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太空科技在今年實現了一些重要的目標,其中最為顯著的是太空探測器在距離地球數億公里之外的彗星表面壯觀著陸。但是挫折也是存在的。
2014年最重要的成就取得於後半年。
八月,在飛了十年之後,歐洲太空局的“羅塞塔號”宇宙飛船成為第一個進入彗星軌道的人造航天器。這顆彗星距離地球4億多公里。
11月,“羅塞塔號”發射了一枚名叫“菲萊”的探測器,這枚探測器隨後實現了在
彗星表面的首次軟著陸。
彗星崎嶇的表面使得探測器落到了一處陰影之中,但是探測器項目主管特凡拉邁克建議說要有耐心。
他說﹕“我們起初擔心探測器會過熱,這個擔心現在已經不必要了。探測器處在陰影。所以理論上我們可以運行得更久,但是我們必須要有耐心,要多等一點時間,直到我們有足夠的太陽能來重新激活菲萊。”
九月,美國火星探測器MAVEN(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任務)進入了火星軌道,其任務是研究火星上大氣和水份是否確實存在。
MAVEN的主要研究員布魯斯賈科斯基說,科學家們現在知道火星的大氣層曾經厚得多,而這一點在過去的幾十億年中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科學家不知道的是,為何會有這種變化,變化又是如何發生的。
主要研究員布魯斯賈科斯基說﹕“我們正在試圖理解是甚麼引起氣候變化,我們也正在觀察逃逸到太空在大氣損失和改變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幾天後,印度的一枚火星探測器“曼加里安號”加入了MAVEN,使印度成為第一個首次嘗試就成功進入火星軌道的國家。“曼加里安號”的任務是為未來的探索開發技術、積累經驗。
12月,美國太空總署使用其最大的火箭,即三角洲四號重型運載火箭對新一代“獵戶座號”太空飛船進行了一次近乎完美的首次發射和回收。“獵戶座號”太空飛船是為載人深空探索而設計的。
獵戶座項目負責人馬克說,這一天是最棒的一天。
他說﹕“這是一個很困難的任務。飛行環境很糟糕。我們為這次試飛設定的目標很艱難。但是看上去獵戶座和三角洲四號重型運載火箭幾乎是完美無缺的。團隊做得很好。”
未來“獵戶座號”飛船將搭載一架更強大的火箭,名為“太空發射系統”。
NASA計劃在2018年實現“獵戶座號”飛船的繞月飛行,在2021年實現其首次載人飛行。
初露頭角的美國私營太空工業在今年遭受了兩次挫折。10月,軌道科學公司的“天鵝座號”貨載火箭在發射升空後不久爆炸,這枚火箭原本要去往國際太空站。該月較晚時候,維珍銀河公司的實驗宇宙飛船“宇宙飛船二號”在試飛過程中墜毀,造成兩名飛行員一死一傷。
兩家公司都表示,這些事故不會阻止他們努力發展可近軌道飛行的可靠航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