,那就是,生育率一旦下降,就再也很難回升了。政府控制生育率很容易,但是想要鼓勵生育率,卻難於登天。

某位不願意署真名的北京年輕女性這樣告訴美國之音:“對於當今中國的生育低靡問題,也許有一個貌似可行的方法,那就是製作一批像當紅電視連續劇'小捨得'這種溫暖現實主義基調的小甜劇。畢竟很多姑娘包括我看了之後的感受是,雖然有不少拼娃的焦慮和競爭的殘酷,也到處充滿家庭親情尤其是母子之間的溫馨和美好,讓人忍不住想去嘗試避免劇中的尷尬,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現代母親。”

這可能比“家風建設”講座和製定“離婚冷靜法”更讓女人容易接受吧。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