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已經持續三個星期。俄軍的襲擊攻勢越來越猛烈,烏克蘭平民傷亡不斷增加,但雙方的多輪談判都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戰爭的膠著讓研究經濟和軍事問題的專家開始審視,西方採取的經濟制裁和軍事援助究竟能否有效遏制戰爭、達到預期效果。
西方制裁將拖垮俄羅斯經濟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俄羅斯海事研究所助理教授艾米莉·霍蘭德(Emily Holland)星期一(3月14日)在美國智庫外交政策研究所(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的一場研討會上說,這次製裁與以往完全不同,其特點是美國與其盟國一起行動,而且規模前所未有。
“美國、英國、歐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都一起採取了製裁措施,”她說,此外還有針性地凍結俄羅斯總統普京、外交部長拉夫羅夫,以及其它俄羅斯寡頭的資產,將俄羅斯從全球支付系統SWIFT中移除,對俄羅斯中央銀行實施制裁等措施。
“我認為就其像徵意義而言,最重要的是美國上週決定禁止向美國進口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 霍蘭德說。“從本質上講,這並不是一個巨大的製裁,因為俄羅斯進口石油僅占美國進口石油的約3%。但是,西方最終會有意願制裁俄羅斯能源行業的信號確是巨大的,我們已經看到了它對全球市場的影響。“
此外,許多西方公司紛紛對俄羅斯“自行制裁”。“無論它們是石油巨頭還是麥當勞,所有這些不同的西方公司都拒絕與俄羅斯做生意,因為俄羅斯的資產和俄羅斯的業務是有毒的。因此,我們正在看到所有這些公司一起從俄羅斯湧出,而且坦率說,這種影響確實是災難性的。” “俄羅斯人民開始看到這些制裁的影響,並確實從中感到了痛苦。”霍蘭德說。
霍蘭德表示,雖然俄羅斯政府目前通過其儲備來削弱這些制裁的影響,但假以時日俄羅斯經濟在如此強大的制裁之下將難以為繼。
“他們現在正在做一些社會支出來削弱這些制裁的影響。但如果這種情況繼續很長時間,他們將無法持續。”
制裁只會助長民族主義?
但是,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認為,制裁只會助長民族主義情緒,而不會讓俄羅斯人起來推翻普京政權。
“國家能夠承受巨大懲罰,民眾不會起來反抗統治者。” 3月3日他在“共和委員會”(Committee for Republic)的視頻討論會上說。“我們在烏克蘭越反對俄羅斯人,我們越威脅這個政權,就會有越多俄羅斯人團結在普京身邊。”
米爾斯海默還認為,中國、印度和墨西哥可能會幫助普京。“目前還不清楚我們能否長期懲罰他們。”他說。“但是話又說回來,即使我們確實懲罰了他,你認為這會讓俄羅斯人跪下?或者讓普京跪下?我不會在這上面賭很多錢。”
但是,《紐約時報》記者和專欄作家馬克斯·費舍爾(Max Fisher)撰文寫道,這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跟以往的情況不同。
“2014年,許多俄羅斯人都在為自己的國家入侵烏克蘭而歡呼,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今,普京幾乎立刻就轉向了鎮壓和審查,甚至威脅要將這次入侵稱為'戰爭'的人處以嚴厲刑罰。”
普京隱瞞戰爭自縛手腳
“普京隱瞞了入侵的規模和性質,實際上是在自縛手腳,讓他的政府無法向公民充分告知未來的鬥爭。” 他接著寫道。“你不能要求公民團結在一場你堅稱不存在的戰爭周圍。”
週一(3月14日)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在羅馬舉行了歷時七小時的高強度會談。
美國之音報導,“儘管楊潔篪在會談中盡力將中國打扮成俄烏衝突中中立的一方,重申支持俄烏和談的立場,美方官員認定北京已經決定要對飽受美國和西方制裁之苦的俄羅斯提供援助,而且美方在沙楊會後對有效改變北京的挺俄立場開始持悲觀的態度。”
沙利文並警告中方,“如果中國違反制裁或幫助俄羅斯將會面臨嚴重後果。”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進入第三週。普京對俄軍實力和烏克蘭人民抵抗決心的誤判令其入侵行動進展十分不利,於是俄軍開始了對烏克蘭民用設施和民眾的狂轟濫炸,導致人道災難加劇。
拜登政府在應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危機中採取與盟國一致行動,對烏克蘭提供武器和情報支持,但不在烏克蘭土地上與俄軍開戰,以避免拜登總統說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北約應在烏西部署兵力威懾普京
但隨著俄軍入侵曠日持久,有專家質疑這樣的戰略政策不僅將擴大人道災難的規模,而且會助長普京的囂張氣焰。
外交專家盧多維奇·胡德(Ludovic Hood)週日(3月13日)在《華爾街日報》撰文,呼籲北約派部隊進入烏克蘭西部。
“西方對俄羅斯無端入侵烏克蘭的反應是堅決、統一和重要的,但這不足以威懾和遏制弗拉基米爾·普京對烏克蘭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前線國家的圖謀。”胡德寫道。
“僅靠制裁不足以阻止普京,他和他之前的無數歐洲暴君一樣,只承認實力。如果西方領導人希望普京尋求和平,他們需要增加北約東翼的部隊人數,並在烏克蘭西部和黑海建立強大的防禦性軍事存在。”胡德寫道。
胡德2019年至2021 年在前副總統邁克·彭斯辦公室工作,2001年至2006 年在聯合國工作,2001 年起擔任外交政策從業人員。
胡德建議,“西方大國應將重型裝甲部隊部署到烏克蘭西部地區,明確表示此類部署是應主權政府的邀請,旨在保障人道主義行動,並不會與俄羅斯軍隊進行進攻性交戰。”
胡德說,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向普京發出信號,“即美國和北約將不再容忍違反二戰後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企圖。它們還將減緩俄羅斯在烏克蘭的進展,幫助確保烏克蘭的生存,即使在短期內處於事實上的分裂狀態,這將挽救無數生命。”
北約與俄羅斯衝突將降低核門檻
不過,外交政策研究所歐亞項目資深研究員羅伯·李(Rob Lee)認為,俄羅斯並不想將戰事升高到北約範圍內。普京入侵烏克蘭進展不順,“他發射了那麼多巡航導彈,他們真的沒有大量庫存,這意味著對俄羅斯來說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局面,它變成了一種北約與俄羅斯的衝突,結果是核門檻可能有所降低。”
羅伯·李說,如果西方升級,俄羅斯會以其它不同方式升級,“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做某些事情,像更多網絡攻擊或類似事情。” “我們應該意識到我們在做什麼。如果我們在某個方向上走得太遠,普京可能會覺得他被逼到角落裡,而他沒有太多傳統選擇。”
李認為,西方世界“應該明智地採取行動,讓衝突代價變得更高,如果普京要繼續;但如果他要退出,則應提供出路。”
一場意志和製度的對決
《紐約時報》記者和專欄作家馬克斯·費舍爾認為,“隨著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不斷深入,莫斯科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場平行沖突:與西方在經濟上和政治上展開耐力較量。”
費舍爾認為,“現在,雙方都面臨著考驗,是否能維持國內對一場成本由普通民眾承擔的對峙的支持。這不僅僅是一場意誌之戰,更是對兩個對立制度的考驗。”
他引述一項研究估計經濟制裁對西方有利。“一場全面的貿易戰將使西方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總和減少0.17%,但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將減少9.7%,這是毀滅性的數字。”
“誰先撐不住的問題可能會影響烏克蘭的命運,” 費舍爾寫道。“這不亞於任何武器轉讓或坦克攻擊。儘管結果無法預測,但一系列經濟指標和政治信號提供了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