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中國食品價格大幅上漲,豬肉價格更是同比去年翻了一倍以上。分析認為,未來幾個月,中國消費者物價仍將穩中有升,但新冠疫情的的全球蔓延同時也給中國經濟帶來不確定因素。
中國1—2月份的經濟數據顯示,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3%,食品菸酒價格同比上漲了15.6%。中國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毛盛勇3月16日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食品因素是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豬肉漲價將整體消費推高了3.2個百分點。
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數據服務提供商Wind的數據說,今年2月份中國食品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21.9%,漲幅高於1月份的20.6%,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豬肉價格比去年同期飆升了135.2%,漲幅創下歷史新高。
北京新發地市場的批發價格行情歷史數據顯示,以排骨為例,2020年3月15日的平均價格為每斤33.5元人民幣,比去年12月31日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初期高了22%。而在去年同期,該市場的排骨平均價格只有每斤16.5元。
中國豬肉價格在2019年一直持續攀升。因去年非洲豬瘟影響,中國生豬存欄量大幅減少,引發肉價上漲。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認為,新冠疫情只是加快了肉價上漲的進程。
拉迪對美國之音說:“中國存在豬肉的嚴重短缺,這是食品價格指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即使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展之前,豬肉價格已經開始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上漲。所以病毒顯然只是加速了這一進程,帶動了更廣泛的商品價格水平的總體上漲。”
分析認為,肉價上漲的一部分原因是疫情期間的交通中斷。“顯然,大家的食物都還足夠。但肯定的是,從農村地區到城市地區的供應可能有所減少,導致了這樣或那樣的的短缺。” 拉迪說。
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軍對美國之音說,食品價格上漲與疫情有關,所以漲幅各地可能有所不同。
他說:“我的感覺是聽到各個方面的消息,現在人民大眾基本平常的吃、買菜什麼的,好像漲幅沒有漲的太多。有些疫情不一樣的地區,由於物品的短缺程度不一樣,可能有不同的上漲。”
仲大軍認為,疫情導致物價上漲是正常的經濟現象。他說:“凡是碰到這種大災疫的情況下,肯定會生產停頓之後導致物資短缺,物資短缺肯定有些物價就會開始上漲。大災之後物價上漲這是非常正常的事。”
他說:“儘管災情影響了生產,影響了供給的能力,但需求也大大減少,所以物價有的時候不會出現太大上漲。”
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方正證券駐北京的經濟學家楊為敩的話說,預計豬肉價格的上漲將至少持續到今年上半年結束。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拉迪認為,中國近期總體物價漲幅並不算太高,未來還會有所下降:“5%並不是那麼高。而且可能也是暫時性的。我預計,隨著中國國內恢復正常、運輸障礙解除,新冠病毒病例數量大幅減少,物價上漲率會有所下降。”
他預計,中國物價平穩“還要一個月左右”。
另外,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給復工復產中的中國經濟帶來更多挑戰。
拉迪說:“如今新冠病毒已經廣泛傳播,特別是在歐洲,這裡就造成了另一個負面的反饋循環。歐洲經濟增長放緩將對中國產生負面影響。”
但拉迪表示,不應高估中國對世界經濟的依賴。他說:“中國對出口的依賴程度遠低於10年前。出口占中國GDP的比例約為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的一半。所以我認為,是的,中國很容易受到全球經濟放緩的影響,但遠不及全球金融危機時的程度。”
北京經濟學家仲大軍則擔憂,如果境外輸入中國的新冠病毒病例持續增多,這會對中國經濟構成額外挑戰。
“現在關鍵看國外疫情怎麼樣、國外疫情對中國的影響的倒流。” 仲大軍對美國之音說:“咱們海外的華人都大量跑回來了,北京、上海機場都應接不暇,都人滿為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