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習李政改-美麗的遐想還是現實的期望?

  • 陳蘇

新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

中國於2012年11月15日跨入習李時代。如同過去幾十年來一樣,每次中國權力的交接,都伴隨對新領導人推動政治改革的熱望。然而,有觀察人士分析,盼望習李進行政治改革,恐怕只能是一個別無選擇的無奈期望。

*亮相博得滿堂彩*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期待習李政改-美麗的遐想還是現實的期望?


中共中央政治局7常委集體亮相,宣示中國跨入習李時代。中共十八大前後,中國媒體、社會各階層都對新領導人習近平抱有很高的期許。習近平上台伊始對海內外記者的一席話,更是贏得滿堂喝彩,激起人們對新政權的厚望,期待新一代領導人履行承諾,執政為民,推動中國亟待啟動的政治體制改革,讓中國融入世界潮流,行進在正常國家的正常軌道上。

中國網民對習近平的講話做出了積極的回應,認為他言辭樸實、態度誠摯、務實接地氣。網友注意到,習近平提到人民的頻率也要多於黨,屢屢提到人民的意願。

網友“錦素-梓天”說;“歡迎習總當選,願一切如意,帶領中國走向更自由、民主,讓人民更幸福。”

網友“趙曉”說:“何為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近代以來看,總體可分三部分:民族要獨立、國家要富強以及人民要自由。現在前兩部分已完成或基本完成,歷史正進入最後,也是最難的階段。願上帝保佑中國。”

*有期望 無預期*

炎黃春秋雜志編輯、揭露1960年代大飢荒真相一書《墓碑》的作者楊繼繩對美國之音說,習近平這一代領導人下過鄉,吃過苦,了解農村基層,也受過良好教育,比前一代領導人對民生,對外部世界有更多的了解。

與此同時,楊繼繩並不期待習李政權能夠在近期推動政治改革。他說,至少需要等待一年的磨合期過後,再看那時的社會形勢走向:“從政治報告看,對政治改革的期望不是很客觀,習近平的講話比較平實,但是對政治改革也沒有提。將來還看形勢,看中國各種社會情況的變化。”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王東成表示,對習李新班子要“聽其言,觀其行,看看他們是否真在兌現承諾,如他們所稱要將人民的利益置於最高地位。王東成補充說,他從不把期望寄托在某位領導人的開明之上,而是寄希望於中國近代以來一直到現在仍然沒有完成的民主啟蒙,改變民眾的思維方式。

*政改是無可回避的選擇*

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是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改革開放政策的支持者。趙紫陽的秘書鮑彤對習李新班子寄予厚望。他對美國之音說,希望新領導人順應民意,尊重民權,中國需要他們推動社會的進步,改革現有制度:“不改革現在的制度,中國的社會矛盾是不可能解決的。如此尖銳激烈又危險的社會矛盾擺在面前,是現實的。”

鮑彤說,有人批評十八大報告缺乏現實感和危機感,但他認為,十八大報告在歡慶十年輝煌成績之際談到危機和腐敗,談到亡黨亡國,鮑彤說,亡黨亡國的腐敗是現在的道路,現行的制度和現有的理論的產物,只有改變中共的道路、制度和理論才能不亡黨亡國,這是不能回避的選擇。

香港蘋果日報評論員李平在11月16日的評論文章中說,把中國政改期望寄托在習李身上,是一個無奈的選擇。李平說:“胡溫十年,道德崩潰、社會分化、軍隊震蕩,中國已坐在火山口上,維穩費超過軍費,仍然壓制不住街面上的硬對抗、網絡上的軟對抗。”他說,外界對朱鎔基有過期望,對胡錦濤、溫家寶也有過期望,是期望中國共產黨能夠主動改革,降低政治制度崩潰、社會秩序崩潰的代價。

*不作惡的父親 有所不為的儿子*

長期從事中國問題研究的羅小朋日前撰文說,很多人寄希望於習近平帶領中國走出困局,也是因為他們別無選擇。他說,習近平作為高干子弟,在文革中有過屈辱和受苦的經歷,但習近平與其它高干子弟不一樣,因為他有一位“正直和不作惡”的父親習仲勳,正是由於習仲勳的正直,他的失勢從毛澤東時代一直延續到鄧小平時代,而習近平本人“雖然不是那種特別能幹的人,卻可能是一個有所不為的正派人”。因此羅小朋出於“最大的善意和最客觀的理性”,對習近平仍“抱有一絲希望”。

*豐滿的期望 骨感的現實*

對習李政權推動政改幾乎不抱任何希望的有中國問題專家、明鏡集團總編輯何頻。他對美國之音闡述其原因時說,時至今日,鄧小平30多年前建立的政治官僚體制不但沒有絲毫進步,反而因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便於中共以腐敗的方式,運用其經濟能量,使其體制內的進步力量愈來愈弱,而不是愈來愈強。

為了維護既得利益,過去幾年來中共以維穩名義,建立起一個警察王國,以異常強硬的手法打壓任何批評、挑戰和不同的聲音,中國異見人士、維權人士的活動空間日益狹小。另外,中國缺乏80年代的一批像劉賓雁、方勵之、王若望一樣,在中國體制內的有理想、有追求、有全國影響力的知識分子,中國知識分子自由民主的理想之翼已被折斷。而且,中共幾十年來培養了成千上萬從村縣到省部級的狡猾官員,他們貪污腐化,盤根錯節,如果中南海制定的政策不符合其利益,他們就會陽奉陰違、靈活地、不落痕跡地讓中南海政策消失於無形,讓習李政策出不了中南海。

何頻認為,習李新班子對中國所處的局勢有著清醒掌握,能夠看到中國政府和老百姓之間的緊張和敵意是中共建政60多年來前所未有的。他們也能看到,中國經濟的增長帶來國際影響力,但與此同時,中國的崛起因為其制度原因在國際間遭遇普遍的不信任和警覺。

習李政權是否有足夠的政治魄力、有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有進行能夠解決中國種種現實問題的憲政改革,向自己開刀,割自己的肉呢?這是包括何頻在內很多觀察人士所懷疑的。他說:“中國的社會變革不是玩花腔就能吸引人的。你表示一下親民,表示一下受人歡迎的個人作風,這個並不難,難的是你真正要改變、調整你的利益,你的家族利益和團隊利益,調整你的黨的利益。”

中共召開十八大前,許多中國異議人士被喝茶、被旅遊、被軟禁;包括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章立凡的微博賬戶被關閉,包括鮑彤在內的知名人士被告知不得接受媒體採訪。十八大期間為維穩採取的種種保安措施更是成為另類亮點:超市菜刀下架,公共汽車車窗被封死,乘坐出租車需要先填寫表格,北京公園裡的遊人禁止划船,而這些顯然不是一個執政為民的政黨應有的做法。中國政治評論人士溫克堅說,這些做法都是中共60多年來最熟悉的革命黨式的暴力管控。

溫克堅日前撰文說,政治想象不能替代政治現實。他說,習李體制繼承的是一個泥腿巨人,面對衰敗的意識形態,腐敗的官場文化和臃腫的官僚機器,他們首要關注的是他們的政治生存能力,而不是對體制的革新,胡溫十年的悖論同樣可能在他們身上重演。溫克堅預測,中共體制將在持續僵化中衰敗,民間的各種政改幻覺將很快破滅。

香港蘋果日報的李平說,對習李新政難有厚望,又不能不有所期望,起點是中國有一個較為開明、廉潔的政治。明鏡集團總編輯何頻也表示,如果中國人民不寄予習近平希望,你又能找誰來寄予希望呢?而這就是中國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