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畢業生就業難 專家指灑錢補助亦難敵監控效應


重慶郵電大學的學生們 (資料圖片)
重慶郵電大學的學生們 (資料圖片)
中國畢業生就業難 專家指灑錢補助亦難敵監控效應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1:36 0:00

中國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協助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的通知,中國教育部也承認今年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專家認為疫情、行業監管,以及需求下降等因素造成大量失業,中國經濟成長將更加下滑,政府的補助計劃無法有效提升就業。

經濟成長放緩影響就業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DRC)等八個部委,近日發布“關於深入實施創業帶動就業示範行動力促高校(大學)畢業生創業就業”的通知,強調要發揮示範基地帶動作用,力爭2022年為高校畢業生提供200萬個高質量就業機會,為全國做好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做示範。 。中國教育部承認,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今年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複雜嚴峻。

2018年7月,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六穩”,意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2020 年4月提出“六保”,意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受到疫情復發、房市緊縮、加強監管和“雙碳”政策抑制產業發展等衝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壓力加大,多數國際機構預測,中國2022年經濟增長率落在4.0%至5.6%區間。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教授葛麗珍(Jane Golley)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這是世界發達國家共同的趨勢,而且經濟增長率未來會再下降。

她說:“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軌跡確實正在往下走。我認為這也是國際間認清事實的時候了,也就是依歷史經驗看來,在長遠的光譜中已開發國家的經濟增長率會放緩至 2-3%,即使是中國也不太可能證明他可以例外。”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 2021年全年創造了1269萬個新的城鎮就業機會,同比增長83萬個,低於疫情爆發前2019年的同期水平,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分析人士認為,官方的失業率沒有完全捕捉到所有的負面經濟變化。

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教授盧政鋒對美國之音表示,早在胡錦濤時期,中共已經提出新常態的定調,中國經濟不會再是兩位數成長。疫情爆發,加上習近平的打貪,以及中國對他國不公平貿易制裁等使得資金出走,經濟增長放緩是必然的。

他說:“實際上,中國政府發表的經濟數字向來都有造假情況,儘管官方宣稱疫情控制得宜,經濟復工、復產逐步達成,經濟表現亮眼,前景看好,但是這都是大內宣與大外宣,自己喊自己壯膽,實際上經濟發展遭遇困難,前行艱辛,因而年輕人就業機會與謀生日漸備感壓力。”

中國問題專家,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教授吳建忠認為,疫情惡化後中國消費支出持續萎靡是拖累就業市場的主要因素。

他對美國之音說:“服務業僱工佔了中國近一半的勞動力,但由於中國推行的新冠清零政策要求隨時封鎖疫情爆發區域,消費者在餐飲和旅遊等服務支出方面表現欠佳。中國經濟增長勢頭疲軟將進一步影響就業市場。由於追求零容忍的新冠政策繼續拖累消費,加上監管對房地產和科技行業的打擊,勞動力市場將面臨更大壓力,對經濟增長造成的挑戰可能會不斷加大。”

行業監管等造成就業衝擊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教授葛麗珍表示,除了疫情影響之外,還有許多因素導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其中個別行業被監管所造成的就業影響十分顯著。

她說:“人口和勞動力增長放緩,加上對中國傳統出口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產品的外部需求疲軟,從長遠來看將繼續對中國經濟增長構成下行壓力。對於金融科技等行業實施更嚴格監管,以及試圖減少國有和私營部門的龐大債務負擔的措施,也會對 GDP 增長率產生負面影響。”

但是,武漢光谷自貿科技研究院院長,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波並不這麼認為。

他對美國之音說:“行業監管政策的調整對就業的整體衝擊不會很明顯,但是對於如大學畢業生等特定人群可能會大一些。因為監管所帶來的衝擊一般體現在對於工作經驗不豐富的人群。”

吳建忠教授表示,去年中國官方以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為由打壓了一批科技巨頭,造成新一波裁員潮,並長期影響了這些公司的招聘前景。

他說:“普遍生存困難,能提供的就業崗位可以說是不增反減,這些都勢必造成今年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困難。中國用工荒出現在製造業,主要是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地區,這是一個結構性的短缺。因為中國的職業教育很差,中國的技術工人特別短缺。所以有的企業想招熟練工,技術工人招不上來。”

吳建忠指出,中國越來越多大學畢業生從事較為彈性的非典型工作,顯見隨著經濟放緩,就業前景跟著惡化,“靈活就業”一詞被普遍視為官方對“失業”的美化用詞。

海歸亦失去優勢

2022屆中國大學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1076萬人,為史上首次出現年度大學畢業生人數突破1,000萬人大關,同比增加167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中國教育部承認今年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複雜嚴峻。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教授吳建忠表示,不只是中國大學畢業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問題,連海歸派失去優勢。他指出,大部分的行業起薪太低、工資無法償還留學的學費等原因,都讓海歸畢業生找不到理想工作。某社交平台上一個名為“海歸廢物回收互助協會”的小組中,不少留學生們分享著自己回國後的種種迷茫和困擾。

武漢光谷自貿科技研究院院長陳波表示,海歸逐漸失去優勢是一個趨勢,其中主要原因有三個。

他說:“首先是海歸的數量越來越多,供給過多造成了‘價格’下降。再者,若是沒有較強專業技能,光憑海歸背景是沒有太大競爭力的,因為現在中國的英語教學已經非常普及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失去優勢的海歸主要還是來自不知名大學的本科或是碩士,不少海外學校追求收益,在賺取留學生大量學費的同時大大降低了入學標準,導致出現了部分留學生可能還無法通過高考的現象,使得工作市場對此做出了反應。”

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教授盧政鋒認為,中國缺乏自由度,又極度政治化的問題,更是海歸派失去優勢的重要原因。

他說:“中國海歸派人士向來未被重用,也被質疑忠誠度,他們無法在自由開放的生活與研究條件提出意見與建議,使受箝制的才能無法發揮,這對中國經濟當然發揮不了作用。更何況美中貿易與科技戰下來後,人才交流與赴美高等學校留學、進入高科技研究室的路子遭遇中斷,自然更是無法施展抱負和長才。”

政府補助措施效用未明

中國國家發改委、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八個部委,近日連袂發布“關於深入實施創業帶動就業示範行動力促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 的通知。

這份聲明中指出,近年來越來越多大學畢業生投身創新創業,但也面臨融資難、經驗少、服務不到位等問題。政府將為青年企業家提供特殊幫助,因為“創業對拉動就業具有乘數效應”。

中國國家發改委建立了 “扶持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普惠政策清單”,要求由政府投資開發的創業孵化器(育成中心)等創業平台,應安排30%左右的場地免費提供給畢業生,以及減息的特殊貸款,減費和減稅,並且提供大學生在留校學習的同時可以休假創業的可能性。

武漢光谷自貿科技研究院院長陳波對於政府的協助計劃表示樂觀。

他說:“政府對創新創業的種種扶持與補助措施,應該會對畢業生自主創業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不過我覺得具體的效果還有待評估。”

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教授盧政鋒並不看好發改委的計劃。

他說:“當一個國家走向更多的社會監控,包括網絡與言論自由都遭受限制,政府更多補貼與資金注入都無法發揮效用,無法激盪出創意或創新事業,這是中國經濟與國家發展的枷鎖,永遠無法創造開闊的年輕就業市場,每年八百萬青年的走出校園都是沉重的人生壓力。”

中國問題專家,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教授吳建忠也同意這個觀點。他表示,最受矚目的半導體業足以證明,這些貌似優惠的補助計劃無法促進就業發展與進步。

吳建忠說:“在全球技術封鎖下,沒有一個國家半導體能獨立生存的。在2021年中美科技戰僵持之下,中國確實曾經寄望以大補貼、大煉芯的方式做到所謂‘超英趕美’的芯片煉製技術,其實大家都知道是騙子的神話故事。特別是北交所的設立後,企圖以‘專精特新’(指具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口號吸取資金投入研發與設計,但是技術的增長恐怕不是單靠資金投入就能成就的。所以,這類官僚所塑造的童話故事,最終必一地雞毛。”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