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司令警告與中俄的“可能”核衝突 呼籲構建新威懾戰略

中國解放軍的長劍-100巡航導彈參加中共建政70年國慶閱兵遊行。(美聯社2019年10月1日)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司令警告與中俄的“可能”核衝突 呼籲構建新威懾戰略

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在近日刊發的一篇文章中呼籲制定新的威懾戰略,以應對中國和俄羅斯構成的威脅,包括與兩國的地區危機演變為核衝突的“切實可能性”(real possibility )。同時,拜登政府將美俄之間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延長五年,並表示將在延長期限內加強軍控努力,減少中國的核武威脅。

美戰略司令:與中俄地區危機升級為核衝突“切實可能”

戰略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查爾斯·裡查德(Charles Richard)在海軍學院期刊《Proceedings》2月刊上撰文說,中俄兩國都已開始使用力量手段和武力威脅挑戰國際準則,認為冷戰後與核大國對手不可能發生直接武裝衝突的時代已經結束。他警告說,使用核武的可能性仍低,但不是不可能。

他說:“如果俄羅斯和中國認為常規戰爭導致的損失會威脅其政權或國家,那麼與他們的區域危機有可能迅速升級為涉及核武器的衝突。因此,美軍必須把主要預設從'不可能使用核武器'轉變為'使用核武器有非常切實的可能',採取行動面對這一現實並阻止其發生。”

這位四星上將認為,中俄兩國近來的行動破壞穩定,如不受約束,將會增加大國危機或衝突的風險。他指出,中國和俄羅斯近年來對發展核武和戰略能力的投入以及先進戰略力量的部署,需要美國採取更多行動,增強威懾能力,根據新威脅對威懾計劃做出調整。

戰略司令部負責導彈防禦和戰略威懾等領域。該司令部一位發言人對美國之音表示,相關擔憂並不新,戰略司令部將領在過去多個場合有所提及。

他說:“理查德海軍上將去年在聽證會上就提出,如果繼續目前的軌跡,我們將在十年後面臨兩個能力與我們匹敵的核對手,需要不同的威懾戰略予以應對。現在就未來的戰略、戰略威懾和資源需求之間的關係進行討論是非常重要的。”

布魯金斯學會軍控問題客座研究員斯蒂文·皮弗(Steven Pifer)認為,目前所擔憂的不是冷戰時期那種大規模核打擊,而是常規衝突升級為動用一些小型核武器。他認為,“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有,但概率仍然很低。”

蘭德公司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施道安( Andrew Scobell )認為,裡查德海軍上將的評估是“審慎和適宜的”(measured and appropriate)。他表示,上將指出現階段核戰爭的可能性是低的,他所擔心的是,“在未來的危機中,俄羅斯或中國領導人也許會認為與美國的常規衝突會導致迫在眉睫或切實的失敗,進而決定,他們沒有其他選項只能訴諸核武器。”

中國核力量未來十年至少翻一番

在對比俄羅斯和中國的威脅中,裡查德將軍認為,中國的軍力建設正在使其成為能與美國匹敵的戰略對手(strategic peer),美國不應將中國錯誤地歸為“較弱”的一類(lesser included case)。

他說,中國在常規武器系統方面繼續投入大量資源研製超音速和先進導彈系統,進一步擴大其太空和太空反制能力。中國還在繼續建設核力量,包括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和潛射導彈,並接近完成新一代具備核戰能力的遠程轟炸機,尋求建立“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

他說,中國正在不斷擴大核武庫,核彈頭數量預計將在未來十年至少翻一番,如果不是增長三倍或四倍。

中國從未公開其核武庫規模。美國科學家聯盟(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的數據估計,中國的核彈頭數量為320枚。

香港《南華早報》本月初援引一位中國軍方消息人士的話說,中國的核彈頭數量在最近幾年已經增加到1000枚,但只有不到100枚處於現役狀態。

中國表示其奉行自衛防禦的核戰略,“始終恪守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

但裡查德上將認為,中國追求大規模建造導彈和其他戰略武器,與其聲稱的“最小威懾戰略”不符。他說:“雖然中國自1960年代以來一直實行'不首先使用'的政策,聲稱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是中國加大先進軍事能力建設的做法應該讓我們三思。這個政策可能轉眼間就會變。”

施道安認為,中國近幾年的核能力建設更注重生存性和可靠性(survivability and reliability)而不是核武數量,但他指出,中國在戰略意圖上相當模糊。

他說:“中國的核戰略思想往往被描述為'最小威懾'或'保證報復'。雖然中國仍然奉行其長期的'不首先使用'承諾,但對於在什麼情況下中國認為有理由可以發射核武器這個問題,有很大的模糊性。”

不擴散政策教育中心(Nonproliferation Policy Education Center)執行主任亨利·索科爾斯基(Henry Sokolski)曾在小布什政府時期擔任國防部長辦公室負責不擴散政策的官員。他認為,中國在民用核項目方面也令人警覺。

他說:“如果你看他們的民用領域,尤其是相當雄心勃勃的快中子反應堆項目(fast breeder program),其中會產生可用於製造核武器的钚,把這個材料和他們已經有的核彈頭和武器材料加在一起,你會得到相當大的數量,非常接近我們未來十年已經部署的量。這還是相當保守的,沒有考慮其他方面。”

威懾與軍控

戰略司令部司令理查德上將認為,美軍需採取一些行動在戰略上做好應對準備,包括重新思考如何評估戰略風險,如何採購武器系統和其他能力以美國保持戰略優勢。

五角大樓發言人表示,奧斯汀防長有同樣的擔憂,“我們不希望升級為那種規模的衝突。”

美國核武庫據估計有3800枚核彈頭處在現役狀態,其中被部署的有1750枚,遠遠超出中國的核武庫。美國有可以實施核打擊的潛艇和飛機,還有陸基洲際彈道導彈。

布魯金斯學會軍控問題客座研究員皮弗認為,美國需在核力量和常規力量發展上做好權衡與取捨。

他說:“我認為,對美國來說重要的是,將一些核力量現代化,但保持強大的常規力量。我的觀點是,如果可以首先阻止發生常規衝突,那麼就不用擔心會升級為核衝突。”

施道安認為,美國應當與中國在由官方參與的“一軌”磋商以及由專家學者和前官員參與的“二軌”磋商中就核議題進行持續的對話,應對中國的核威脅。他認為,這些對話有助於確保雙方了解對方的核戰略、核發展,減少衝突升級的可能性。

他和其他軍控專家都認為,應當將中國納入限制戰略核武器的談判,但問題是如何促成談判,或是讓中國的加入具有建設性。

特朗普政府曾堅持要求中國加入美國和俄羅斯就削減戰略武器進行的磋商,並準備在中國不參與的情況下,讓美俄之間簽署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在今年2月過期。美國與俄羅斯2010年簽訂的這個軍控條約規定,各自可以部署的核彈頭數量不超過1550枚。特朗普政府官員們說,多年來北京利用美國在遵守軍控協定之際,一直隨心所欲地研發核武器。

但是北京拒絕,稱現階段要求中方參加與美俄之間的核裁軍談判並不現實。

拜登政府本周宣布把與俄羅斯之間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延長五年,並表示,將在五年的延長期內,與俄羅斯就所有核武器問題開展軍控努力,以及為減少中國日益增加的現代核武庫的威脅,尋求軍控努力。

皮弗認為,僅僅是美、俄、中三邊談判是不切實際的,美國和俄羅斯的核彈頭數量遠高於中國,北京不會答應不對等的核武器裁減,華盛頓和俄羅斯也不會將核武削減至中國的水平。

他認為,一個可能的方案是,美國與俄羅斯達成另外一個包含所有核武器的協議,然後說服中國及其他擁核國家做出上限承諾。他說,《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只限制部署的戰略武器,對於大約60%到65%的核武器都沒有約束力。

皮弗說,國務院在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聲明中似乎表明,拜登政府將會和俄羅斯就涉及所有核武器的裁軍問題進一步談判,並與中國進行另外的對話。他認為,這是正確的方向。

他說:“我想不會是一個談判,但會有個渠道,也許以戰略穩定對話開始,然後逐步發展,加入中國。也許有一些領域三邊談判是可行的。從核武器數量上來說,規模非常不對等,但是如果是太空或網絡能力領域,也許有談判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