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拜習峰會下週一登場 兩位元首談什麼?


2013年12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面。 (美聯社照片)
2013年12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面。 (美聯社照片)

美中兩國元首定於下星期舉行首次視頻峰會,哪些極待解決的問題將被擺上峰會的桌面,引發國際社會的密切關注。美中關係專家說,鑑於美中關係目前缺乏共識和信任,峰會不太可能產生任何具體成果或者任何高調的聯合宣言。

白宮新聞秘書莎琪(Jen Psaki)星期五(11月12日)在白宮網站上,宣布了關於拜登總統將於華盛頓時間11月15日晚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虛擬會晤的消息。

聲明說,在9月9日通過電話後,兩位領導人將討論如何負責任地管理美中之間的競爭,以及在符合雙方利益的領域共同努力。在整個峰會過程中,“拜登總統將闡明美國的意圖和優先事項,並明確和坦率地表達我們與中國的關切”。

此前,美中兩國元首已經通過向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成立55週年慶典發來賀信的方式,表示願意為兩人即將舉行的峰會設定積極的基調。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11月9日在其官網上發布消息,稱習近平在信中表示,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當前,“中美關係正處於重要歷史關口,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合作是唯一正確選擇”。習近平說,中國願意與美國合作,同時妥善管控分歧,推動兩國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

“拜習峰會”期待已久,談哪些最極待解決的問題?

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位美國總統在上任後的第一年裡,都與中國最高領導人舉行了會晤。因此,輿論和分析預期,拜登總統上任後將會保持這一慣例。

但是,從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執政後期開始,特別是兩年前與中國展開貿易戰之後,華盛頓與北京的雙邊關係全面惡化,被認為已經跌落到了自兩國實現邦交正常化40年來的最低點。拜登總統上任後,已經與習近平通過兩次電話,但是兩國關係的改善並沒有真正展開,此次期待已久的“拜習視頻峰會”上,兩國元首會談到哪些具體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分析人士一般認為,在過去幾年中,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關係在涉及安全、經濟和政治等一系列問題上變得更加複雜。此次的美中高峰會,很可能會與以往的美中元首峰會不同,拜習會不太可能產生一系列具體成果。

拜登將試圖讓習近平相信,美國政府基於競爭、對抗和合作的高層框架,是雙邊關係的穩定基礎,但不需要導致衝突。而另一方面,習近平或將重點說服拜登恢復兩國關係以往的常態,並且減少對中國施加外交和經濟壓力。

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東亞研究教授馬釗對美國之音表示,現階段的美中關係中缺乏合作、缺乏共識、缺乏信任、缺乏溝通;同時白宮缺乏必要的國內政治與民意支持,中國也一定程度上面臨民族主義的壓力,這種情況下,元首能做的只能是加強溝通和培養互信。

“我估計雙方不會有高調的宣言或聯合聲明,但是會著手設計一個緩和中美緊張關係的路線圖,從一些比較具體的事項入手,逐步進行實質性接觸和改善關係的工作,”馬釗說。

美國商業電視頻道(CNBC)星期四(11月11日)援引兩名消息人士的話報道說,習近平會在與拜登舉行的首腦視頻會晤上,向拜登發出私人邀請,請他在明年2月到北京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冬季奧運會。

白宮拒絕就拜登總統將會如何回應習近平的邀請發表評論。 CNBC的報道說,習近平邀請拜登去北京參加冬奧會,對於拜登來說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如果拒絕,可能會加劇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如若接受,則會招致批評人士對其向外界宣示的民主和人權立場產生質疑。

華盛頓不尋求改變北京 而是與之共存

拜登總統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日前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GPS節目採訪時說,拜登總統的對華政策目標不是要試圖遏制,並且改變中國的政治體制,而是要營造環境使得美中兩個世界大國能夠在國際體制中共存。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沙利文在CNN採訪中對美中關係的表述,是為拜登和習近平將要舉行的首腦視頻峰會鋪路。也有分析說,沙利文的此番言論並沒有超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早先提出的“競爭、合作、對抗”所謂“三C”框架。

華盛頓非黨派、獨立研究機構美國和平研究所(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中國研究資深專家傅瑞珍(Carla Freeman)博士對美國之音表示,沙利文的聲明讓人聽上去,就證明了當前的美中關係是有多麼的糟糕;但是她同意這是華盛頓試圖與北京改善關係努力的一部分。

“儘管如此,沙利文還是用了強硬的措辭,來表達美國與中國競爭的承諾和決心,其中包括以有利於美國利益的方式,維護和管理國際體系的規則和規範,” 傅瑞珍說。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教授馬釗則認為,沙利文講話中提到的“不再試圖改變中國”,的確是美國對華政策的一個重要變化;因為無論是冷戰時期的對華遏制、還是改革開放時期的“和平演變”,美國的確一直希望通過“軟硬兼施”的手段去改變中國。

按照馬釗的分析,在特朗普時期,白宮將兩國之間的意識形態差別極端化,上升到體制競爭,這樣的做法不僅引發了人們對“新冷戰”的擔憂,“也觸碰了中國維護現存政治體制的底線”。

“沙利文的講話,有助於緩解各方對‘新冷戰’的擔憂。同時也應該注意到,沙利文的講話中所謂‘不再試圖改變中國’,也是要重新設立對華政策的評估手段與期待值,拜登政府不寄望於在短期內改變中國,而是在共存中持續競爭,”馬釗說。

伯恩斯出使北京能否促進美中關係改善

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上星期三(11月3日)批准了拜登總統提名的新任美國駐華大使人選伯恩斯(Richard Nicholas Burns)的提名。由於伯恩斯獲得了國會兩黨的支持,預期將會順利通過國會參議院全體表決通過。

觀察人士注意到,伯恩斯在10月20日他的提名確認聽證會上,對與中國相關的各項議題表態強硬,稱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將是21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考驗,美國將在需要的時候與之競爭,而且激烈地競爭。伯恩斯可望不久赴北京擔任大使,他的就任是否有助於促進美中雙邊關係的改善?

美國和平研究所中國研究專家傅瑞珍認為,儘管伯恩斯大使缺乏以往與中國打交道的經驗和漢語技能,但他既是職業外交官,同時又是一個不僅能與布林肯國務卿接觸,而且能與白宮保持良好接觸的人。

“他有過處理前蘇聯事務的經驗,而且曾明確表示,美國的外交工作應該被用來捍衛民主價值觀。他將樂於接受將激烈競爭與激烈外交相結合的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她說。

不過,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教授馬釗則認為,經過特朗普任內美中關係的質變之後,華盛頓與北京進入了一種競爭關係; “而這種大趨勢不會因為某一項任命或某一次會談而發生本質的改變,因此不能對伯恩斯給予太高的期望”。

馬釗同時認為,估計中國是比較歡迎伯恩斯的,因為他是職業外交官,因此在一些中國關心的問題,比如台灣等,立場是比較傳統的,不會做出一些中國認為是挑釁的舉動,這有利於增加北京對華盛頓的信任。

馬釗說:“對於華盛頓而言,與北京保持必要的外交交流管道,是必然的選擇。伯恩斯到任,可以使這種交流更順暢。”

美中是否會重開成都和休斯頓總領事館?

早在拜登總統上任初期,就有輿論呼籲美中應該及早重新開啟在特朗普任內關閉的美國駐成都和中國駐休斯頓的總領館。在最近華盛頓與北京達成共識、著手準備拜登與習近平的首次視頻峰會之後,更是有揣測說,在即將舉行拜習峰會的議程中,將可能包括討論兩國分別重新開放成都和休斯頓總領事館的事宜;但是華盛頓和北京官員在回答媒體的詢問時都顯得語焉不詳和模棱兩可。

研究美中關係的專家告訴美國之音,即使華盛頓和北京都有意重啟成都和休斯頓總領館,但是目前拜登和習近平可能各自都面臨國內的政治壓力,而無法積極推動這項工作。

馬釗對美國之音說:“我覺得雙方都是有意願重開領事館的,但是面臨的問題是國內政治的壓力。在高調‘抗美’和‘反華’的當下,讓步可能被解讀為外交失敗;特別是在美國,現在的民意基礎和國會的政治氣氛,似乎還不太容易迎來慶祝兩國外交破冰的時刻。”

傅瑞珍(Carla Freeman)認為,除非這兩個總領館的重開可能與一些具體或個別因素有關,否則重新開啟中國駐休斯頓總領館和美國駐成都總領館, “將會是美中關係發生重大轉變的信號”。

“或許,作為經濟‘再掛鉤’(recoupling)的一個步驟,如果美國和中國能夠就擴大對華液化天然氣出口達成共識,這樣就有了一個對應的理由,重新開放美國駐成都總領館;但這種可能性目前還是難以想像的。 我的猜測是,如果美中相互重開總領館,可能會是未來改善雙邊關係的後期外交工作階段的一部分,”她說。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