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在2016年,美中兩國在氣候變化、網絡安全和北韓問題上找到合作途徑的同時,雙方關係中長期面臨的一些挑戰進一步加劇,包括雙方在南中國海以及意識形態上的競爭,而川普的當選以及他對“一個中國” 政策的質疑使美中關係充滿了不確定性。一些長期研究美中關係的觀察人士認為,如果川普重新評估 “一個中國” 的政策,美中關係將進入深度冷凍狀態。
在2016年,美中兩國領導人繼續保持經常性的溝通,包括面對面的會晤。
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5年9月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後,他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6年的3月和9月分別在華盛頓舉行的第四屆核安全峰會以及中國杭州舉行的20國集團峰會期間舉行會晤。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最近在美中政策基金會發表演講時總結了目前美中關係的現狀。
他說:“我們建立了兩國領導人經常性的進行戰略溝通的有效形式。雙方有一百多個雙邊交流機制進行政策協調以及實際合作。雙邊貿易、投資以及人文交流都處於歷史高位。與一些媒體報導的情況相反。兩軍關係也取得了好的進展。”
美國喬治城大學科技與國際事務副教授劉易斯認為,雙方之間這種多層次的溝通與對話對於推動兩國關係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她說:“我認為,兩國領導人通過戰略與經濟對話等進行的高層接觸不僅使得雙方能夠討論政治敏感的問題,同時能夠在能源技術和氣候領域進行建設性的合作。這種合作確保全球兩個最大的經濟體有外交手段來緩解政治上的緊張。”
*美中在環境問題上的合作推動全球合作*
美中關係中的一個亮點就是兩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合作。劉易斯認為,這是美國戰略考慮的結果。
她說:“美國把氣候變化作為美中雙邊關係的中心點是一個戰略性的舉動。在過去幾年,每次奧巴馬總統與習近平見面時,美國都確保這是他們優先討論的議題之一,而以往並不是這種情況。”
在她看來,2016年,美中兩國在氣候變化上的雙邊合作對於推動國際社會在環境領域採取行動方面發揮關鍵了作用,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年。雙方在清潔能源技術以及減少航空排放方面都進行了良好的合作。
自從習近平2015年訪美與奧巴馬就網絡安全問題達成共識後,兩國在這個問題上的衝突在2016年得到了緩解。雙方就打擊網絡犯罪以及加強網絡安全展開了幾次高級別的對話。
*美中合作推動聯合國對北韓進行制裁*
2016年,北韓多次進行導彈試射和核試驗。在中國的合作下,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推動了對北韓實施迄今為止最為嚴厲的制裁。
美中兩國的目標都是實現朝鮮半島的無核化,但在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的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同時,美國計劃在南韓部署針對北韓導彈威脅的薩德導彈防禦系統也引起了中國的強烈反對,認為此舉有損中國的國家安全。
在川普當選後,這一計劃是否會繼續還不清楚。
*南中國海衝突加劇*
美中兩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衝突在2016年進一步加劇,用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的話說,南中國海成為美中進行戰略較量的舞台。
這位國防部長今年6月在新加坡舉行的區域安全論壇香格里拉對話上表示,所有人都意識到,南中國海涉及的不僅是有爭議的島礁,而是美中之間為爭取在該地區擁有更大的經濟和外交影響力的競賽。
他說:“這場競爭將在事實上設立新的規則和參賽者,在今後幾十年影響到亞太乃至以外地區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以及地緣政治。”
針對中國在南中國海有爭議海域進行的填海造島以及軍事部署,美國在這一海域高調展開了自由航行行動。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在香格里拉對話上警告說,中國在南中國海的行動會帶來自我孤立的後果。
他說:“中國在南中國海的行動正在使它在整個地區一起建立網絡的時候受到孤立。不幸的是,如果這些行動繼續的話,中國會最終築起一道自我孤立的長城。”
海牙國際法庭7月12日就菲律賓提出的南中國海仲裁案做出的裁決使得有關各方在南中國海爭端上的爭吵達到最強音。
菲律賓新當選的總統杜特爾特上台後,採取了政策轉向,訪問了中國並尋求中國在經濟上的幫助,南中國海問題上的緊張有所降溫。
不過,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海軍上將日前在澳大利亞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的一次演講中表示,海牙法院的裁定之後,北京方面繼續以侵略性的方式採取行動,美國已經準備好做出回應。
美海軍新參謀主任福戈中將最近表示,美國海軍會繼續在西太平洋海域實施航行自由行動。
*美中在東南亞的博弈*
在奧巴馬的向亞太再平衡策略下,美國加強了它與日本和南韓的盟友關係以及與像印度這樣國家的戰略夥伴關係,擴大了與包括越南在內的一些國家的安全合作,但是2016年,美國與一些國家的關係也發生了戲劇性的改變。
馬利德是英國《金融時報》前駐北京和華盛頓分社社長。
他說:“由於泰國幾年前的軍事政變所帶來的持續的後果,美泰關係處於深度冷凍狀態。東南亞的柬埔寨和老撾都堅定的屬於中國的陣營。”
這位資深記者日前在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的一個研討會上表示,在亞洲,菲律賓的轉向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大大的利好,對美國則是負面的。
*美國對中國的看法發生改變*
同時,分析人士認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採取的一些舉措,包括對外國非政府組織的控制以及反對西方意識形態等,正在影響美國對中國的看法並會帶來政策上的影響。
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所長戴博說,在2016年,他看到美中兩國之間的相互影響力開始發生改變。
他說:“我看到這個影響力的改變的發生,不是因為中國日益強大的軍事實力或是其軍事雄心,或是主要是它對國際規制的影響,而是因為中國的購買力以及它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所帶來的改變。”
戴博說,這使得美國面臨一個從未遇到的情況,即中國既是美國極高的戰略關切的國家但同時又是它的主要市場。
這位前馬里蘭大學中國研究主任表示,隨著愈來愈多的中國投資湧入美國,美國人日益覺得,美國在與中國合作的同時必須意識到,中國也是美國的戰略和意識形態上的競爭對手。他說,這將是我們要看到的一個最大的改變之一。他認為,我們在華盛頓看到要與中國脫離而不是與之進行接觸的壓力,來自我保護。在他看來,這是一個自我孤立的舉動。
著名的知華派學者、華盛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關係學院中國項目主任藍普頓教授認為,由於中國、美國以及世界其他地方內部政治形勢的動盪不定,二戰後世界格局的版塊構造正在發生移動。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應該如何看待中國呢?
藍普頓的建議是:“在我看來,最好是把中國看成是一個我們可以與之達成交易的競爭者, 而不是我們眼下或是近期的一個生存威脅。”
他還表示,在美中的所有共同利益上,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雙方進行國家發展和復興的需要。
*川普當選帶來的不確定性*
與往年所不同的是,2016年是美國的大選年,而沒有任何從政經歷的房地產大亨川普的當選給美中關係帶來變數。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談到美中關係的前景時說,美中關係將面臨更多的考驗。
他說:“回顧我們取得的成就,我們有很好的理由感到驕傲和樂觀,但是我們今後的路途可能還將是漫長和艱鉅的。我們仍然有一些長期的問題,新的挑戰也會不時出現。隨著我們的交往更加密切,我們的關係將經歷更多的考驗。”
*川普質疑“一個中國” 引發震撼*
也許崔天凱大使都沒有想到的是,美國當選總統川普還沒有上任就在“一個中國”這個事關美中關係根基的問題上拋出震撼性的炸彈。
川普首先是打破美國37年來的外交慣例,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電話。隨後他還對“一個中國”政策提出質疑,說不明白美國為甚麼要受“一個中國”政策的束縛,除非美國可以在貿易等問題上與中國達成交易。
《黨:中共統治者的神秘世界》一書的作者馬利德認為,川普如果把“一個中國”的政策作為談判籌碼將會導緻美中關係陷入冰點。
他說:“如果這個政策真的受到評估,那我認為美中關係將會陷入深度凍結狀態,不管你認為誰是對的。我不認為,中國自己會讓它開始瓦解,絕對不會讓它成為最新的貿易要求中可以談判的議題。我會把中國的話當真,即如果美國把這個政策重新放到談判桌上的話,中國會退出與美國在任何層次上的合作。”
馬利德的這本書位於川普有關中國的書單上的第一位,超過了基辛格的《論中國》。
這位既熟悉美國政治也深諳中國政治的觀察人士猜測,川普很可能把台灣作為與中國達成交易的棋子。
他說:“當然我不能預測未來,但我可以想像,最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他上任後,如果他可以跟中國達成更大的交易,他更可能會拋棄台灣。這將是他這麼早就故意挑起事端所帶來的悲劇。”
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所長戴博也認為,把“一個中國”政策當作一個談判籌碼將會損害美中關係的根基。
他說:“質疑或者拒絕‘一個中國’政策,這就是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斷絕關係。當我們對這個關係的根基開始亂來的話,這就是我們在說的事情。”
*從長遠的角度看待美中關係*
在美中關係面臨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前美國商務部長富蘭克林建議美中兩國領導人早日會面並尋求共同點。
她說:“我的希望是,這兩位領導人定期和經常交談,建立私交;既在短期也從長遠的角度,找到兩國可以合作的、看法一致的領域。我也希望他們找出存在分歧的領域,在這些領域尋找共同點。”
威爾遜中心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高級項目專員傅珊珊也建議大家從長遠的眼光來審視美中關係。
她說:“今天的美中關係不只是一系列的遭遇與突發事件,而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兩個大國學會如何進行有效的接觸同時管控他們之間的諸多分歧,儘管有些分歧看來好像是完全不可協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