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衛省鞏固了2017年度總額約516億美元的防衛預算方針,刷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大的防衛預算記錄。其中包括加強應對北韓導彈和應對中國在東中國海軍事行動,尤其是防備中國奪取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的武器裝備預算。
日本政府防衛省準備要求刷新年度預算最高紀錄的總額5.1685萬億日元(約516億美元)的2017年度防衛預算,比到明年3月為止的2016年度防衛費增加2.3%。
增加的部份,主要是用於加強針對中國和北韓的防衛,包括加強日本面向東中國海的西南島嶼防衛而建造提升探知能力的新型潛水艇、水陸兩棲戰車、部署西南島嶼警備部隊和改良地對空迎擊導彈系統PAC3(愛國者3號)1050億日元(約10.5億美元)和在神盾艦上安裝海對空迎擊導彈系統SM3Block2A(海上反導系統)的147億日元(約1.47億美元)等。
東中國海防衛
綜合日本多個主流傳媒本星期接二連三披露的消息,這次防衛預算除了包括駐日美軍重新部署所需的費用外,大部份用於加強防備中國和北韓的威脅。其中有日本準備在2021年完成東中國海的宮古島、石垣島、與那國島等主要島嶼部署新型地對艦導彈的開發預算。
開發地對艦新型導彈的最大目標是在距離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約170公里左右的與那國島等,部署的地對艦導彈射程從現在的200公里提升到300公里。
鑒於中國在釣魚島附近海域的行動不斷升級和今年6月中國軍艦現身該海域,隨後又進入鹿兒島附近的日本領海,日本認為必須提升現在防備中國奪取釣魚島行動的地對艦導彈射程,務求令尖閣諸島和週邊日本主張的領海、經濟海域安全地處於新型地對艦導彈射程覆蓋範圍。
新防衛預算除了這個日本打算獨自開發新型地對艦導彈的費用外,還有繼續推進三菱重工正在開發的水陸兩棲戰車費用和研製有更高探知能力的新型潛水艇費用等,都是基於防範中國奪取釣魚島的軍事行動。
理解加強態勢
日本每年的財政預算程序是8月由內閣決定明年概算基准,8月底以前政府各部門把各自的明年預算要求提交財務省,9月起財務省審核並與各部門折衷,然後提交內閣,通常在12月下旬由內閣決定,第二年3月於國會正式成立,伴隨4月開始的新財政年度而啟動。
這次防衛預算,不僅延續了過去幾年日本防衛預算每年遞增的趨勢,而且是被日本內外視為自民黨內“鷹派”的防衛大臣稻田朋美上任以來首次要求的防衛預算,引起不少日本內外傳媒關注,尤其是中國傳媒在連日報導中顯示了警惕。
不過8月5日以來集結在釣魚島附近海域最多時300艘中國漁船和15艘中國海警船,多次進入日本主張的領海局面令日本社會印象非常深刻,各大傳媒基本把這次刷新的國防預算和進一步加強西南防衛視為當然措施。共同社客座論說委員岡田充說,今年3月部署了160人沿岸警備部隊的與那國島,現在已成日本防衛中國的最前線陣地。
這個基於2015年修訂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的部署行動背景“第一是伴隨駐日美軍重新部署,日本需要填補東亞軍事空白;第二2012年日本民主黨政權開始轉換積極部署的防衛方針是因為當年中國艦隊高調穿過宮古島海域而令日本體會到‘中國威脅論’;第三是伴隨台灣馬英九政權與中國改善關係的兩岸關係趨勢,部份日本人開始覺悟到要警惕中台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