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試射高超音速導彈,讓美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以很接近當年蘇聯衛星搶先升空的“斯普特尼克時刻”(Sputnik moment)來形容。觀察人士表示,從政治方面解讀,中國這項試射將為明年習近平連任之路立下威望;從軍事層面分析,這將使過去幾十年來關於“航母殺手”的討論進入到一個新的里程碑,並意味著未來運營航母的成本將會提高,風險也會增加,甚至可能改變戰爭型態。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今夏已成功試射2枚高超音速導彈。對於這個消息,美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10月底接受彭博電視台訪問時,將這項試射比作冷戰時期,蘇聯搶先美國發射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Sputnik-1)的“斯普特尼克時刻”,意旨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研發領域上,已經領先美國,也等於是公開證實了中國的這項試射。
高超音速導彈是一種可以以5馬赫(比音速快5倍)、甚至於比5馬赫更高速飛行的武器,它進入太空軌道後,會從不可預測的方向重回大氣層,飛向打擊目標,路徑難以捉摸,現行防禦系統也無法追踪和攔截。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試射高超音速武器並成功繞行地球,代表中國在太空武器的高超音速領域已領先美國,成為僅次於俄羅斯之後的武器大國。從政治層面解讀,這將有助於習近平明年在中共二十大獲得連任。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黃惠華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習近平在十九大所提到的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是確保到2020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戰略能力有大的提升,目標是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世界一流軍隊。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就是解放軍成為世界一流軍隊的指標。
為習近平連任之路立威
她表示,明年習近平如果連任,他的下個階段目標是推進十四五規劃(2021至2025年),十四五的任務聚焦在構建武器裝備現代化管理體系,如果高超音速武器系統測試、調整完畢,進入戰鬥任務,將有助於提升解放軍飛彈部隊的作戰及戰略威懾能力,對中國國家安全極具重要性,也有助於提高解放軍的國際形象。
黃惠華說:“中國是除了俄羅斯之外,世界上第二個擁有這項武器的武器大國,代表著解放軍躋身成為世界一流軍隊的行列。而今年測試曝光,也是為明年習近平連任之路立下威望。”
事實上,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的發展已經醞釀十幾年。新加坡詹氏防衛雜誌編輯黃加榮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為了讓高超音速飛行和測試能力更加成熟,投入了大量資源,讓其主要科研機構能和北京期望開發先進武器的願望保持一致。
他說,2018年8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飛行技術開發機構、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 (CAAA) 宣布,已成功開發並測試了中國首個實驗性高超音速乘波器,稱為“星空-2” (Starry Sky-2)。 CAAA 還運營多個高超音速風洞,包括DF-02、DF-03 和DF-07。 DF-02 能夠產生模擬3.5到8馬赫的速度範圍,而DF-03和DF-07分別產生5到10馬赫和5到12馬赫之間。
黃加榮並表示,另一家中國國有研究機構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自2012年起運行了JF-12高超音速風洞,該風洞能夠模擬高達9馬赫的速度環境。至於新的JF-22高超音速風洞預計將於2022年投入使用。據了解,該風動將模擬飛行器於40公里至100公里的高度時,以高達30馬赫速度進行飛行的情況。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的發展,令美國總統拜登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坦言感到憂心。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ioyd Austin)也表示,美國正密切關注中國先進武器系統的研發。
航母殺手多了新武器
外界之所以會那麼擔憂,主要是因為這項可以攜帶核彈頭的武器,當今沒有能夠攔截它的導彈防禦系統。也就是說,高超音速武器幾乎可以用於打擊世界上的任何目標,尤其是這種武器速度之快,對方必須要在短短幾分鐘內、而不是幾小時或幾天內採取反制措施,且實際上很難反擊。有不少觀察家認為,中國發展高超音速導彈是非常聰明的策略,可以讓美國投入大筆資源所建立的反彈道導彈系統變的無用武之地。
“攔不住”的高超音速導彈主要用來攻擊高軍事價值的目標,例如航母。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網站2017年曾刊文指,航母殺手包括魚雷、巡弋導彈、反艦彈道導彈,並指中國東風21反艦彈道導彈的出現,已迫使美國海軍重新考慮航母在高強度戰爭中的作用。如今,中國高超音速導彈的試射,也為“航母殺手”增添一項新武器。
分析人士說,更重要的是,高超音速導彈是一個“改變規則”的武器,可能開啟一種新型態的戰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航母出現後,使用艦載機作戰,改變了原本以艦炮互轟的海戰型態,使得威力巨大的主力艦失去了作用。而高超音速武器也是同樣的道理,它是航母殺手,可能使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一直以航母作為海軍作戰主力的美國,其現有的軍事優勢喪失。
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航母殺手這個概念已在學界討論一、二十年了,我覺得這次是將討論進入到另外一個新的里程碑。”
他表示,這將促使不論美國還是台灣的國防單位,會加強討論是否應慢慢減少使用從前那些大塊頭的尖端戰鬥機、航母等軍事資源,改以考慮多使用一些小型、機動性、不容易被一次性大量摧毀的武器,才可以比較有效地維持守勢上的平衡。
新加坡詹氏防衛雜誌編輯黃加榮說,雖然高超音速武器等新興威脅會使航母等寶貴的海軍資產面臨更大的風險,但這不一定會使它們過時,或使海軍停止使用它們,因為航母是海軍力量投射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支持遠征空中力量至關重要。此外,航母也是一個國家財富和技術實力的體現,並持續作為和平時期聯盟與威懾,以及戰時政策工具的地位。
“然而,高超音速武器無疑會使軍事規劃和行動複雜化,因為保護航母對抗它們是多麼具有挑戰性。”黃加榮說。
他表示,例如,早先關於用彈道導彈打擊航母的討論並不那麼令人擔憂,因為這些船隻實際上速度非常快,尤其核動力航母可在必要時以超過30節的速度衝刺,一但偵測到有彈道導彈發射時,它就可以加速並逃離目標區域。
運營航母的成本跟風險增加
黃加榮說:“高超音速武器將使艦隊防禦更加困難,因此需要在航母周圍部署具有遠程預警和反導彈系統的昂貴防禦網以保護它。因此,這意味著運營航母的成本會更高,風險也會增加,而且由於航母周圍有明顯的防禦屏障,因此更難以隱藏航母的行動。”
然而,更令黃加榮擔心的是,這種武器還可能會促使作戰“升級”。他舉台海為例,雖然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的潛力肯定會讓美國軍事規劃者擔心,但美國不至於僅憑此基礎就阻止對台海衝突進行軍事干預。他說,美中兩國肯定會尋求抵消對方的高超音速武器能力,因此將發射場和空軍基地列為優先攻擊目標,可能會擴大衝突的規模和範圍。
目前高超音速飛彈的發展,走得最快最遠的,當數俄羅斯和中國。據聯合早報報導,俄羅斯今年7月宣布成功試射“鋯石”(Zircon)高超音速巡航導彈,並成功命中預定目標。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中國試射高超音速導彈,將釋放新一輪軍備競賽的訊號。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黃惠華說:“美國也非省油的燈,美國也跟澳洲聯合開發高超音速巡航飛彈。AUKUS成軍,背後也有平衡中國、俄羅斯的戰略意涵,多少都有軍備競賽的影子,道理很簡單,這世界需要平衡。”
未來能否量產有待觀察
黃惠華還說,雖然米利拿“斯普特尼克時刻”作比喻,是對中國武器研發進步的正面評價,但測試不代表部署新武器,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目前只是實驗性產品,從實驗品到量化生產,必須要經過幾個過程,包括改進控制系統、需要新的航艦、新型火箭技術特性來配合軍隊部署與作戰需求等等。未來能不能量產,具不具備部署能力,都還有待觀察。根據十四五的規劃,她估計,從成品到量產,短則要到2031年,長則可能到2035年。
黃惠華還說,另一方面,姑且不論中國高超音速導彈的技術是自主研發還是從俄羅斯而來,中俄在軍事技術領域的競爭,可能對兩國軍事科技合作多少都有負面影響。對中國來說,有了關鍵技術,中俄是否成為準軍事同盟關係,已非必要條件。她說,會影響中俄關係的因素,除了美國之外,還有中國在地緣政治、經濟關係中的影響力,這些都可能成為中俄互動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