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週四(2月24日)正式對烏克蘭開火後,歐美等西方國家恐對俄擴大經濟制裁來加強施壓。美國傳出下一波可能聯合日本、台灣和新加坡等國祭出禁止芯片等半導體產品輸俄的制裁。對此,一部分觀察人士表示,全球仍鬧芯片荒,因此,此禁令對半導體出口國的影響不大,但俄羅斯電子消費市場可能首當其衝受到漲價或斷供的衝擊。不過,另外一部分人士也說,經濟制裁是兩面刃,尤其屬原物料出口大國的俄羅斯,若對美國提起反制裁,限制原油等能源或半導體上游製程所須的氖氣或鈀等貴金屬出口,也可能傷及美國的半導體供應鏈並推升處於高檔的通膨。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歐美各國對俄羅斯祭出的第一波制裁才剛生效,俄羅斯週四(2月24日)就以導彈襲擊包括首都基輔在內的多個烏克蘭城市。
俄烏戰爭開打,歐美各國繼首輪制裁後,恐持續加大對俄羅斯的經濟施壓。美國據傳打算聯合日本、台灣和新加坡對俄羅斯推出下一波的芯片禁令。美國於週二(2月22日)已祭出首波制裁,對象包括兩家俄羅斯銀行和俄羅斯主權債券,也凍結了部分俄羅斯政府高官在美國的資產等。
美國結盟日星台對俄祭出芯片制裁
對於是否加入美國未來發起的芯片製裁,台灣政府週四仍未做出正式宣佈,但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週三(2月23日)在接受媒體聯訪時已表態:“台灣作為國際社會一員,願意參與各項有助於和平解決爭端的努力。”
位於台北的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台灣若跟進美國,禁止對俄羅斯輸出芯片等半導體產品,對境內的半導體業影響並不大,因為全球芯片仍供不應求,再加上俄羅斯只位居台灣半導體出口的第35大國家,只要來自美國等其他國家持續下單,將可彌補因制裁而對俄羅斯芯片出口短少的影響。
根據台灣財政部的統計,台灣電子零組件近年對俄出口每年約只在3000萬美元,而電腦和資通訊類產品的年出口額也不到4億美元,只佔該類產品整體出口比率的個位數。
雖然俄羅斯在軍用芯片和半導體科技上並不仰賴外國,但境內的電子消費市場或芯片供給九成以上靠進口,因此,邱達生說,若美國正式祭出芯片禁令將對俄羅斯帶來一定的衝擊,包括消費性電子產品供應一時短缺或漲價,就算俄羅斯轉單中國,中國也不一定能完全滿足俄羅斯的需求。
邱達生說:“俄羅斯進口台灣的這些半導體,最主要是運用在它本身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將來的話,它國內需要的這些東西(電子產品)會漲價,或者是沒有供給。當然會有一些轉單,但是中國可能在這方面還沒有辦法取代台灣對俄羅斯的供應。”
俄烏戰事推升能源價格和通膨
不過,俄羅斯是原物料出口大國,目前升溫的俄烏局勢已推升國際原油和天然氣等能源的價格。根據美國財經網媒Market Watch(市場觀察)引述顧問公司RSM的預估,布倫特原油近期恐由目前的價位大漲14%至每桶110美元,若後續漲幅持續飆高達40%以上,美國的通膨率可能由現行的7.5%再直衝10%,而且這種能源震盪恐讓美國未來一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因此折損1%。
邱達生也說,能源等原物料價格可能隨著俄烏局勢攀升,導致製造成本上升,也就是所謂的“停滯性通膨”。他說,這種非因需求上升所帶動的通膨將使得各國央行不敢太快升息,也會為新冠疫情后的經濟復甦帶來更多不確定性。至於美國有沒有政策空間可以進一步因應通膨的飆升,將是拜登政府所面臨的另一個挑戰。
尤其俄羅斯把持著全球半導體製程所使用的關鍵氣體氖氣(neon gas)及貴金屬鈀、鎳等,因此,若俄羅斯對美國發動反制裁,禁止這些原物料出口,美國的半導體供應鏈也可能遭殃。
對此,位於華盛頓的非政府機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副總裁斯蒂芬·埃澤爾(Stephen Ezell)以電子郵件書面回覆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美國有超過九成的半導體級氖氣供應來自烏克蘭,約三成五的鈀金屬供應來自俄羅斯,因此,俄烏戰事可能導致供應鏈斷鍊,產能受阻,並推升價格。但他說:“這只會帶來些許障礙,不致於引發危機,因為氖氣和鈀金屬都有其他替代來源,而且半導體生產業者也早就開始尋找多元化的供應管道。”
俄若反制不致引髮美芯片供應斷鍊
白官早於1月底就已經暗示美國半導體業者,拜登政府考慮對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採取芯片製裁,要美國業者提早針對庫存或供應鏈找出因應之道。拜登政府認為俄羅斯將因此付出“很高的代價”,因為該制裁類似特朗普政府時代對中國華為所採取的禁令,不僅美國製半導體製品,凡是用到美國科技的外國製半導體製品都會被禁止輸往被制裁的國家。
不過,埃澤爾坦言,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就陷入嚴重短缺,也時有斷鍊,因此,俄烏戰事來得時機頗為不佳,恐加劇全球的芯片荒和緊縮供應鏈的瓶頸。
埃澤爾說,若美國能成功結盟其他半導體出口國對俄羅斯祭出出口禁令,這將是有史以來最全面、一致且廣泛的出口禁令,制裁的對像也可能遍及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軍事和電資通產業。不過,一大挑戰是,俄羅斯不像中國有華為和手機業等產業高度依賴美國的半導體產品和技術,因為俄羅斯經濟比較鎖國、對外依賴度也不高,再加上俄羅斯對於半導體等庫存早已儲備多時,因此,拜登政府就算祭出半導體出口制裁也可能得耗費較長的一段時間才會看出成效。
對於俄羅斯可能有的反制裁,台灣經濟研究院的邱達生看法比較樂觀。他認為,俄羅斯的經濟非常仰賴這些原物料的出口,因此,俄羅斯應會三思,也不太可能主動禁止出口氖氣或鈀、鎳等貴金屬,“拿石頭砸自己的腳”,來傷害自己的經濟命脈。
雖然美國可望獲得盟友的支持,共同對俄羅斯祭出半導體制裁,但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法律和外交關係學院的全球經濟所所長巴斯卡·查克拉沃爾蒂(Bhaskar Chakravorti)曾於2月中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期刊上撰文,力勸美國不要打出芯片製裁這張牌。
美學者:勿出芯片製裁牌
他說,相較於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時代的芯片禁令成功打擊華為,導致華為於2021年的營收慘跌31%,拜登政府對俄羅斯祭出類似的製裁卻不一定有效。他舉出五大原因,一是半導體的製程分工太過複雜,因此,只要民營公司的供應鏈不盡透明,拜登政府很難完整追踪。其次,拜登政府對違反禁令的半導體民營公司也缺乏“有牙齒”的罰則。第三,俄羅斯市場七成的電腦和手機進口皆來自中國,因此,拜登政府只要禁令一出,就會導致俄羅斯進一步轉單中國,反而強化中俄兩國的盟邦關係,並激化美中兩國的摩擦,而且美國也無力阻撓中國出口半導體製品給俄羅斯。第四,美國製半導體零件仍可能透過其他國家想跟俄羅斯做生意的小型中介商流入俄羅斯軍方。最後,只要美國和中俄的緊張關係因半導體禁令而達到臨界點,就可能迫使中國對台灣動武,以奪取芯片大廠台積電的產能。他說,芯片荒去年已折損美國GDP的1%,若全球芯片供應鏈再受創恐不值得。
歐美各國紛紛對俄羅斯祭出製裁之際,中國則聞風不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於週三(2月2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除重申中國一向認為製裁無助於解決問題外,還質疑美國對俄製裁的成效。
華春瑩說:“2011年以來,美國對俄羅斯實施的製裁就超過了100多次。但是,美方的製裁解決問題了嗎?……希望有關方面認真思考,還是應該努力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
位於上海的複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戴炳然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說,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全球經濟高度連結,任何制裁不僅無效,對美俄兩國、乃至全球經濟都沒有好處。不過,他坦言,美國也只能以製裁來因應,因為即便北約(NATO)允許烏克蘭加入,美國也不可能草率出兵。
戴炳然說:“即便它(北約)同意烏克蘭加入,你說,美國能出兵到烏克蘭嗎?出兵到烏克蘭,這個坑可能比伊拉克、阿富汗更深。美國軍隊要能夠進到烏克蘭去,你還出得來嗎?第二個,即便你不進去,把武器弄到烏克蘭,這些武器可能會給俄國人拿去吧,因為它是打游擊戰,武器要(是)落入俄國人手中,你說,這危險不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