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華盛頓 - 中國金融市場過去一星期以來大幅震盪連累亞洲股市以至全球股市應聲下挫。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政府對股市和匯率的干預是造成市場波動的主要因素。美國一位專家表示,中國市場劇烈波動根本原因在於缺少支持市場自由化的制度。
星期二(1月12日),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康奈爾大學戴森學院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在華盛頓的一個論壇上說,中國金融市場問題的癥結在於制度而不是政策。
他說:“我認為,中國事實上一直試圖讓市場運行良好。問題是,如果你想要市場自由化,沒有支持性的制度框架,事情是不會好的。”
他在布魯金斯舉辦的有關亞洲金融未來的論壇上說,制度性框架包括好的企業管理、會計和審計標準以及企業透明度等,如果沒有這些制度,市場波動時,由於散戶投資者沒有足夠訊息來做出市場判斷,他們就會跟著追漲殺跌,而政府干預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差。
他認為,中國是試圖讓匯率和金融市場更加自由化的,但是由於缺乏良好的支持性制度框架,結果導致更多的市場震盪。
普拉薩德說,中國對市場不能再進行更多的直接干預,同時需要穩定市場預期。
他說: “穩定預期需要怎樣做?需要一套組合,包括宏觀政策、一點貨幣政策和一點財政政策,可能財政政策要多那麼一點,同時也需要有跡象顯示出中國會積極採取措施改革實體經濟。”
他認為,除非採取這些有助構建信心措施,否則中國經濟將會非常艱難。
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在星期二的論壇上指出,亞洲金融的一個新特點是中國對亞洲及其他地區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他通過圖表比較了中國去年8月的市場震盪與2013年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放話要削減購債規模後所引起的“削減恐慌”對亞洲金融市場帶來的影響。
他說:“在匯率方面,中國對亞洲和其他地區有相當大的溢出效應,幾乎與美國2013年‘削減恐慌’時的影響相當。特別是在股票方面,中國如今的影響甚至比當時美國2013年的‘削減恐慌’還要大。”
上星期,中國金融市場再次出現了類似去年夏季的一幕:股市大跌,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這種波動也影響到全球的金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