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觀察人士說,由於網絡安全和南中國海等問題,2015年的美中關係持續惡化,甚至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對美國的國事訪問也沒能扭轉這個勢頭。有美國學者宣稱,美中關係在2015年接近臨界點。在華盛頓,一些人質疑美國三十多年來對中國的“接觸政策”是否有效,是否還要繼續。
2015年2月6 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賴斯宣佈,美方已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晚些時候對美進行國事訪問。
賴斯還說,美中關係是對21世紀“起決定性作用”的伙伴關係之一。外界對美國如此提前宣佈這次訪問這樣解讀:這是“美國在展示與中國接近的姿態”。
然而,兩國關係後來的發展似乎並不像預期的那樣發展。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教授藍普頓說,儘管美中關係也有一些進展,但是整體上正在朝著一個不可取的方向發展。5月6日在一次講話中這樣描述美中關係。
他說﹕“不幸的是,自從2010年左右開始,情況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美中關係的臨界點正在接近。我們對各自的害怕和恐懼比關係正常化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於超越我們對雙邊關係寄予的希望。我們正在看到對以積極為主的美中關係的一些關鍵的根本支柱受到侵蝕。”
首當其衝的是,30多年來美國歷屆政府實施的對華接觸政策受到質疑。
主編電子報《中國主義》的比爾畢曉普說:“當中有幾個原因,當然有美國的因素,但是主要是美國認為習近平政府在外交政策上愈來愈強勢,而且他更加突出黨的角色。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壓制使另一些美國人不禁要問,‘等一等, 這不是我們所期待的發展方向,因為接觸政策是說,他們會更像我們。”
前駐印度大使、外交關係委員會美國外交政策高級研究員羅伯特布萊克威爾和前國務院官員阿什利特利斯呼籲結束對華接觸戰略的代表人物。兩人4月份在《外交政策》雜誌上聯合發文稱,美國需要新的對華戰略,以遏制取代接觸。
畢曉普還強調說,包括一貫推動美中友好的美國企業團體對中國的支持也有了變化。
網絡安全和南中國海是2015年兩國關係中最突出的問題。此外,2015年,中國全力推進‘一路一帶’、亞太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讓美國疑心,中國有另起爐灶,挑戰美國領導的現行國際秩序之意。
2015年上半年開始,美國就多次指出“中國黑客對美發動網絡攻擊”。美國政府6月4號宣佈,美國聯邦政府人事部門網站受到懷疑來自中國的黑客攻擊,至少有400萬聯邦僱員的數據泄露,這有可能是此類事件中規模最大的一例。
另外一方面,從2014年開始,中國在南中國海持續填海造島,從5月開始,美國也多次要求中國停止在南中國海的建設,並對南中國海可能“軍事化”表達了關切。5月美軍P-8A“海神”反潛巡邏機搭載CNN記者巡航南中國海;7月美軍新任太平洋艦隊新任司令斯威夫特乘P-8A飛越南中國海上空。
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與奧巴馬總統再次會晤。雙方的這次會談,根據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在2015年的年度報告,“基本上沒有取得甚麼突破性的進展”。相反,因為由於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強勢行為以及針對美國的持續網絡攻擊,2015年美中安全關係持續惡化。
特別是對習近平極力強調的美中共同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提法,奧巴馬並沒有做出甚麼回應。習近平的這次訪問被很多人視為失敗。
10月,在習近平訪美後一個月,美海軍“拉森號”導彈驅逐艦進入南中國海中國人造島礁 12海里範圍內進行“自由航行”巡邏。另外美國宣佈,美海軍計劃今後每季度將在南中國海進行兩次“自由航行”行動。
在接近年終的時候,兩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取得重要進展,算是兩國關係的一個亮點。兩國共同促成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最終在12月12日通過全球減排協議。
面對美中關係的未來走向以及美國未來的對華戰略問題,日本《外交官》雜誌執行主編香農蒂耶茲說,美中關係確實處於臨界點,最後怎麼走,將取決於誰將在明年入主白宮。
他說﹕“正像藍普頓教授所說的,我們是在臨界點上,但是我們還沒有向任何一邊傾斜。大家還在辯論,他們在談論兩國關係的改變,但是還沒有做出任何結論,大家都還不確定現在發生的一切。”
但是,曾任美國副總統切尼的高級顧問、現任普林斯頓大學政治與國際事務教授的阿蘭弗里德伯格認為,美中之間根本的分歧得不到改善,未來關係有可能更加緊張,至多保持現在的樣子。
他說﹕“未來會怎麼樣,我的看法是,兩國關係得到根本改善的機率非常小,因為問題的根源很深。另一次峰會、另一份公報、愉快的交談不會改變根本的東西。”
相比之下,曾任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現任美國川和平財團主席兼CEO丹尼斯C布萊爾海軍上將卻是相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