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發言人出了甚麼問題?

  • 張楠

Buddhist monks hold banners and photographs as they protest in front of the U.N. office in Bangkok, Thailand, October 3, 2012.

原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由於在處理動車追尾事故的記者會上說話欠妥、表現不佳被調職。王勇平絕非個別例子,最近還有其他官員在對外發言時狀況頻出。有人不禁問道:中國這些發言人到底怎麼了?

王勇平的幾句話成了“名言”、“雷語”。比如,他在闡述掩埋火車頭是為了給予大型機械騰出地方時說,“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再如,被問到為何在宣布現場已無生命跡象後仍然發現了一個受困女孩時,他脫口而出:“這是個奇跡”。

*學者:發言人要換位思考*

對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傳播學教授郝曉明評論說,新聞發言人的工作是提供準確訊息,披露事實真相,而不是相反。

郝曉明:“你做的這些所有工作不是讓你自己信,而是讓大家覺得你講的話是真實的。所以說,(他)和發言人本身工作宗旨就有很大的出入。可笑就可笑在這個地方了。”

郝曉明認為,中國一些發言人愛打官腔、拿官調,因為他們總是站在政府的角度回答問題,而忽視了公眾的感受和知情權。

他說:“他認為,他的任務就是幫著鐵道部進行辯護。他沒有從公眾角度講。其實,他應該換位思考,假如說是一個公眾,對這個問題怎麼看,有那些疑問。”

最近,中國一些官員在對外發言時狀況頻出,引起公眾不滿。究其原因,郝曉明認為,中國的發言人基本上都是官本位思想。

*媒體人:發言人應拋棄官本位*

香港資深媒體人周兵對此表示贊同。用他的話講,他們“都是官員心態”。

周兵說:“你們都是臣民,我們這邊是衙門。不是說我是服務大眾,因此我有責任向大眾報告服務人員工作的情況。因此,你會看到中國相當多的發言人都是官式宣讀。對媒體也好、對公眾也好,態度就是相對比較傲慢,不是很平等相待。”

在只對本部門、只對上級負責的思想下,一些發言人護主心切,只報喜不報憂。還有的則不求有功、旦求無過,能回避就迴避,既不接受記者查詢,也不召開新聞發布會,真是徒有虛名。

有些發言人滿口官話、言之無物,雖然從不說“無可奉告”,但卻是打太極拳的高手。你問他存在的問題,他先要大講一通成績,最後加上一句“當然還有不盡如人意之處”,算是回答完畢。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們在春節招待會上與外國記者同台演唱。


*發言人答非所問*

在不久前的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的新聞發佈會上,路透社記者問,中國為甚麼沒有為那些在大躍進、文革和反右中死去的人設立紀念館。李忠杰先是講紀念反法西斯戰爭死難者的重要性,繼而談自己在國外參觀紀念館的感受。

最後他才說:“世界上要紀念的東西,要研究的事情太多了。......至於說選擇那些內容,那些方面的事件進行紀念,這需要有一個統籌的考慮。”

聽完這番回答,路透社記者仍然一頭霧水,不知所雲。

還有些人喜歡事先安排幾個“托”,讓官方記者按照自己準備好的答案提問。但是,這樣的官員經不起風浪,一遇到尖銳問題或者危機處理,便束手無策,甚至惱羞成怒。

特別是,有些官員平日里奉承話聽多了,容不得“小記者”質疑。在他們眼中,記者的提問就是挑釁。

全國人大發言人李肇星(資料照片)



*李肇星:新聞發言人不是人*

應該承認,新聞發言人確實是個苦差。他們授權有限,不可能甚麼都說,也不可能甚麼都知道。即使遇到令人尷尬的場面,也要不卑不亢。難怪前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現全國人大發言人李肇星說:新聞發言人不是人。

那怎麼才能當個好發言人呢?記者去年去丹東市採訪,遇到該市一位外辦副主任。見此人接人待物、回答問題都挺得體,記者便問他是否參加過發言人培訓。他說,沒有,他就是以誠待人。

其實,周兵說,新聞發言人最重要的素質就是坦誠。他說:“我覺得坦誠在危機公關是最重要的一點。要坦誠地全面地展現事實真相。那怕這個事實對你不利,你也得展示,這樣你能夠獲得大家的理解和諒解。越是遮遮掩掩,越是官腔十足,大家越是反感。”

*最重要的是講真話*

參與發言人培訓工作已有十年的清華大學教授董關鵬認為,對於發言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講真話”。

他說:“我覺得發言人的生命線是講真話,還能講得入耳、入腦、入心。......而且我們加了定語和狀語,像快速、及時、有智慧的講真話。”

外界有人說,中國的發言人培訓只講技巧,不講原則。董關鵬說,這是胡扯。他認為,王勇平一事凸顯出的最大問題是,中國媒體發展很快,超過了官員素養提高的速度。

此外,郝曉明和周兵提到,中國的發言人層級太低,大都在部門的核心之外,不參與決策,因此很難掌握全局情況。

董關鵬表示,他參與培訓的官員已有兩、三萬之多,中國今後將繼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