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一再指責美國打造“印太版北約”?印太國家如何想?

  • 斯洋

3月3日,美國總統拜登與“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成員國領導人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舉行視頻會議。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已經進入到第三個月。自烏克蘭戰爭以來,中國就不止一次地借烏克蘭局勢批評美國的“印太戰略”,稱美國企圖打造“印太版北約”,以維護“美國為主導的霸權體系”。中國的說法令人不禁聯想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主要藉口--北約東擴,也令人擔心中國是否會在印太地區採取相似的行動。中國為什麼要強調美國在打造印太地區的北約?中國的擔憂有多少合理的成分?美國真的在打造“印太版北約”嗎?烏克蘭戰事又是如何影響著印太國家的選擇?

烏克蘭戰事讓中國擔憂自己所處安全環境

2022年4月14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同越南外長裴青山通電話時再次指責美國試圖通過強推“印太戰略”,“製造地區緊張,挑動對抗對立,將嚴重損害本地區得來不易的和平發展局面。 嚴重侵蝕以東盟為中心的地區合作架構。” 他還告誡說:“我們不能讓冷戰思維在本地區回潮,不能讓烏克蘭悲劇在身邊重演。”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這不是中國第一次指責美國的“印太戰略”。 3月7日,王毅在中國兩會記者會上指責美國的印太戰略的真正目的是企圖搞“印太版的北約”,“維護的是以美國為主導的霸權體系,衝擊的是以東盟為中心的區域合作架構,損害的是地區國家的整體和長遠利益。”

王毅的副手,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3月19日也說:“烏克蘭危機給我們看待亞太形勢提供了一面鏡子,促使我們思考。”他說,美國的印太戰略“與歐洲的北約東擴一樣危險,如任其推行,後果不堪設想,最終會把亞太推進火坑。”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力量項目主任林洋(Bonny Li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中國之所以這麼說,源自中國對美國的不信任以及烏克蘭戰事以來中國對其所處安全環境的擔憂。

她說:“第一是中國對美國的不信任,認為美國的活動,特別是軍事活動,都是針對中國的,旨在對抗中國。……中國關注印太北約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澳英美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以及美、日、印、澳組成的四方安全機制(QUAD)的發展和進一步加強。AUKUS本質上已經是個安全框架,中國擔心 QUAD 將來也可能加入更多的安全內容。第三個原因是,中國看著烏克蘭、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局勢,以及北約和歐洲在俄羅斯問題上展示的團結時,中國禁不住會想,如果他們在印太地區採取類似行動時,美國盟友和合作夥伴會做出何種反應?”

她說,中國將印太地區的形勢與烏克蘭正在發生戰事進行比較,擔心美國進一步深化其在印太地區的關係,從而讓中國在印太地區面臨類似北約的環境。她認為,中國還希望藉助對北約的討論來傳達其關切並試圖降低美國盟友和夥伴與美國合作的意願。

她說:“中國知道印太大多數國家都對明確站隊中國或美國持謹慎態度。大多數國家都與中國有著重要的經濟利益,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也確實希望美國能提供安全保障。大多數國家不希望,尤其是在東南亞國家,被視為明確地與一方站在一起反對另外一方。因此,中國聲稱美國正試圖在亞太地區建立北約,從他們的角度來說,是在傳遞一種訊息,試圖阻止其他國家進一步深化與美國的軍事關係。”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外交政策與防禦項目的研究助理托馬斯·科爾本(Thomas Corben)認為,烏克蘭戰事為中國提供了一個“便利的說辭”來表達自己對目前亞太安全局勢的首要擔憂。

他說:“當中國官員提到亞洲北約的概念時,他們真正表達的是他們的擔憂。他們擔心區域國家,主要以美國為首的,包括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等國家,會聯合在一起形成某種集體的製衡力量,來阻止中國獲得被視為其在該地區的合法利益和合法活動。”

他認為,王毅的說法並非在告訴世界,美國的亞太戰略會迫使中國馬上攻打台灣,而是要告訴區域國家,中國將視“區域國家與美國站在一起”是“挑釁性”和“擾亂穩定的”行為。

去年9月15日,澳大利亞與美國和英國宣布簽署歷史性的三邊安全夥伴關係, 分享先進的防禦技術及情報,此舉被認為旨在對抗中國。同年9月24日,“四方安全對話”舉行了首次面對面高峰會議。

不過,科爾本認為,因為印太地區的戰略環境,即便是“‘四方安全機制’變成北約那樣的軍事聯盟的可能性也非常小”,而且,美國也很清楚這一點。

王毅在兩會記者會上提出了美國的“五四三二”陣勢,包括“五眼聯盟”、“四邊機制”以及“三邊安全夥伴關係”都不包含軍事義務。美國與日本、韓國、菲律賓以及澳大利亞的雙邊軍事同盟也與北約的共同防禦原則不同。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西方曾經在東南亞成立“東南亞條約組織(Southeast Asia Treaty Organization,SEATO)”旨在牽制亞洲的共產主義勢力,但是這個組織在1977年解散。

QUAD合作不會因印度拒絕譴責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徑受挫

雖然如此,“四方安全對話”在中國問題上的合作還是會在繼續。在烏克蘭戰事發生後不久,3月初,“四方安全機制”領導人在舉行視頻會議後一致認為,不應允許烏克蘭發生的事情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發生。會後的聯合聲明說,領導人會晤“重申他們對自由和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承諾,其中包括尊重所有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各國不受軍事、經濟和政治脅迫”。

在烏戰爆發之後不到一周的時間,日本修改了軍事出口管制規定,向烏克蘭運送了防彈背心、頭盔等非致命軍事裝備。這是二戰之後日本首次向其他國家運送軍事物資。另外,日本和澳大利亞還迅速加入美國領導的對俄羅斯進行的制裁。

由於印度沒有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更沒有追隨其他成員加入對俄羅斯的制裁,一些人擔心,這將會讓“四方安全對話”的合作受挫。在一些中國人的眼裡,四方關係更是出現了“裂痕”。

但是,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林洋認為,印度對俄羅斯的態度不會影響到印度作為“四方安全對話”中的一員的可靠性。

她告訴美國之音說:“目前,‘四方安全對話’主要關注的還是影響印太地區的問題。‘四方安全對話機制’不是一個軍事組織。就該地區面臨的所有共同擔憂和共同威脅而言,印度還是與我們一致的。在我看來,我們現在與印度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印度對俄羅斯武器系統的依賴,並且與俄羅斯有著長期的密切關係。就印度對中國的看法而言,我認為我們不用擔心它與俄羅斯的密切關係會意味著印度會對與中國的關係產生任何幻想。”

由於在俄羅斯問題上印度的立場與中國類似,中國似乎看到了恢復中印關係的窗口。 3月25日,王毅出訪印度。這是自2020年6月中國和印度軍隊發生邊界衝突以來的首次訪問。不過,由於中方在邊界問題上並沒有任何的承諾和讓步,王毅的出訪並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

林洋說, 中國不應該認為只是因為印度不願意公開譴責俄羅斯,中印兩國的爭議就可以煙消雲散。她說,中印之間的問題是中國的咄咄逼人,“是兩碼事”。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的科爾本告訴美國之音,他得到的可靠消息說,印度在私底下已經向俄羅斯表達過了自己的不滿。他強調說,“四方安全對話”的建立起因不是制衡俄羅斯,而是在亞太地區制衡中國,因此,他說:“從根本上來說,印度不譴責俄羅斯不會影響四方安全機制,除非美國或是其他成員把維護國際準則和理念當作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建立的指導原則和首要任務。”

另一方面,為了不影響“四方安全對話”的合作,日本和澳大利亞以及美國都對印度不能馬上切割與俄羅斯的關係表達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不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還是給一些印太國家如何看待自己的安全環境帶來了變化。日本的反應尤其強烈,一系列跡象顯示,日本正重新考慮其總體國防戰略,進一步大幅強化防衛力量和提高軍費開支。前首相安倍晉三甚至暗示在日本領土上部署核武器設施的前景。

烏克蘭戰事並沒有轉移美國對印太地區的關注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度太平洋事務協調員柯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4月5日出席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辦的研討會時,重申了美國對亞太地區的關注。

他坦承,美國多次表達對印太和亞太的重視,但最後都因其他更迫切的挑戰而轉移焦點。但是,美國不會再這樣了。他說:“我們堅決不再偏離這條路。我們目前須同時與歐洲和印-太深入交流……但我們清楚意識到我們絕不能轉移對印度太平洋的注意力,這個不論在科技、貿易、安全、政治或外交都至關重要的地區。”

5月12日和13日,美國總統拜登將在首都華盛頓接待東盟國家領導人,舉行美國-東盟特別峰會。有報導稱,美國有意借強化與東盟的關係來對抗中國。 5月24日,拜登將前往日本,參加在那裡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峰會。之後,他還將出席美韓峰會。預計,在這三個峰會上,拜登會與各國討論美國的“印太經濟框架”計劃。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林洋認為,即便是美國對烏克蘭進行了大量的援助,但這些並沒有影響美國對亞太地區的投入。她說:“我不認為我們目前對北約盟友的支持會嚴重阻礙美國阻止中國侵略的能力,或在必要時,動用軍隊來對抗中國的軍事冒險或軍事行動的能力。”

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活動並沒有因為烏克蘭戰事而減少。 3月28日,美國啟動了與菲律賓的最大規模的聯合軍事演習。將近9000名菲律賓和美國士兵將參加這場為期12天的軍事演習。 8月,印度尼西亞和美國也將舉行雙邊軍演。來自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加拿大等國的部隊也將參加這場名為“哥魯達盾2022”的演習。

除此之外,即使是在烏克蘭戰爭後,美國軍艦繼續通過台灣海峽。俄烏開戰後,美國派出前任國安高官代表團到台灣的動作,就是一個強烈訊號,象徵美國對台灣及其民主的高度承諾。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大舉入侵讓歐洲國家覺醒起來,他們決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增加軍費開支,包括一直以來不願投資軍事力量的德國。有分析人士指出,當歐洲能夠擔負起歐洲大部分的防禦責任的時候,美國也許能騰出更多的力量轉移到印太地區,更好地應對中國這個被視為更大威脅的國家。

東南亞國家還不希望明確站隊中美

澳大利亞的科爾本說,如果美國真的能更多投入亞太,亞太地區的美國盟友 澳大利亞和日本一定會很歡迎。不過,他認為除了美國的堅定盟友之外,其他亞太國家並沒有因為中國支持俄羅斯而影響對中國的看法。

他說: “它(中國)在該地區的整體聲譽還沒有受到那麼嚴重的損害,我認為部分原因是,至少我的理解是,中國可能在外交部的言論上以及安理會的投票中支持俄羅斯,但是,我沒有聽到任何關於中國到處宣傳俄羅斯的戰略,試圖影響東南亞關鍵搖擺國家立場的消息。因此,雖然中國在最高級別的對話以及公共對話中支持俄羅斯,我認為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證據表明中國實際上是在試圖操控印度太平洋或印度太平洋附近的國家支持俄羅斯的行動或是理由。 ”

他認為,亞太地區國家,特別是東盟國家, 並沒有像歐洲或是美國那樣,把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看成“民主與專制”的較量。

東盟國家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也有不同的看法。東盟呼籲停火,但不點名俄羅斯或使用“入侵”一詞。東盟的新加坡加入了對俄羅斯制裁,但是其他國家拒絕制裁俄羅斯,選擇“中立”。 3月2日在聯合國大會的投票中,東盟8個成員國投票贊成一項譴責俄羅斯入侵的決議,然而越南和老撾則投了棄權票。

在越來越多國家呼籲禁止俄羅斯參加今年 11 月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G20峰會,作為今年輪值主席國的印尼還在堅持計劃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京參加。另外,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和越南近日將舉行聯合軍事演習。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林洋指出,中國其實應該為亞太地區國家如何對待自己承擔責任。她說:“我們不能排除將來會更多國家轉向美國並要求我們發揮更積極作用來應對中國的強勢(行為)和侵略(行徑)的可能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印太地區發生的事情在更大程度上是受到中國行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