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馬英九星期三對軍方表示﹐臺海兩岸關係改善就是隱性國防﹐未來在戰略思考上﹐將不再把所有國防都放在軍事上。台灣軍事專家認為﹐隱形國防的做法可取﹐但是馬英九還是會面臨多種挑戰。
台灣總統馬英九在競選期間一再強調﹐他的兩岸政策給臺海帶來前所未有的和平安定環境。很多評論認為﹐馬英九能贏得連任﹐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的選戰主軸-“安定牌”奏效。
星期三﹐馬英九參加國防部春節聯歡會時表示﹐打造小而巧﹐小而強﹐小而巧的國軍部隊﹐是建軍備戰目標﹐台灣未來在戰略思考上﹐不再把所有國防放在軍事方面。他說﹐“兩岸關係改善﹐經濟﹐貿易投資﹐乃至教育文化交流﹐這都是隱性國防﹐隱性安全保障”。馬英九還說﹐“隱性國防”是孫子兵法的最高境界。
儘管這是馬英九第一次提出隱性國防這個名詞﹐但是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丁樹範認為﹐“隱性國防”的說法跟馬英九之前提出的三道防線概念是一致的。三道防線就是兩岸和解制度化、加強台灣對國際社會的貢獻、結合國防和外交,利用這三道防線,來強化台灣的安全。
馬英九上星期接受國際媒體詢問時﹐再次解釋了這個防禦策略。馬英九說﹕“台灣最好的防禦不是去買一大堆的武器而已。武器還是要買﹐但是不能只靠武器﹐要靠外交﹐靠兩岸關係的改善﹐所以我說﹐兩岸關係是三道防線。”
不過﹐馬英九曾經多次提醒﹐台灣也不能鬆懈建軍備戰。馬英九說﹕“我們透過外交和國防﹐取得防衛所需要的防衛性武器。 但是﹐我們絕對不會求戰﹐我們備戰但不求戰。我們敢戰但是不畏戰。因為﹐目的不是為了要進行軍備競賽﹐而是為維持國家安全。”
政治大學丁樹範教授認為﹐台灣在財政和許多方面都難以跟大陸相比﹐台灣以“隱性國防”方式﹐強化外交力量﹐來降低國防成本有其必要性。雖然中國大陸不會放棄統一目標﹐但大陸目前有內部問題需要處理﹐“隱性國防”可以讓大陸動武的念頭儘量往後拖。
丁樹範說﹕“ 因為他們(中國大陸)來講﹐民間內部壓力會比我們(台灣)大了不知幾十倍﹐幾百倍﹐所謂成本怎麼去計算﹐當然可以有不同的計算方式﹐不過﹐ 至少我們看得到﹐不需去要花那麼多錢去投資買很多新的武器裝備讓兩岸來維持和平﹐而不需要完全用軍事力量來維持和平。”
曾經擔任美國智囊機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A)研究員的銘傳大學副教授陳偉華對美國之音表示﹐兩岸關係和緩對台灣國防安全有加分作用﹐也使得台灣不需要像過去那樣投資在國防安全上。儘管兩岸和緩對台灣國防沒有直接威脅﹐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大陸並沒有對台灣放棄武力﹐此外還有1800枚導彈對准台灣﹐因此﹐儘管“隱性國防”的概念可行﹐但是馬英九還是會面臨諸多挑戰。
陳偉華說﹕“你要讓對方的敵意和威脅﹐從以往那種尖銳的軍事對立撤銷﹐就是﹐中國第一個﹐不要對台灣使用武力宣佈﹐第二個就是如何撤除飛彈對准台灣﹐這樣才能讓台灣人民安心。”
馬英九在第一任上臺前﹐曾經主張台灣的國防預算要達到GDP的3%。 第一任期間﹐由於經濟條件不理想﹐這個目標並未達成﹐雖然2012年的國防預算增加﹐但只佔GDP的2.13%。如果加上營改、眷改、等廣義的國防預算﹐所佔比例則為GDP的2.62%,距離3%的承諾仍有相當落差。
銘傳大學副教授陳偉華指出﹐馬英九面臨的另一挑戰﹐就是他能否兌現自己提出來的國防預算目標。
陳偉華﹕“ 你不能說因為兩岸關係的和緩﹐你原來的政見就要跳票。當然不是為了要因應中國大陸的威脅﹐而是你在國防安全這方面的承諾。檢驗執政黨就是要看你在野黨時你的政見。因為你的政見獲得人民的支持﹐所以你能當選。你當選後就拋棄你的政見﹐這不是等於毀棄承諾嗎﹖”
去年12月中旬﹐立法院完成兵役法修正﹐正式完成募兵制立法工作。馬英九認為﹐逐步改成募兵制後﹐軍員變少﹐但戰力提昇。
不過﹐陳偉華說﹐全民募兵制將使台灣的國防預算大為增加﹐如果超過GDP的3%﹐則有可能排擠到其他預算項目。此外﹐近年來國防部實施的半募兵制﹐出現了軍人素質不高現象。台灣軍事轉型需要高科技人力﹐勢必需要更多經費﹐這將發生雙重排擠效應﹐影響到經濟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