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劍指中國 寧會普京不見習近平?

  • 許波

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美國總統拜登出席美俄峰會。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拜登劍指中國 寧會普京不見習近平?

美國總統拜登繼出席七國集團峰會和北約峰會之後,其歐洲之行的重頭戲是會晤俄羅斯總統普京。

過去一周,歐洲成為世界舞台的中心,全球最發達國家及澳大利亞、韓國、南非和印度領導人“你方歌罷我登場”,俄羅斯甚至也沒有被忘記,大國外交最引入註目的壓軸戲留給了拜登和普京的會面。

北京不甘寂寞,中國駐英大使館發表聲明,指責美國等國家“搞小圈子”、“集團政治”的“險惡用心”。熱衷於“大國崛起”的中國為何成了被世界遺忘的角落?美俄峰會能否打破目前俄中聯合抗美的三國演義格局?拜登為何寧願會晤咄咄逼人的普京,卻不見打造“可愛”形象的習近平?

西密歇根大學政治學教授王元綱分析,美國選擇與俄羅斯會面有三個主要原因,一是重申對北約的安全保證,二是與俄羅斯表明底線,三是爭取與俄羅斯之間的穩定可預期的關係。

王元綱說:“拜登外交的一個主軸就是加強和盟邦的關係。這次做完(邦交),他開始要針對未來可能的競爭者或者對手,所以他見普京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形成的。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三個,第一個就是讓歐洲的盟邦放心,要重申對北約的安全保證,因為現在西歐的國家把俄羅斯看成主要威脅。所以拜登和七國集團見面之後傳達團結的立場,和俄羅斯表明美國和盟邦是團結的。另外就是建立紅線,警告普京不要放任黑客對美國的攻擊,不要干預美國選舉,警告不要侵犯烏克蘭選舉,不要打壓異議人士,把紅線畫清楚。最後一個就是建立穩定的關係,也即是美國講的穩定可預期的關係,避免意外發生。”

艾德菲大學文理學院院長、政治學教授王維正評論,中俄相較,美國取其弱者結盟。50年前冷戰時期,美國選擇了中國。現在俄羅斯國力衰退,在中國的專制威權面前,美國就選擇了俄羅斯。

王維正說:“北約重新肯定了對傳統盟邦的一些安全保障,雖然談到俄羅斯是北約30國的一個威脅,但也第一次提到了中國是它所謂'系統的挑戰',systemic challenge,對一個規則為主的國際社會。習近平上任以來,特別是他宣布自己永遠可以執政下去的話,對西方很多國家領袖來說是一個警醒。對他們來說是專制威權勢力的大反撲,而且要重寫世界遊戲規則。美國的國力雖然有些衰退,但是如果說像川普過去那樣單打獨鬥不行的話,拜登總統換了一個方法,就是打群架。打群架就是從權力政治的角度來看的話,要和比較弱的一方來結盟,如果說四五十年前,基辛格是看準了中俄交惡,找比較弱的中國和它結盟的話,現在就是找國力衰退的俄羅斯和它結盟。因為現在主要的、長久的威脅是中國。所以我覺得可以把過去50年來權力政治的演變把它觀察一下。”

王維正分析,G7峰會涉及到許多國家,唯獨沒有中國,這不能用“美國孤立中國”來簡單概括,而是世界各國志同道合的選擇。

王維正說:“我覺得與其講明顯孤立中國,倒不如說拜登總統希望提醒全世界主要的國家,我們是兩種體制。一種體制是自由開放重法治的體制、民主的體制;另外一種就是專制集權這樣一個體制。現在中共是那個集團的帶領者、領頭人。所以其他的國家包括南韓、印度,印度的不結盟外交,南非等等,你到底要上我的順風車還是上它的順風車?我覺得有這個目的。”

王元綱認為,結合北約東擴對俄羅斯的威脅,以及美國國內政治大環境對俄羅斯的批評,美俄關係難以改善,但不是沒可能,因為國際關係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王元綱說:“要改善美俄關係是很不容易的,主要是因為美國國內的因素。另外一個國際因素就是說冷戰之後北約東擴,美國是基於它的自由主義的思路,認為北約東擴是推廣民主,不會威脅到任何國家。但是如果從俄羅斯的角度看,北約東擴到自己家門口了,對俄羅斯是一種威脅。這是國際關係上我們常常講的安全困境的一個問題。所以這種要改善美俄關係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它有一個原因,北約東擴。近因就是美國的國內政治。因為美國的國內政治對俄羅斯的批評還是非常強烈。從戰略的角度來看,以美國的角度來看,離間中俄關係是美國的上策,這是傳統權力平衡政治運作的一種邏輯,像三國演義一樣,要結合盟邦,權力平衡運作。但因為美國受國內因素,普京也是放任對美國選舉干預,放任黑客攻擊美國的一些基礎設施,改善美俄關係是不容易的。另外國際上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歷史上中俄兩國是敵人,冷戰的時候中蘇交惡。那現在是朋友並不表示未來還是朋友。因為如果兩國利益有分歧的話,那就不會是朋友了。因為目前中俄關係,兩國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俄羅斯是不大可能會出賣中國的。但有個前提是如果中國繼續強大起來的話,那對俄羅斯開始頤指氣使,甚至在西伯利亞湧入大量的中國人,那俄羅斯境內反華聲浪可能就會高漲,未來倒向美國也不是沒有可能的。所以我們要用一種長期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