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莫斯科太空聯手 專家稱不會導致“60年代式”太空競賽

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搭載火星探測器天問1號的長征5號火箭。(2020年7月23日)

北京日前宣佈,力爭在2033年進行首次載人火星探測,並且與莫斯科聯手啟動一個國際月球研究站的路線圖,以指導中俄兩國在太空的合作和發展。美國軍方和太空政策分析人士擔心,中國欲主導太空領域的意圖應該引起美國的擔憂和警惕;但不會導致上世紀60年代美蘇那樣的太空競賽。

在北京公開宣佈力爭在2033年進行首次載人火星探測之前,中國載有“祝融號”火星車的“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已經於5月15日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著陸。這是中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中國官方還透露,在開始載人探測前,中國還會進行機器人火星探測,進行火星基地選址考察、原位資源利用系統建設等項目。預計在2030年底前還將有一次不載人的往返任務,採集火星土壤樣本。

華盛頓緣何擔憂北京太空行動

意大利行星科學家羅伯托·奧羅西(Roberto Orosei)告訴《自然》雜誌,中國“一舉做了美國宇航局幾十年的事情”,而美國天體物理學家喬納森·麥克道爾(Jonathan McDowell)則表示,中國決定在其首次火星探測之旅中包括一輛火星車是“非常大膽的舉動”。

與此同時,美國多家媒體的報導說,中國已經在太空和航天領域超越美國,美國可能必須對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的大膽舉動感到擔心和警惕。

美國空軍現役情報官利安·齊維茨基少校(Maj. Liane Zivitski)早在去年6月份曾在《美國國防新聞周刊》(Defense News)發表署名文章說,中國決心取代美國,成為太空中的主導力量。在宣示其和平意圖的同時,北京的準則是將太空視為軍事領域,並正在大力投資旨在確保經濟和軍事優勢的空間基礎設施。

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喬治華盛頓大學(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太空政策研究所教授亨利·赫茲菲爾德(Henry Hertzfeld)對美國之音表示,美國當然有理由對中國的太空行動感到擔憂。

赫茲菲爾德認為,這是因為美中兩國在政治和經濟上存在明顯的差異,而隨著中國先進的航天能力的發展,來自中國的競爭和潛在威脅是實實在在的。

“不過,美國也仍然在空間技術方面繼續取得進展;美國強調需要全球合作,努力使太空環境具有可供未來使用的持續性,並遵守國際準則和標準,” 赫茲菲爾德說。

米爾·薩達特(Mir Sadat)博士曾經擔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政策主任,負責國防和空間政策問題的機構間協調。薩達特本週二(6月29日)在“世界政治研究所” (The Institute of World Politics)的一次演講中也對中國最近的太空行動感到擔憂。

薩達特認為,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太空競爭,不是關於美中兩國文化和政治制度的競爭;而是關於哪個國家的企業家和經濟將會受益,那個國家的人民將真正受益的問題。作為全球世界的一員,美國希望全人類都能夠受益。

“不幸的是,這不是中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他們的目光只盯著中國人的利益,認為中國的利益先於其他人。當然美國也有創業者的心態,但我們的想法是,讓所有人從中致富,而不是想去想傷害別人,” 薩達特說。

中國的“嫦娥五號”2020年登陸月球,並且帶回1731克月球土壤樣本。中國當時曾經宣布,樣本將用於三個用途:科學研究、公眾知識宣傳科普、與世界其它國家的科學家進行共享。

薩達特在演講中還提到,目前美國有許多討論都是圍繞著這樣的一種擔心:如果中國不像自己所說的那樣,與世界其它國家分享研究成果該怎麼辦?

“如果他們鑽取月球上的東西,然後他們摧毀月球上的一些部分呢?誰要為此負責?如果他們設法不讓其它國家也去從月球上提取東西怎麼辦?如果太空中發生碰撞怎麼辦?” 薩達特說。

華盛頓非黨派智庫“國家利益中心”(Center for the National Interest)美國外交政策高級研究員保羅·桑德斯(Paul J. Saunders)對美國之音表示,太空系統是美國國家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它們可以提供導彈發射的預警以及軍事通信和時間和地點的數據;而這些數據是現代聯網軍事力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鑑於此,美國別無選擇,只能根據需要密切監視和應對其競爭對手(包括中國和俄羅斯)的空間能力,” 桑德斯說。

華盛頓如何應對?

美國許多人擔心,中國政府有著主宰太空的衝動,而美國則必須採取反制措施,去應對中國在太空領域咄咄逼人的勢頭。華盛頓應該如何應對?是競爭還是合作?

在外交政策專家桑德斯看來,在太空或者地球上進行毫無限制的軍事競爭,可能是極其危險的事情。美國應該就太空、陸、海、空軍事行動,以及網絡活動與中國保持公開的溝通。

桑德斯認為,美中兩國和其它國家在製定共同認可的“道路規則”和程序,以避免誤判、誤解、錯誤溝通方面有著共同利益。

“儘管如此,美國還必須像保護其陸地那樣,在太空中保護其重要的國家安全利益。這似乎需要與包括中俄在內的競爭對手展開激烈的競爭,” 桑德斯說。

喬治華盛頓大學太空政策教授赫茲菲爾德則表示,華盛頓對於來自北京太空威脅的對策,應該是取決於北京對某些特定資產的實際威脅,而不是北京在空間技術方面的潛在進展和進步。

北京與莫斯科聯手

與此同時,俄羅斯和中國上個月中旬(6月16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的全球太空探索(GLEX)會議上,公佈了一項聯合國際月球研究站的路線圖,以指導中俄兩國在該領域的合作和發展。並且表示,這一計劃已經引起了一些國家和組織的興趣。

美國《紐約時報》6月17日的一則報導說,“地緣政治競爭延伸至太空:中俄聯手對抗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已經開始製定雄心勃勃的任務計劃,直接與美國及其合作夥伴競爭,“開創了一個可能與第一次太空競爭同樣激烈的新時代”。

報導稱,北京和莫斯科已經聯手,計劃在2024年執行一項前往小行星的機器人任務。中俄兩國還將協同進行一系列月球任務,目標是2030年在月球南極建立一個永久性研究基地。

太空政策專家赫茲菲爾德認為,當前美中之間的太空競爭和中俄的太空聯手行動,並不會導致像上世紀60年代那樣的一場太空競賽。美國正在繼續研發“門戶”(Gateway)和“阿爾忒彌斯”(Artemis)項目,並且與其它國家在這些項目中開展合作努力。月球上有很多研究和開發的可能性,其它國際合作項目顯然也有潛力。

“但這不必像20世紀60年代那樣,在那裡就做一個事情:成為一場太空競賽;而是可以演變成各種具有不同的研發與和平目標的不同任務;使得人類最終能夠更多地了解月球和外層空間,” 赫茲菲爾德說。

“國家利益中心”的外交政策專家桑德斯告訴美國之音,雖然不斷升級的競爭似乎正在削弱太空合作的基礎,“但美國應繼續向中國和俄羅斯提供美國太空活動的和平合作,同時對中俄兩國的空間活動進行質詢”。

“不管中國和俄羅斯如何行動,美國都有興趣重返月球,向火星派遣載人飛船,在太空中尋求和探索經濟機會。隨著美國商業航天工業的擴張和發展,其中一些這樣的活動很可能會自然而然地發生,”他說。

桑德斯同時相信,在其它領域,美國政府應該,而且很可能會通過與美國在歐洲和亞洲的盟國,以及其它國際夥伴一起支持一些關鍵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