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文視界:馬英九訪陸 北京的兩重目的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抵達上海機場。(2023年3月27日)

編者按:這是鄧聿文為美國之音撰寫的評論文章。這篇特約評論不代表美國之音的觀點。轉載者請註明來自美國之音或者VOA。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聿文視界:馬英九訪陸 北京的兩重目的

馬英九卸任七年後的首次大陸行,外界更多從台灣內部的政治去觀察,從中國大陸的角度看,馬這次訪陸,大陸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降低兩岸軍事衝突的風險,向台灣民眾和國際社會展示中國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創造一個好的地緣環境;二是試圖影響台灣2024年初的總統選舉,讓國民黨能夠重新執政。

從馬大陸行的時間和行程安排看,可以把它定位祭祖之旅,中華民國尋根之旅,以及兩岸青年和學生的交流之旅。既回大陸祭祖,時間一般都會安排在清明前後。就此而言,馬此次行程,至少去年底即已作規劃,換言之,它不是為沖淡蔡英文過境美國的新聞效應才臨時安排的。不過,雙英外訪的時間既然剛好巧合,北京也確實會拿此事來降低蔡英文過境訪美對中國大陸內部民意的刺激力度,並減少國際輿論對蔡訪美的過度關注,將注意力聚焦於馬的訪陸。

馬英九訪陸是政治之旅

馬這次去了上海、南京、武漢、湖南、重慶,未去北京和西安,這個安排是避免外界對此行程做過度政治化的解讀,尤其不讓讓綠營逮著把柄打成中共同路人。綠營在馬出行前,對他進行了鋪天蓋地的批評,更有綠營學者指責他是去中國舔跪。儘管馬精心挑選訪陸地點,但以他中華民國前總統的身份,還帶著一幫學生,這趟行程註定不可能是私人性的,而具有政治性,是一次政治訪問。北京也是把它作為一次政治之旅來規劃的,出於對台統戰之需要,所以才會允許馬同大陸地方官員會談以及同學生交流時,講出中華民國,做過民國總統這樣的話。

台灣問題被北京視為中國國家利益核心中的核心,外交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當然想要在他任內統一台灣,他也明白,和統雖然並非完全不可能,可非常困難,所以這些年建軍備戰,為武力統一做好準備。不管台海緊張的根源來自何方,兩岸的備戰和美國的介入已將台海變成了火藥桶,升高了軍事衝突的風險,台灣被國際輿論看作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之一。除非習有意要在未來一、兩年內引爆台海戰爭,否則兩岸之間這種長時間的劍拔弩張必然不利於他在20大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目標的推進,尤其在經濟衰退異常嚴峻,以致不得不重又把經濟作為頭號任務來抓的情況下。

北京目的之一:經濟

從經濟工作會議到兩會,再到日前中共高層在發展論壇和博鰲亞洲論壇密集發出的信號來看,拼經濟不但是李強新政府今年的工作重點,也會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施政中心。而要拼經濟,就需營造一個好的發展環境,內安民企和資本,提振企業家和民眾的信心;外安外資,讓外資對投資中國放心。台海烏雲密佈顯然不利於這個中心工作和目標任務的。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是一句中國的古訓,倘若台海局勢的緊張弄得內資躺平或出走,外資不敢進,無論官員有多大的熱情去拼經濟,還是拼不起的。因此,習在安頓內政、開始善待民企的同時,也必須降低兩岸的對峙程度。故外界看到,今年以來,北京對台灣改採某種程度的懷柔立場,重新開放兩岸三通以及放行台灣農產品到大陸,不像去年只是一味硬,今年政策的主基調是和緩。馬英九的訪陸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成行的,是大陸整體對台政策的一部分。

北京對烏克蘭危機的政治解決都提出了12點和平主張,調停了沙伊復交,還想對俄烏勸和促談,如果它對同自身切實利益相關的台海反而要升高危機情形,對世人是很難交代的。從這一點來看,習也要緩和兩岸的緊張態勢。

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在武漢會見了馬,並陪同馬訪湖南。傳主管台灣問題的政協主席王滬寧也要見馬。宋濤會馬作了一個簡短致辭,其中三次談到兩岸一家親——這是習提出的對台理念,表示我們是一家人,有著共同的精神家園和文化習俗,慎終追遠,敬祖愛鄉。兩岸中國人不管走了多遠,始終不忘鄉愁、盼著葉落歸根;不論分離多久,終將團圓、攜手打拼,誰也不能把我們分開。兩岸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共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馬在整個訪問行程中,也多次說到和平、振興。

宋的這些話其實是要表達,兩岸一家親,大陸是台灣的根,是台灣人的精神家園和永遠的鄉愁,台灣不能、也無法從大陸分離出去。馬英九此次大陸行,究其實質,是“認祖追宗”,這個“認祖追宗”,既是馬私人意義上的,也是公共意義上的,即他的精神、文化和歷史的“認祖追宗”。馬在大陸喊出中華民國,他做過中華民國總統,中華民國包括大陸,一方面是要回嗆綠營批他不敢說中華民國,另一方面,他的中華民國在大陸的歷史尋根之旅,也是要告訴台灣民眾,中華民國的根在大陸,源頭在大陸,這是不能割斷的歷史。可見,他實際要表達的含義是,大陸是台灣的根,是台灣人的精神家園。他這次帶一幫青年學生到大陸追尋中華民國的歷史陳蹟,就是要認大陸這個祖,尋大陸這個宗。

換言之,馬配合了北京的統戰話語,有意或無意充當了北京的統戰工具。這也是北京允許馬在大陸多次提到中華民國的原因。

北京目的之二:助國民黨上台

北京邀馬訪陸,並且不阻止他在大陸說中華民國,除要降低兩岸對抗的烈度,亦是考量到了今年底台灣的總統選戰,助國民黨上台執政。民進黨不喜歡中華民國這個稱號,也攻擊國民黨人士到大陸,不敢當著大陸的官員和領導人講中華民國,是賣台。國民黨的困境,既要堅守中華民國這面旗幟,不能放棄,否則它的理念就和民進黨無異,作為政黨存在的價值就沒有;但國民黨在受民進黨攻擊的同時,也受到中共的夾擊。民進黨要拋棄中華民國這張皮,中共同樣否定它存在的事實,國民黨高層的訪陸人士,過去確實不敢在大陸主張中華民國曾經存在,現在仍然存在的事實。

現在,北京讓馬英九這個做過中華民國總統的人在大陸喊出中華民國,就打破民進黨對國民黨的攻擊,它就可以向台灣民眾宣稱,國民黨比民進黨勇敢,有能力讓對岸接受中華民國的存在,維護兩岸和平,不讓兩岸走向兵凶戰危,更好維護台灣的利益。畢竟,兩岸經過幾年的對峙,尤其是去年的圍台軍演,台灣的民意也在發生轉變。去年台灣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表明其抗中保台的路線在台灣民眾失靈,民進黨檢討後不得已打出“和平保台”口號。而對馬此次訪陸,多數台灣人也不反對。但真要做到“和平保台”,觸及到是否認同“九二共識”的問題。民進黨否認“九二共識”存在,北京不可能和它發展官方關係,兩岸就難言和緩。“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在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只是北京以前不提,也反對國民黨提,這次馬英九在大陸終於說了,會被台灣民眾視為在這個禁忌上的一次大膽突破,或許意味著北京在中華民國的問題上某種程度的鬆綁。在台灣主流民意求和緩的情況下,當然對國民黨有加分作用。

雖然北京未必喜歡如今的國民黨,然而,國民黨內部畢竟有主張兩岸統一的深藍,所以它還是願意國民黨上台執政。但國民黨也不能有天真的想法,以為馬英九喊出中華民國,表明北京轉變了對民國存在的態度,實際上北京只是把它作為個案處理,送給馬個人的一個“人情”,畢竟他的身份特殊,這次訪陸能夠發揮特殊的作用。如無意外,北京今年的對台政策會主推和緩,但如果明年民進黨繼續執政,北京是否會收緊兩岸和緩的基調,則難說,儘管中國的經濟發展的確需要一個和平的地緣政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