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報導:美中能否建立“新型大國關係”?

  • 斯洋

習近平與奧巴馬2013年6月在美國加州安納伯格莊園會晤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年終報導:美中能否建立“新型大國關係”?


從2012年,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正式提出“美中新型大國關係”,到2013年11月,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表達美國願意與中國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意向, “新型大國關係”儼然已經成為美中關係的重要概念。但是,11月底, 中國單方面宣佈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給美中關係造成緊張。美中果然能建立“不對抗,不衝突”的新型大國關係嗎?

2013年11月底, 中國單方面宣佈設立東中國海防空識別區,這個識別區將中國與日本有主權爭議的尖閣列島(即中國所稱的釣魚島)覆蓋在內,並與日本在幾十年前設立的防空識別圈以及台灣和南韓的防空識別區部分重疊。作為日本的重要盟友,美國不得不表明自己的立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以來一直致力於打造的“不對抗,不衝突”的美中“新型大國關係”因此遭受挑戰。

12 初,美國副總統拜登訪問日本、中國和、南韓,東中國海航空識別區成為拜登訪問亞洲的重要議題。

拜登在韓國首都首爾延世大學發表演講說: “我代表總統特別明確表示:我們不承認空識區。空識區對美國的行動沒有效力。一點沒有。等於零。 我也很清楚地告訴他們,我們希望中國不要採取任何加劇局勢緊張或是風險升級的行動。”

拜登在會晤習近平時還表示,新型大國合作關係“必須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彼此要對對方的動機持積極的看法。”。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Richard Bush III)認為,中國單方面宣佈設立防空設別區的做法就是引起衝突和對抗。

他說: “中國的意思,當中國說,美國不應該對抗中國時,中國不希望美國對抗中國,但是,中國單方面宣佈設立防空識別區,在有些人看來,這就是要引發衝突與對抗的行動。”

美中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先正式提出的。 2012年2月15日,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出席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午宴並發表講話,在講話中,他呼籲建立“二十一世紀的新型大國關係”。

他說: “進入本世紀第二個十年,中美關係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我們應該認真落實去年1月胡錦濤主席和奧巴馬總統就建設中美合作夥伴關係達成的重要共識,拓展兩國利益匯合點和互利的合作面,推動中美合作夥伴關係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努力把兩國合作夥伴關係塑造成二十一世紀的新型大國關係。”

2013年3月, 習近平正式就任中國國家主席,構建美中“新型大國關係”成為中國對美關係的主要概念。但是,直到2013年6月, 習近平與奧巴馬在美國加州安納伯格莊園會晤,外界才比較清晰地了解中國人要建立的“新型大國關係”的內容。習近平在會晤時說,美中“新型大國關係”:一是不衝突、不對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贏。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Douglas Paal)認為,在美國人看來,中國對於新型大國關係的闡述包含了中國所有的核心利益在內,與美國所期望的內容不同。

他說: “我懷疑, 當然,我們也看到了一些跡象,中國希望將中國核心利益包括進去:保護中國的政治制度、經濟、領土和主權完整。台灣、西藏和新疆都是他們的核心利益。如果美國也要列出自己的核心利益,這個單子可是要長多了。我們不希望這麼做,我們希望的新型大國關係只有一句話, 那就是尊重現行的國際制度和解決衝突的規範。這樣我們才可以避免衝突。”

他說,中國對國際制度來說是個後來者,他可以理解,中國希望對某些制度作出改變,但是,中國應該依賴體系運作,而不是依靠單方面行動或是武力來解決問題。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Richard Bush III)說: “這一切好的方面是,這顯示,中國明白大國相處的'舊模式'的破壞性,對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的破壞性。 中國意識到這個問題, 我們也意識到了,這是好事情。 讓我們從這裡著手, 從很現實的方式著手。學者也好和政府官員也好,也許我們應該像蘇珊·賴斯建議的,讓我們為這個模式創造更多的內容,而不是聽某一方說,這個模式應該是甚麼樣的,讓我們一起努力。”

2013年11月,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在喬治城大學演講時表達了美國願意與中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意願。這被一些媒體認為,這顯示,美國官方正式接受中國提出的“新型大國關係”的說法。

她說: “說到中國,我們尋求實施運作一種新型大國關係。這意味著管控不可避免的競爭關係,同時在兩國利益存在交集的事務上形成更深度的合作,這不僅僅限於亞洲。 ”

賴斯提到在朝鮮半島的無核化、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方案、維持阿富汗的穩定及解決蘇丹的衝突等問題上,美中都有很好的合作空間。

12月5日,美中軍艦在南中國海險些相撞,但是,最新的發展顯示,這個問題似乎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並沒有引發進一步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