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詞抨擊緬甸政變,拜登或首次與北京交鋒?

  • 許波

嚴詞抨擊緬甸政變,拜登或首次與北京交鋒?

<div class="tag_image tag_audio_plain aa" contenteditable="false" mode="audio|plain|5765076">嚴詞抨擊緬甸政變,拜登或首次與北京交鋒?<img alt="" contenteditable="true" src="../../img/spacer.gif" title="This is just placeholder, it will be replaced on public site." /></div> <p><font><font>美國總統拜登就緬甸危機發表聲明,表示緬甸軍方奪取政權,拘留昂山素姬和其他文職官員,並且宣布全國緊急狀態的行為,是對緬甸的民主和法治過渡的直接攻擊。</font><font>拜登呼籲國際社會齊心協力,向緬甸軍方發出一個聲音。</font></font></p> <p><font><font>此前白宮警告說,如果緬甸軍方&ldquo;不撤銷相關舉動,美方將對應負責任者採取相應措施&rdquo;。</font></font></p> <p><font><font>分析人士認為,如何應對緬甸危機,將是拜登能否聯合盟友應對中國新亞洲政策的第一項重大考驗。</font></font></p> <p><font><font>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的回答四平八穩,稱中國是緬甸的友好鄰邦,&ldquo;我們希望緬甸各方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處理分歧,維護政治和社會穩定&rdquo;。</font></font></p> <p><font><font>緬甸軍人干政痼疾重現,對東南亞地緣政治有何影響?</font><font>為何美中反應冷熱不同?華盛頓和北京將如何較力?</font></font></p> <p><font><font>史汀生中心東亞研究所主任孫韻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就這次緬甸危機作出強硬表態,是因為美國對緬甸政策的三大目標,即民主、和平、繁榮,在過去的10年間一直無法完好地實現。</font></font></p> <p><font><font>從美國的角度來說,這是緬甸民主化進程的一個令人遺憾的巨大後退,其終極原因是緬甸的軍政矛盾。</font></font></p> <p><font><font>孫韻說:&ldquo;其實還是歸結到緬甸政治的終極問題,就是軍政矛盾、軍政關係的問題。因為軍方和文官政府都把和平進程作為政治籌碼,或者說是增加政治資本的一個途徑,所以軍政矛盾在和平進程中有很大的體現。第二點是緬甸的經濟發展。緬甸歷經1962年到2011年近50年的軍人政權統治,經濟發展非常落後。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在這50年中間,軍人的控制和影響力已經滲透到緬甸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昂山素季的文官政府即使想要做出任何改變,也沒有辦法撼動軍人的既得利益。我們都知道緬甸過去十年或者五年的民主是有缺陷的,但是從美國的政策來說,它仍然代表著向前進步的歷史,向前發展的主要方向。也就是說如果緬甸的文官政府或者民盟政黨可以通過不斷地政治改革來逐漸消磨或者削弱軍人在緬甸政治中間的影響,最終能夠通過修改2008年憲法來改變目前軍人當權或者軍人仍然在緬甸政治當中佔有至高重要地位的一個現實。緬甸的民主仍然是可以往前推進的。但是昨天發生的政變讓我們看到軍人對緬甸政治的進步無法繼續容忍,他們寧可通過軍事政變的手段重新恢復軍人對國家政治的統治。對於美國來說,這無異代表美國民主化進程的一個巨大後退。很多緬甸當地的觀察家都表示,過去十年所做的所有工作、取得的所有成果,在一夕之間毀於一旦。從這個角度說,美國做出這樣的反應,一點都不令人吃驚。&rdquo;</font></font></p> <p><font><font>獨立國際問題學者吳強評論中國的回答表面上雖然是四平八穩的標準回應,但實際反映了中國對世界上任何民主的倒退和威權的抬頭都抱以歡迎的態度。</font><font>中國和緬甸的地緣政治關聯決定了中國對緬甸這次政變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font></font></p> <p><font><font>吳強說:&ldquo;1月份王毅出訪緬甸,和緬甸的三軍總司令敏昂萊會談之後的新聞報導都在談緬甸的軍方對中國的模式多麼讚賞,有惺惺相惜的地方。緬甸之所以發生軍事政變,我們雖然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中國是背後的支持者,但是首先中國和緬甸巨大的地緣政治的關聯,歷史上緬甸的軍人政權和中國的緊密關係,都決定了今天政變的發生有相當的背景和支持。這個支持是很有趣的,中國在其中扮演了巨大的地緣政治的利益,同時扮演著威權在上升、民主在下降的既得利益者。或者說中國是樂見緬甸民主的衰退,和威權的上升。在這個意義上講,緬甸這次政變的發生跟過去兩年香港所發生的情況其實是高度地相似,就是傳統的一方、建制派在詆毀民主選舉和民盟。&rdquo;</font></font></p> <p><font><font>孫韻認為,雖然表面上看,緬甸政變標誌著世界民主化進程的倒退,但不代表以中國為代表的世界極權勢力有所獲利。</font><font>這次緬甸政變中,無論是中國、美國、還是緬甸,沒有贏家。</font><font>從政治還是經濟方面來說,中國都不會願意看到一個動蕩的緬甸。</font></font></p> <p><font><font>孫韻說:&ldquo;不論是緬甸國內的各種政治勢力,還是從國際上的不同國家來說,這次政變沒有贏家。我也被問到過很多次,北京會不會在支持緬甸的這次政變,在我看來這是不可想像的。對於中國來說,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緬甸?中國需要一個相對正常和穩定的緬甸,因為中國在緬甸的主要利益,第一是作為印度洋的出海口,第二是緬甸作為南亞和東南亞的橋樑作用。在國內政治不穩、在國際上受到孤立和譴責的情況下,中國即使想通過緬甸來通向世界,可是這樣一個軍人治下的國家,或者說經歷國際制裁的這樣一個國家,中國通過緬甸,又能通到什麼地方去呢?所以中國在緬甸追求的中緬經濟走廊也好,還是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項目也好,其中一個前提條件就是緬甸作為一個正常國家出現的。現在緬甸經歷了軍事政變以後,可以預見的是西方世界會對緬甸進行製裁,這無異會給中國在緬甸的投資和貸款項目投下巨大陰影。從政治方面來說,很多人強調中國可以和軍人政府打交道,但我想指出,這一點是相對西方國家而言的,而不是相對中方到底是偏好一個軍人政府還是民盟政府,不是相對於這一點而言的。 &rdquo;</font></font></p> <p><font><font>吳強分析,中國政府雖然不至於是緬甸這次政變的&ldquo;操盤手&rdquo;,但應該是&ldquo;知情人&rdquo;或者說有所預料的,甚至幫助出謀劃策,並與緬甸軍方保持密切聯繫。</font></font></p> <p><font><font>吳強說:&ldquo;某種意義上講,中國和緬甸軍方地緣政治關聯存在重大的利害關係,但是不足以作為&#39;操盤手&#39;在背後操縱。但是中國政府應該是事先知道或者是預料,甚至不排除在政變前後提供某種建議。中國是否是政變的受益人,這個可懷疑,但是中國作為&#39;知情人&#39;來講,這點是不容置疑的。換句話說,整個政變的前後,緬甸軍方和中國政府保持著相當密切的溝通,這種溝通是最有趣的,也是中國在東南亞、包括和北韓的關係都保持類似關係。北韓我們指的是朝鮮每次導彈、核試驗之前,會和中國保持一種&#39;聯絡&#39;。這種聯絡在緬甸軍方和中國政府之間比中朝之間更為密切的關係。&rdquo;</font></font></p> <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