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對上週末台灣舉行的地方選舉表示祝賀,並稱台灣的民主憲政是整個印太地區的典範。雖然台灣執政的民進黨在這次選舉中受到重挫,不過專家並不認為這是選民對蔡英文中國政策的否定。
在11月24日台灣的“九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結束後,蓬佩奧(Mike Pompeo)立即發出推文,表揚台灣的民主典範。推文說:“美國祝賀台灣成功地完成又一回合自由公平的選舉。你們得來不易的憲政民主是整個印太地區的典範。”
美國國務院一名發言人在回覆美國之音的電郵中說,“美國祝賀台灣人民再次通過選舉展現活躍民主制度的力量。我們期盼與我們的夥伴--新的和舊的--在彼此關注的廣泛議題上延續我們富有成效的合作。”
聲明還說,“台灣的民主體制持續是整個地區的模範,我們期盼尋求新的方式來突顯台灣的積極榜樣。”
聲明強調,正如美國副總統彭斯今年早些時候提到,“儘管美國將持續遵守美國基於三個聯合公報和《台灣關係法》所反映的一個中國政策,但美國始終相信,台灣對民主的擁抱為所有華人展示了一條更好的道路。”
對於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國務院發言人說:“美國在台海的和平穩定上有深遠的利益,美國長期的一貫政策沒有改變。美國仍然維持一個中國政策,這個政策是基於三個聯合公報及《台灣關係法》。”
上星期六,台灣地方選舉結果揭曉,執政的民進黨受到重挫,在22個包括直轄市在內的主要縣市長席次中只取得6席,比原來的13個席次少掉7個,而在野的國民黨大有斬獲,贏得15個縣市長席次,其中還包括民進黨已執政20年的高雄市,這個具有震撼性的結果讓不少人大感意外,而藍綠政治版圖的重新洗牌,不僅影響到2020年台灣主要政黨對總統大選的佈局,外界更注意蔡英文和民進黨的政策如何因此而調整。
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這次選舉結果“有一點讓他意外”,國民黨的表現比他預期中還好,不過他認為國民黨的成功與民進黨的失敗都有很合理的解釋,例如民進黨在高雄市已經執政20年,一向務實的台灣選民自然也會想要改變,正如2014年民進黨從國民黨手中贏得台中市長選舉一般。
再例如幾個公民投票案。卜睿哲說,“台灣選民保守又務實,他們會想要把政治上過於朝向一端發展的立場拉回中間”,一些被選民認為是過於激進的主張,例如以“台灣”名稱參加東京奧運、同性婚姻平權問題,選民也會想要拉回中間保守的立場。
卜睿哲認為,這場地方選舉主要還是受到內政議題的影響,選民對蔡英文總統領導內政議題的一些表現有所不滿,中國政策的因素影響不大,“選舉結果完全不代表2020年台灣會出現一個國民黨籍的總統,他們甚至還沒有一個候選人”,更不認為這是一些人所說的,是北京的勝利或華盛頓的失敗,因為這次選舉反而加強了美國對台灣民主的信心。
不過卜睿哲也承認,“如果單純從台海兩岸關係的鏡頭來看,就很有可能做出錯誤的解讀”,而北京很可能會朝這個方向去操作,因為他看到中國的分析人士和評論員正在這麼做。
卜睿哲說: “北京很可能會試圖利用國民黨的勝利,直接同國民黨地方縣市層級的領導人打交道,但我認為,如果把這次選舉結果看成是選民對蔡英文總統兩岸政策的否認,這或許會是一個錯誤。”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在台灣選舉結束後發表聲明說,選舉結果反映台灣民眾“希望繼續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紅利'”,北京將繼續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在對兩岸關係性質和城市交流性質“有正確認知的基礎上”,歡迎更多台灣縣市參與兩岸城市交流合作。
美國《華爾街日報》在星期天的社評中指出,這次選舉結果可以看出台灣人民的務實性,這種務實“在面對中國的侵略威脅下非常有用”,選民對民進黨無法帶給他們繁榮的經濟感到沮喪,也不喜歡蔡英文拒絕北京對九二共識的要求,使得台灣必須接受中國的不合理對待,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們拒絕了以台灣的名稱參加東京奧運的公投案。
社評說,這次選舉的輸贏展現的是一個正常的政治競爭,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就,而台灣為“華語社會提供的活躍民主模式,正是對中國力量的最大挑戰。”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國民黨取得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等重要直轄市的市長席次,也讓在2年前在總統大選中大敗的國民黨重新註入新的活力,這可能使台灣和北京的緊張得到一些緩解,台海兩岸關係在未來一段時間或許會進入一個較為冷靜的階段。
對於選舉的挫敗,身兼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在選舉當天結果揭曉後,立即宣布辭去黨主席一職以示負責,但也表示一次選舉的輸贏不會改變改革步調。
蔡英文星期一在其臉書賬號上發文說,人民通過選票向執政黨表達不滿,她的執政團隊將透過對各項重大政策、人事的檢討進行反省,重新整隊再出發。她還說,中央與地方有許多地方需要合作,當選的縣市首長無論藍綠或無色,“都是最新民意所託付”,她會盡快安排與他們見面,“黨派競爭是民主常態,但共謀國民福祉必須是唯一目標”。
蔡英文說,“真正需要改變的人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