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新台長就職 曾任駐京記者

美國之音新台長阿曼達·貝內特(Amanda Bennett,左)一手放在家傳的聖經上宣誓就職(2016年4月18日)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之音新台長就職 曾任駐京記者

美國之音新台長阿曼達·貝內特(Amanda Bennett)的就職儀式4月18日在美國之音總部大樓舉行。

阿曼達·貝內特一手放在家傳的聖經上宣誓就職。

記者肩負使命

阿曼達·貝內特是一位獲得過普利策獎的資深記者,擅長調查報導;曾經在幾個著名媒體機構任職,包括華爾街日報和彭博新聞社。

貝內特說,記者肩負著使命。她說:“我們進入這個行業不只是為了養家糊口,而是要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我們要影響他人,把光明帶到黑暗的地方,糾正錯誤,促使機構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挖掘美國人民有權知道的秘密。”

1987年貝內特在華爾街日報帶領團體圍繞政府在艾滋病問題上的失誤進行系列報導而獲得普利策獎。

阿曼達·貝內特是美國之音第29任台長。有70多年曆史的美國之音目前以43種語言以電視、電台和網絡等多種形式向世界各地廣播。

美國的聲音

近年來有一些聲音認為美國之音(VOA)的使命已經完成。

對於這種說法,阿曼達·貝內特說,美國之音比以往任何歷史時期都有必要存在。

談到美國之音的未來遠景,貝內特說,美國之音代表的就是美國的聲音。她說:“我們講述美國的故事,我們也用美國自由、公平媒體的價值觀把新聞帶到那些觀眾沒有其他方式接觸到這些新聞的國家。”

貝內特解釋說,講述美國的故事有廣泛的含義,“它包括外交政策、農業,所有那些我們擅長的東西,醫藥、教育、科技,等等。就拿中國人來說,他們對於投資,金融這些非常感興趣,巴菲特在中國是大英雄之一。我們有很多非常有意思、非常特別的內容可以呈現給我們的觀眾。”

駐京記者的經歷

阿曼達·貝內特1980年代末還曾經擔任過三年駐北京記者。

談到這段經歷,她特別強調那時候西方人把北京稱為Peking。她說,這段經歷對她來說,“最讓人興奮的就是,我當時在《華爾街日報》工作,做為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的一個代表,我能夠觀察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共產黨經濟體,看著兩國如何學會共事。那很令人興奮。”

她說,當時作為一個調查記者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說服當地人和她交談。

貝內特還是六本書的作者,包括她在2012年出版的《希望的代價》,講述了她已故的丈夫與癌症做鬥爭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