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0年中日關係﹐釣魚島(尖閣列島)的衝突無疑是這一年中最值得關注的大事件。有專家指出釣魚島事件折射出兩國關係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若要適應新局面關鍵是要加強國民之間相互理解增進信賴。
*結構變化*
日本非營利活動法人“言論NPO”自05年起﹐每年與中國的“中國日報社”進行中日聯合輿論調查。
言論NPO代表工藤泰志認為儘管05年靖國神社問題與今年9月發生的尖閣列島(釣魚島)事件都導致了日中關係陷入緊張﹐但是從國民感情的角度來看兩者之間性質不同。
工藤泰志說﹕“這次事件讓日本人開始對體制不同並且正在走向強國的中國心懷不安﹐也就是說對中國的未來擔懮。而靖國神社問題是中國人對日本的過去擔懮”
早稻田大學教授劉杰指出﹐釣魚島問題凸顯出中日關係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劉杰教授日前在東京發表的中日關係演講中分析﹐日本需要適應中國成為強國這一現實﹐因為對日本來說近百年來中國一直是一個弱國。同樣中國也面臨首次與日本民主黨政權打交道的新課題。
*脫中入亞*
釣魚島風波給日本最深刻的教訓莫過於“中國風險”。早稻田大學教授劉杰指出﹐釣魚島問題發生以後,中國在包括稀土出口在內的對應上讓日本再度認識到中國風險﹐並開始調整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的重視亞洲外交路線。劉杰說﹕“目前日本菅直人政權的對華外交正傾向於重視日美同盟﹐脫中入亞。”
劉杰教授分析﹐所謂脫中入亞並不是要斷絕與中國的交往﹐而是為了迴避中國風險﹐打算廣泛構築與亞洲國家的關係﹐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 增進理解*
“言論NPO”與“中國日報社”在今年五至六月進行的第六次日中聯合輿論調查結果顯示兩國國民的直接交流不見改善﹐對方國的信息來源主要依賴新聞媒體的基本傾向沒有改變。
調查顯示日中受訪者訪問過對方國的分別為百分之14.5%和百分之0.6%﹐通過新聞媒體獲取對方國信息的日中受訪者分別高達9成和8成以上。“言論NPO”代表工藤泰志指出﹐正是由於兩國國民之間互相理解基礎和直接交流薄弱才有尖閣列島事件中表現出的對立。
工藤泰志說﹕“我們的調查顯示日中國民互相理解狀況雖然比2005年略有好轉﹐但是一直處於低迷。為此很難指望2011年這種狀況會發生巨大變化。他認為最重要的是加強民間直接交流﹐增進互相理解與信賴。
早稻田大學教授劉杰預測釣魚島問題將促進中國反思﹐進入新的一年後中國可能在外交上做出重大調整﹐以得到國際社會認同。
2010年9月初﹐在釣魚島附近海域發生中國漁船與日本巡邏艦相撞事件﹐引發日中兩國圍繞釣魚島主權歸屬爭議尖銳對立﹐導致雙邊關係乃至國民感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