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監管環境缺乏公平透明和可信度

  • 杜林

中國監管環境缺乏公平透明和可信度

越來越多的在華經營的歐洲企業認為﹐中國的監管框架缺乏足夠的公平﹑透明度和可信的執行力﹐法律規章有時還會重迭﹐執行尺度不一﹐外資企業在中國經營﹐因此面臨嚴峻挑戰。

中國歐盟商會5月25號發佈的對598家在華經營歐洲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43%的受訪公司認為中國的監管環境的公平性過去兩年有所下降﹐外國企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歧視有所上昇﹐這個比例高于去年的33%。

將近一半的受訪企業認為﹐他們面臨三大監管障礙﹐一是法律法規定義寬鬆﹐執行尺度不一﹐二是監管機構缺乏協調﹐三是中國標準與全球標準缺乏統一。

*公共採購*

最具代表性的是公共採購。中國歐盟商會新聞主任吳冕介紹﹐商會上月調查發現﹐中國公共採購的監管法規缺乏統一﹐讓在華歐盟企業難以適從﹐錯失很多商機。

吳冕說﹕“採購在中國有兩部法律可以管﹐一個是“政府採購法”﹐一個是“招﹑投標法”。政策法規之間很多時候有重迭﹐或者有的時候存在空白﹐缺乏更加明確的規章制度去分辨到底哪些案例應該根據哪一部法律﹑哪個條文來處理。”

商會估計﹐中國的公共採購在中國經濟總量中所佔比重超過20%。

*服務業剎車*

另有46%的受訪企業認為﹐中國本土企業比外資企業更容易享受到補貼和稅收優惠待遇﹐有更好的融資渠道﹐這在消費與服務產業尤為突出。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庫奇諾(Davide Cucino)5月12號對彭博新聞社抱怨說﹐中國十二五規劃中原本重點放開的服務產業﹐被國家發改委近日重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踩了剎車﹐讓歐洲在華企業感到失望。

庫奇諾說﹕“中國在十二五規劃中﹐服務產業是重點。但重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幾乎沒有涵蓋服務產業﹐這讓歐洲企業相當失望。此外﹐監管框架﹑知識產權保護和市場准入等方面也存在問題。歐洲企業希望在華經營﹐需要平等待遇。”

*稅率不公*

中國歐盟商會近日抱怨﹐外資集中的上海市對外資企業征收高達30%的所得稅率﹐比新加坡(17%)和香港(16.5%)的外企稅率幾乎高出一倍﹔此外﹐上海的個人所得稅率最高可達45%﹐遠遠高于新加坡的20%和香港的17%﹐外資企業在上海設立亞洲總部的積極性因此受到巨大打擊﹐因為很多高級僱員的年薪都超過了百萬。

報告同時發現﹐74%的歐盟企業去年在華盈利﹐71%的企業預計今年會繼續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