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遭清華大學停職整肅的前法學教授許章潤近日再發檄文,為北京藝術家和知識分子聚居地已經或將遭當局強拆鳴不平,同時抗議中共通過此舉扼殺自由知識分子“自發生長的藝術和思想生態”。
強拆民怨
曾任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法治與人權研究中心主任的許章潤,面對北京近期強拆藝術家聚集區,發表題為《踐踏斯文,必驅致一邪魅人間》檄文。文章斥責,北京繼驅逐“低端人口”後,又在歇斯底里到處強拆,名為“增加土地儲備”,實則為了“土地增值”、“倒騰牟利”、“權錢之間,勾肩搭背”, “苦的是萬千住戶。”
自由亞洲電台等媒體報導,北京藝術家聚集區宋莊的數百名藝術家,最近收到鎮政府發出逐客令,限兩個月內搬家。另外,還有人收到律師要求更改租賃合同的函件。政府先前承諾的50年租期將改為20年。北京市不斷拆除的藝術區包括環鐵藝術區、008藝術區、宋莊藝術區、水波藝術區及黑橋藝術區等,而且拆遷範圍還在不斷擴大。
許章潤文章說,“北京之為北京,並非只在官衙林立、烏紗雲集,更在於文人雅集、學府森然 、藝苑琳瑯”。住宅小區和藝術區並非違建,賃居亦未逾期,藝術家們的進駐,不僅提供就業機會,帶動當地三產,而且極大提升人文生態。 “現如今,利從之下,鐵鏟盡頭,屆屋不存,斯文蕩然,真所謂暴殄天物、喪心病狂矣!”
許章潤還寫道,肺炎疫情未退,“半個中國又泡在水中…災禍連連,生民無境,政府縱不慾減稅讓利、開倉賑濟,也至少與民休息、寬和簡政,而非乘隙攪擾,甚至火中取栗。”
“必欲扼殺而後快”
許章潤文中說,北京市當局背信棄義,“強拆後上市的天價地皮,就已將烏托邦修辭拆穿殆盡,夫復何言。再者,壟斷思想、斫喪精神的政體,絕不容忍任何獨立於'規劃'之外,自發生長的藝術和思想生態,必欲扼殺而後快,展現的是強求一律齊整的法西斯美學惡趣”。
針對北京乃至中國知識分子藝術和思想生態現狀,旅美中國問題學者秦偉平對美國之音說:“中國現實情況非常清楚,非常明朗,這些年中國的政治氛圍全面左轉,一步一步蠶食公民言論自由的空間,知識分子沒有可能例外,(當局)一直是這樣地操作。”
有網民則說,“中國政府在瘟疫蔓延,南方洪水災禍肆虐之際,仍與百姓的生計做對,官媒選擇性失明,歌功頌德,不過是奏響一曲末世哀歌”。
財政困難
如何看待北京對藝術家等知識分子的這輪拆遷?前中國青年報冰點雜誌主編李大同對美國之音表示,北京強拆斂財屢見不鮮,驅動目前強拆的原因,與疫情之下的地方財政困難有直接關係,而且受害者並非只是藝術家。
他說:“我認為,關鍵是地方政府陷入財政困難,需要有新的財源,當局最現成的財源就是土地。現在土地的增值,尤其是那些已經開發的土地增值,是非常巨大的一塊利益。當局就不管土地上住的是什麼人了,你在宋莊,你可能就是藝術家。”
李大同認為,北京對藝術家以及社會其他人士的強拆,也許主要是北京行政當局的“地方政策行為”,而不是中央的政策行為,因為中央政府恐怕也管不了北京的這類拆遷事情。
知識分子風骨
許章潤端午節發表的這篇文章是2020年的第三篇。 2月份他撰寫《憤怒的人民已不再恐懼》,抨擊中共隱瞞武漢疫情,提出習近平“讓位”,“敗像已現,倒計時開始,立憲時刻將至”。
5月許章潤第二篇文章《世界文明大洋上的中國孤舟》,稱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實行的是“嗜血的紅朝政治、貪得無厭的黨國體制”,建國七十年“屍山血海”,實行的是“亙古罕見的紅色暴政”。
針對許章潤的“文明孤島”,秦偉平說:“中國知識分子之前沒有承擔自己的責任,導致現在出現這種文明的孤島困境,我認為,知識分子和當政者一樣,整體或者群體都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或者說,應該承受更多的罪責。只有極少數知識分子敢於出來發聲,絕大多數知識分子都是和這個政權捆綁在一起,為他們(這個政權)點贊。”
網上有評論說,“許章潤先生這樣有風骨的人在中國太少了。等待他們的命運不是被關在牢裡,就是被迫背井離鄉”。另有評論說,“徐教授在提醒中國人,尤其是知識分子,中文裡有斯文這個詞”。
秦偉平說:“我們應該反思的是,為什麼能夠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未來會朝哪個方向走?未來可能會有更糟糕的情況出現,而不是有那種'友邦驚詫論'的樣子,為什麼會這樣?實際上,根本不是突然變成這個樣子,一步步走到今天都是有據可循的。”
秦偉平還指出,“文明孤島”不僅只限在中國:“現在全世界範圍都處於一種糟糕惡劣的情況,不只是中國,中國還不是最黑暗的地方。全世界或者一些國家都朝著一個不好的,倒退的方向發展”。
今年57歲的許章潤是中國知名法學家,曾兼任自由派民間研究機構天則經濟研究所特約研究員,2005年被評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近幾年,許章潤發表多篇文章及公開演講,分析中國歷史及現狀,抨擊中共極權,在公共知識界廣受尊敬。
他撰文批評中共“文革捲土重來”、“極權政治全面回歸”,還提出立即停止“個人崇拜”等建議,引發巨大的社會反響。 2019年3月,許章潤被清華大學停職並接受調查,引起廣泛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