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 —
反壟斷調查,指責這些企業存在壟斷和定價過高行為。僅一個月後,包括葛蘭素史克在內的多家全球知名製藥廠商遭到了中國當局的反腐敗調查。這些調查導致相關外國廠商紛紛下調了它們在中國市場銷售產品的價格。
10月份,中國官媒再次向外國企業發難,這一次是世界著名咖啡連鎖星巴克。中國央視在一則特別報道中稱,星巴克在中國的定價過高,其利潤率甚至高於美國和歐洲的一些地區。
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史劍道認為,外國企業在中國遭到了不公正待遇。
史劍道說﹕“今年對外國企業來說並不是令人鼓舞的一年。的確,外國企業的某些行為可能的確是違法了,但這些行為在中國公司當中也是司空見慣,某些行賄、腐敗和定價行為在國企當中更是早就習以為常了。然而只有外國企業成為中國政府打擊的對象。”
多項調查都顯示,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經營環境正在惡化。中國美國商會的年度中國經商環境調查報告顯示,只有28%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的經商環境正在改善,打算擴大在華經營業務規模的企業僅有19%。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一項類似調查發現,經濟增速放緩、經營成本上漲、不公平競爭環境和諸多政策上的障礙使美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熱情減退。
該組織副會長歐玉琳說:“我們發現,愈來愈多的公司表示他們對中國市場的樂觀程度有所下降。它們的態度更加謹慎了,雖然仍然認為中國市場能夠像期待的那樣出現轉機,但它們的立場並不堅定。”
但中國也在試圖改善外國企業對中國的負面形象。10月下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對20多個全球最大跨國企業的高管發表講話時贊揚跨國企業對中國經濟做出的貢獻。他還表示,中國政府願意傾听外國企業家對中國經濟的真知灼見。
中國最高領導人向外企表示善意當然是受歡迎的,但外企高管們更關心的是愈來愈自信的中國政府是否會開放更多市場空間,同時給他們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歐玉琳說:“外國企業感到心裡沒底。儘管它們對上海自貿區和中國的經濟改革非常關注,但目前它們最關心的是這些舉措對在華經營的外國企業到底意味甚麼。
11月,中共召開了備受關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宣佈要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作用。此外,三中全會公報還提出要改革金融體系、放寬投資准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以及擴大沿邊內陸開放等一系列有利於外國企業的改革舉措。
但在華的外國企業似乎並沒有對這些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表現出太多的熱情,原因是這些改革計劃的背後缺乏後續的實施細節,而且也沒有具體的時間表。以上海自貿區為例,外國企業對這個被稱為總理“李克強的孩子”的重大改革項目到一直未能提起太多興趣。截至11月末,前往自貿區注冊的企業絕大多數來自中國內地,外國企業還不及3%,僅28家。
美國知名中國經濟觀察人士、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經濟學教授巴里諾頓認為,在改革問題上,中國的決策者正面臨一場信任危機。
諾頓說﹕“在北京的觀察人士普遍持的觀點是,中國領導人總是在談論改革,但我們真的無法相信他們能否兌現承諾,因為畢竟既得利益集團的勢力根深蒂固,改革的障礙重重。大家都很清楚,中國領導人面臨一場信任危機。”
美國的領導人也對這一點深信不疑。剛剛訪問過中國的美國副總統拜登在北京一場與美中兩國商界領袖的早餐會上發出警告說,改革的進程將是艱難的。他說,中國政府進一步開放經濟的轉型將不僅是艱難的,而且是“非常、非常艱難”。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反壟斷調查,指責這些企業存在壟斷和定價過高行為。僅一個月後,包括葛蘭素史克在內的多家全球知名製藥廠商遭到了中國當局的反腐敗調查。這些調查導致相關外國廠商紛紛下調了它們在中國市場銷售產品的價格。
10月份,中國官媒再次向外國企業發難,這一次是世界著名咖啡連鎖星巴克。中國央視在一則特別報道中稱,星巴克在中國的定價過高,其利潤率甚至高於美國和歐洲的一些地區。
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史劍道認為,外國企業在中國遭到了不公正待遇。
史劍道說﹕“今年對外國企業來說並不是令人鼓舞的一年。的確,外國企業的某些行為可能的確是違法了,但這些行為在中國公司當中也是司空見慣,某些行賄、腐敗和定價行為在國企當中更是早就習以為常了。然而只有外國企業成為中國政府打擊的對象。”
多項調查都顯示,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經營環境正在惡化。中國美國商會的年度中國經商環境調查報告顯示,只有28%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的經商環境正在改善,打算擴大在華經營業務規模的企業僅有19%。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一項類似調查發現,經濟增速放緩、經營成本上漲、不公平競爭環境和諸多政策上的障礙使美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熱情減退。
該組織副會長歐玉琳說:“我們發現,愈來愈多的公司表示他們對中國市場的樂觀程度有所下降。它們的態度更加謹慎了,雖然仍然認為中國市場能夠像期待的那樣出現轉機,但它們的立場並不堅定。”
但中國也在試圖改善外國企業對中國的負面形象。10月下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對20多個全球最大跨國企業的高管發表講話時贊揚跨國企業對中國經濟做出的貢獻。他還表示,中國政府願意傾听外國企業家對中國經濟的真知灼見。
中國最高領導人向外企表示善意當然是受歡迎的,但外企高管們更關心的是愈來愈自信的中國政府是否會開放更多市場空間,同時給他們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歐玉琳說:“外國企業感到心裡沒底。儘管它們對上海自貿區和中國的經濟改革非常關注,但目前它們最關心的是這些舉措對在華經營的外國企業到底意味甚麼。
11月,中共召開了備受關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宣佈要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作用。此外,三中全會公報還提出要改革金融體系、放寬投資准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以及擴大沿邊內陸開放等一系列有利於外國企業的改革舉措。
但在華的外國企業似乎並沒有對這些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表現出太多的熱情,原因是這些改革計劃的背後缺乏後續的實施細節,而且也沒有具體的時間表。以上海自貿區為例,外國企業對這個被稱為總理“李克強的孩子”的重大改革項目到一直未能提起太多興趣。截至11月末,前往自貿區注冊的企業絕大多數來自中國內地,外國企業還不及3%,僅28家。
美國知名中國經濟觀察人士、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經濟學教授巴里諾頓認為,在改革問題上,中國的決策者正面臨一場信任危機。
諾頓說﹕“在北京的觀察人士普遍持的觀點是,中國領導人總是在談論改革,但我們真的無法相信他們能否兌現承諾,因為畢竟既得利益集團的勢力根深蒂固,改革的障礙重重。大家都很清楚,中國領導人面臨一場信任危機。”
美國的領導人也對這一點深信不疑。剛剛訪問過中國的美國副總統拜登在北京一場與美中兩國商界領袖的早餐會上發出警告說,改革的進程將是艱難的。他說,中國政府進一步開放經濟的轉型將不僅是艱難的,而且是“非常、非常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