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星期二(2月15日)在俄羅斯訪問時警告說:“任何針對烏克蘭的進一步進犯將會面臨最嚴重戰略後果”。此前,由於被認為未能對俄羅斯採取更為強硬的路線,德國被部分美國議員在內的一些人士視為北約針對俄羅斯形成聯合陣線的“最薄弱一環”。不過,歐洲專家們相信,隨著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越來越強勢,最終,德國會與西方盟友站在一起。他們說, 莫斯科的舉動只會讓北約(NATO)團結得更加緊密。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朔爾茨警告普京入侵烏克蘭將面臨嚴重後果
朔爾茨在與俄羅斯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說,德國希望通過“公開和坦率”的高層對話解決烏克蘭僵局。他相信通過外交解決,通過談判解決烏克蘭危機依然有前景。雖然如此,他強調說,像“領土完整、捍衛邊境”這樣的原則是“不可動搖的,是不可以討論的, 是不容置疑的”。
他說,歐洲目前面臨最大的危機。俄羅斯“沒有任何明顯的理由”在烏克蘭邊境陳兵十餘萬之眾,這令人擔憂。他強調說: “任何針對烏克蘭的進一步進犯將會面臨最嚴重的戰略後果。”
朔爾茨的這番話與美國總統拜登對普京的警告類似。拜登2月12日在與普京通話時說,俄羅斯如果入侵烏克蘭,將引發西方迅速而果斷的反應,後果會很嚴重,並會降低俄羅斯的世界地位。
十餘萬俄軍從烏克蘭北邊的白俄羅斯、南邊被吞併的克里米亞地區以及東邊與烏克蘭交界的俄羅斯領土對烏克蘭進行了三麵包圍。就在朔爾茨抵達莫斯科前,克里姆林宮宣布,將撤回部分完成演習任務的軍隊。俄羅斯國防部說,俄羅斯南部和西部軍區的部隊已經“完成了任務”,即將啟程返回其軍事基地。朔爾茨說,他歡迎這樣的舉措, 也希望這個趨勢會繼續下去。
普京在記者會上他拒絕對部分撤軍置評。他說:“這是軍方領導層的決定”。他同時也拒絕承諾俄羅斯會繼續撤軍。他說,這應該取決於事態的發展,取決於北約是否會決定繼續擴張。他說,俄羅斯也不希望發生軍事衝突。他希望能夠馬上解決烏克蘭是否會加入北約的問題。
俄羅斯在12月初向北約和美國提出一系列“安全保障”提案,這些提案要求北約同意不再進一步東擴,並保證拒絕接納烏克蘭入盟,以此作為對俄羅斯的一種安全保證。但北約說,每個國家都有權決定自己的命運。
朔爾茨星期一與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會晤時警告說: “沒有人應該懷疑歐盟、北約、德國和美國的決心和準備,比如,發生針對烏克蘭軍事侵略時,必須採取的措施。” 他說:“我們將採取行動,將採取影響深遠的措施,對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可能性產生重大影響。”
專家:德國會選擇與盟友和夥伴一起
英國皇家戰略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俄羅斯事務專家約翰·洛(John Lough)告訴美國之音,雖然德國目前還需要採取一些措施才能與盟友和夥伴保持一致,雖然德國政府內部對如何與俄羅斯打交道也有不同的聲音,德國對能源安全也有擔憂,但是,給德國一些時間,德國最終會選擇與自己的盟友和夥伴站在一起的。
他說: “我從不懷疑德國會站在盟友和夥伴一邊。它非常重視自己在北約的成員身份。它擅長與歐洲夥伴建立共同立場。 ”
約翰·洛認為,其實德國與其盟友在俄羅斯問題上的立場並沒有特別大的區別。他指出,2014年,在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後,是朔爾茨的前任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總理譴責了俄羅斯,並領導了歐盟對俄羅斯的製裁。
朔爾茨在與普京的聯合記者會上還提到,德國對俄羅斯公民社會被擠壓,俄羅斯限制德國之聲在俄羅斯新聞報導以及俄羅斯的反對派人士被監禁表示關切。
雖然如此,美國和其他西方盟友對德國在防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承諾方面還是一直有質疑。由於德國對天然氣輸送管道北溪2號制裁問題上猶豫不決以及拒絕向烏克蘭出口致命武器而受到批評。北溪2號管道繞過烏克蘭,直接向德國輸送俄羅斯的天然氣,這個項目一直是華盛頓和柏林之間的爭論點。最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 德國與俄羅斯關係密切,被認為對俄羅斯至關重要, 如果不加入,對俄羅斯的製裁將不會有效。
2月7日,朔爾茨在華盛頓訪問時,強調德國是美國的好盟友和老盟友,但是,在拜登提到如果俄羅斯入侵,“北溪2號項目將不復存在”的時候,朔爾茨沒有直接談及這個管道,只是說,我們正在共同行動,我們是絕對團結一致的。 ”
德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的俄羅斯和東歐問題專家斯蒂芬·梅斯特(Stefan Meister)告訴美國之音說,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德國一定會與盟友和夥伴一起制裁俄羅斯。雖然德國可能不會改變有關致命武器的問題,但是可能會在天然氣管道問題上有所鬆動。
他說:“不會向烏克蘭輸入致命武器,從整個德國政府方面來說,這一點非常清楚。但是在北溪2號的問題上,他們去年與美國有一項協議,如果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任何重大襲擊的話。北溪2號不會繼續。 ……是的。如果烏克蘭遭到襲擊,北溪 2 號將成為製裁的一部分。”
德國之聲星期二援引德國議員托馬斯·希波霍恩(Thomas Silberhorn)的話說,德國已經準備好將北溪二號管道納入西方國家的一攬子製裁當中。烏克蘭呼籲德國向烏克蘭提供重型武器,但是德國政府一直拒絕向烏克蘭直接或間接提供致命性的武器,僅表示會提供一些後勤裝備。德國國防部1月26日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5000頂軍用頭盔等支援物資,引來不少嘲諷。德國還拒絕向愛沙尼亞所購德國武器發放提供給烏克蘭的許可。
不過,英國皇家戰略研究所的俄羅斯事務專家約翰·洛說,德國政府短期內雖然不會改變在致命武器上的立場,但是從長期來看,很難說。據德國電視一台2月13日報導,德國政府正在審核烏克蘭提出的武器裝備清單。另外,德國不向衝突地區輸送致命武器的政策也有過例外,2014年,德國曾向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人提供反坦克導彈及大量衝鋒槍,以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
“最好的朋友和最壞的敵人”--德國與俄羅斯關係複雜
朔爾茨和普京在記者會上都談到了俄羅斯與德國的“深厚的”、“多層面的”關係。普京在講話中提到,德國是繼中國之後,俄羅斯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他還特別強調俄羅斯對德國的天然氣的輸出。他說,德國三分之一多的能源來自俄羅斯, 僅2021年,德國從俄羅斯進口了507億立方米天然氣。他說,即便是天然氣價格上漲,俄羅斯將繼續按長期合同價格向德國供應天然氣。
德國與俄羅斯的緊密經濟聯繫,特別是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通常被認為是德國不願意與俄羅斯交惡的主要原因。但是,英國皇家戰略研究所的約翰·洛說,除了經濟之外, 德國與俄羅斯的關係其實一直處於20世紀發生的悲劇的陰影之下。他提到,上個世紀,德國人曾經是俄羅斯“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大的敵人”。
他說:“德國認為有必要避免與俄羅斯發生衝突或在可能的情況下尋求對話,這一點也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這也與他們在冷戰中的經歷有關。德國經歷了與莫斯科的高度對抗。在超級大國的危險對峙中,德國被分裂,北約部隊駐紮在西德。德國人當時處於冷戰的前沿,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他們不想再次經歷這種情況。他們對俄羅斯有責任感,他們渴望俄羅斯成為歐洲的一部分,融入歐洲。”
德國與俄羅斯避免對抗的政策可以追溯到1969年維利·勃蘭特(Willy Brandt)領導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社會民主黨政府推出的“東方政策”。這個政策也稱“新東方政策”,指的是西德推行的開始與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蘇聯以及其他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關係正常化的政策。朔爾茨的前任默克爾就被認為是德國的“東方政策”的信奉者。她不僅將這一原則用於俄羅斯,也將這一原則應用於中國,即基本上與中國接觸而不是對抗。
上個世紀的陰影不僅影響著德國對俄羅斯的接觸政策,也影響到德國的武器出口政策。
約翰·洛曾經出版過一本書專門談德國的俄羅斯問題。在書中,他從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歷史等多個角度分析了德國對俄羅斯政策的形成。他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俄羅斯領導人普京並不接受德國的將俄羅斯納入歐洲的願景。
德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的俄羅斯和東歐問題專家梅斯特指出,非但如此,普京還希望將德國作為撕破北約和歐盟的切入點。
英國皇家戰略研究所的約翰·洛說,德國人現在對俄羅斯越來越懷疑了。他指出,可以說,最近幾年以來, 俄羅斯在普京的領導下真的是將德國曾經與俄羅斯的關係以及德國對俄羅斯的同情扔掉了。他說,德國公眾越來越覺得俄羅斯現在的做法他們覺得與俄羅斯和平相處不太可能。德國目前已經開始考慮減少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
但是,德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的梅斯特認為,德國人,包括德國的政界人士還處在慣性思維中,還沒有完全適應新的現實。
他說:“這是不同的政治文化, 不是安全問題為主導,更多是受經濟的驅動。另外,還受到歷史遺留問題的影響,受到接觸和妥協文化的影響。這是一個不那麼現實的世界。德國人還生活在他們的舒適區內,‘我們不應該太多碰觸安全問題,不要過度招惹俄羅斯。”
梅斯特說,2014年以來,俄羅斯的變化之迅速,很多德國人還沒有完全認清,更不用說適應新的現實了。
莫斯科的舉動使得北約更加緊密
梅斯特認為,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法國人也有這樣的心態。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曾經批評北約“腦死亡”。馬克龍一個星期前前往俄羅斯會晤普京,但是無功而返。
馬克龍2月12日再次與普京通電話,他警告說,如果軍事打擊烏克蘭,西方強硬反應絕不手軟。
北約國家經常在如何應對俄羅斯問題上存在分歧。波蘭和東歐和中歐的其他前共產主義國家往往希望對莫斯科採取強硬態度,他們一直將莫斯科視為潛在的安全威脅。而德國、法國等距離俄羅斯較遠的西歐國家則經常被指責為太在意與俄羅斯的商業聯繫。但是,烏克蘭局勢的發展改變了這些國家。
北約國家現在在積極應對俄羅斯的可能威脅。英國、法國、德國和美國都紛紛宣佈在烏克蘭可能發生的衝突之前向北約東翼增派部隊。法國已經準備向羅馬尼亞增派軍隊。德國向立陶宛增派350名軍人,第一批70人已經於星期一抵達立陶宛。英國也表示將加強在愛沙尼亞和波蘭的軍事部署,而美國則宣布向波蘭增派3000名美軍,現在第一批部隊正前往波蘭。 1月底時,美國五角大樓下令多達8500名美軍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可能準備部署到東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