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不到兩週後,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埃德·馬基(Ed Markey)於8月14日率跨黨派參眾議員代表團抵達台北,並於15日拜會台灣總統蔡英文,此舉引發中國解放軍的軍演報復,隨即在台灣周邊的海空域,組織多軍兵種聯合戰備警巡。面對中共企圖打造的“兩岸新常態”,專家表示,美國持續派團訪台意在試探中共,並沙盤推演未來可能演變的區域局勢。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埃德·馬基8月14率領跨黨派國會代表團訪台,其他四位訪團成員包括民主黨籍加州眾議員約翰·加拉門迪(John Garamendi)和艾倫·洛文索爾(Alan Lowenthal)、民主黨籍弗吉尼亞州眾議員唐·拜爾(Don Beyer),以及共和黨美屬薩摩亞眾議員拉德瓦根(Aumua Amata Coleman Radewagen)。
代表團於8月15日一天內拜會台灣總統蔡英文和台灣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雙方討論美台關係、區域安全,貿易與投資、全球供應鏈、氣候變遷,以及其他利益相關的議題。
美國參眾議員代表團訪台 中共加碼實彈軍演
對此一訪台行程,中國國防部於15日透過聲明宣佈,解放軍已在台灣周邊展開新一輪的軍事演習。
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於15日表示:“美國國會參議員馬基等竄訪中國台灣地區……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充分暴露出美是台海和平穩定攪局者和破壞者的真實面目。”
他接著宣佈:“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島周邊海空域組織多軍兵種聯合戰備警巡和實戰化演練,就是對美台勾連挑釁的堅決回擊和嚴正震懾……中國人民解放軍持續練兵備戰,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粉碎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圖謀。”
台灣國防部公佈,截至至8月15日17時止,台灣軍方偵獲解放軍軍機30架次,其中15架次踰越海峽中線,以及中國軍艦5艘次,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
中共對訪台的美國代表團反應越來越激烈。對此,台灣前國安會副秘書長楊永明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美台近來頻繁互動,不管是美國議員訪台、美國宣佈對台軍售,北京雖次次抗議,但規模仍不算太大,直到八月初佩洛西議長訪台才升高至“環台封鎖”軍演的激烈程度,並以此為藉口企圖打造兩岸“新常態”,以改變台海現狀。楊永明認為,此次馬基參議員率領的國會代表團,是華盛頓特意安排而來的,目的在制衡中共所製造的“台海新現狀”。
楊永明說:“第一個是透過五個議員,來表達美台政治交往跟互動的持續不變。第二個是要打破上一次軍事演習,中國解放軍在軍事、外交層面雙重封鎖台灣的印象。第三個也是作為美國後續對台軍售和軍艦穿越台灣的一種政治測試,所以,這是有規劃的。”
美中雙方對台立場嚴重分歧
針對中共對台的軍事恫嚇,美國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日前預告,美軍近期將穿越台海,也會強化和台灣的經貿關係,推動美台間新的貿易談判路線圖。
據美國紐約時報引述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的話報導,此代表團的訪問應是數月前就規劃好的,代表美國國會議員對台表態支持。她還透露:“預計另一個國會代表團將在月底前訪台。”
中國對台加強威嚇 專家:美方將有所盤算
位於美國德州的山姆休斯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則分析,佩洛西議長訪台短短不到兩週內,亞太緊張局勢驟增,軍事對峙也升溫,中共更於8月10日發表《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加強對台文攻武赫。
他認為,此次美國參眾議員訪問團的成員向來關注經濟與環保,包括美台經貿,因此政治意味並不算濃厚。他說,美方恐是藉由這一團試水溫,若中共對“一般”的美台交流還是反應劇烈,美方可能得另有盤算。
翁履中說:“如果台美的正常交流(參眾議員訪台),也會引起中方的大動作的反應,甚至在軍事上的反制,美方就會更有立場強調:‘我們在正常的交流之下,你(中共)也做出這麼大的反應’,那麼美國也比較有合理性,去對中國更進一步的譴責,或者對於台灣給予更強烈的支持。所以,這背後的意義是,除了表面上的交流之外,背後也帶著試探。這個試探的意義會影響的是中美之後的交鋒。現在是美方做球、中方接招,看看中方怎麼回應,美方再做出它中美之間衝突的佈局。”
馬基代表團訪台 聚焦經貿與半導體
根據台灣總統府發佈的新聞稿,馬基參議員自擔任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以來,便積極推動對台灣友好的議案,包括在本屆國會提出“台灣安心法案(Taiwan ASSURE Act)”,推動美國國民兵與台灣建立夥伴計劃,及授權撥款支應台美跨國合作訓練計劃“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等。
聲明稱,他於1979年擔任美國聯邦眾議員時,曾投票支持《台灣關係法》,是美國國會少數曾參與《台灣關係法》立法且仍在任的國會議員。他出任參議員後,也加入兩黨聯合組成的“參議院台灣聯機”(Senate Taiwan Caucus),致力改善美台關係。
參議員馬基15號拜會蔡英文後表示,雖是第一次訪台,但自從對《台灣關係法》投下贊成票的40年以來,他對台美關係的支持只有更加堅定。馬基參議員透過聲明表示:“台灣是民主、人權及言論自由的重要燈塔。但為了捍衛這些普世價值,每天都受到威脅。”
另外,馬基也表示:“在全球的科技及製造業,尤其是半導體產業,台灣是領頭羊。當台灣的專業及領導作為能夠在世界上受到矚目,全世界都能夠因此受益。”
對此,山姆休斯頓州立大學的翁履中表示,美台互動近兩年特別頻繁,主因是新冠疫情後,美方清楚看見,台灣在半導體全球產業鏈的佈局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美方擔心,台灣供應鏈若因戰事中斷,對全球經濟復甦的重擊,恐遠超過新冠疫情。因此,美方重新思索,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確保芯片不會斷鏈。
翁履中說:“對台灣來說,怎麼樣在跟美國的交流當中,剛好藉由現在的中美衝突,剛好藉由美國對於台灣的支持可能更大,或許可以說服更多的美國國會議員,真的願意為台灣開啟更大的大門,這是台灣的期待。台美之間更緊密的連結會對於中國大陸造成更大的壓力,毫無疑問,因為中方一直都希望,美國跟台灣保持相對應的距離,可是擋不住的問題是,現在全球科技快速的發展,包括中國大陸也很需要台灣的芯片產業。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中美的競爭恐怕會越來越白熱化。”
兩岸關係“新常態” 分析:台灣謹慎應對
翁履中說,美國代表團訪台後,各界透過中共的軍演反制措施,看清其策略是圍堵和封鎖台灣,台灣未來如何破解,將是其必須思考的重點。尤其在最令人憂心的能源問題上,台灣必須化解內部紛爭,找到共識,不管是要繼續依賴進口能源,或是重啟核能發電,都須審慎考慮,且刻不容緩。
台灣前國安會副秘書長楊永明則表示,在中共試圖打造台海新常態的角力中,美國不會缺席,但台灣應思考如何在兩強中趨吉避凶。
楊永明說:“這次其實不是只有軍事的活動,還有經濟上制裁。等待二十大對台議題的整體戰略方案,如果出爐的時候,應該會更加的明確。在這之前,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是不是能夠延續?這也都是個問題。所以台灣要面對的,不是做為在中美對抗的棋子,而是要懂得怎麼樣真正的維持台海和平和台灣發展。畢竟這不是單純地喊民主自由,我們(台灣)就可以防護罩上身,什麼都不怕了,不是這樣的,國際現實也不是這樣的。”
位於台北的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李正修則說,下半年的政治大戲是習近平於二十大上尋求第三任期,在那之前,兩岸或美中關係最好不要出現任何變化。因此,美國佩洛西議長以及馬基代表團近期陸續訪台,帶來的變數較大。
他認為,中共一連串的軍演,是習近平討好解放軍之舉,以便讓鷹派有發洩的管道,也是為了他個人的接班和鞏固權勢著想。
不過,李正修呼籲,北京所謂的兩岸新常態,台灣絕不能坐視。他說,兩岸至少要有最低限度的對話,若中共連主張兩岸對話的人士都要打壓與矮化,並意圖消滅“中華民國”,那未來兩岸恐只能走向對撞一途。李正修告訴美國之音:“如果中國大陸真的有心致力於兩岸的關係、和平穩定的話,他(習近平)應該好好的來認識,台灣現在的民心在哪裡,至少希望在兩岸和平、兩岸對等的情況之下,展開兩岸的接觸跟談判。如果中國大陸不願改變,或是不會去調整他們對台政策立場跟態度的話,我個人對於兩岸關係的未來會越來越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