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中兩國關係因為貿易、南中國海以及台灣等熱點問題而急劇惡化。美國有學者認為,儘管兩國在短期內也許能夠避免一場大傷元氣的貿易戰,但是美中關係的長期走向幾乎肯定是不斷惡化的戰略衝突,甚至可能是一場全面的冷戰。
表面上,美中關係維持著基本的穩定。就在去年4月,川普總統在海湖莊園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舉行了一次成功的峰會,同年11月,中國以 “國事訪問+” 的高規格接待了川普的來訪。但是好景不長。
美中關係因熱點問題而不斷惡化
美中這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目前陷入了一場不斷惡化的貿易之爭。雙方的高級經貿官員進行了幾個回合的貿易談判,但是仍然未達成協議。
北京與華盛頓也公開批評對方在南中國海炫耀武力。美國國防部在南中國海開展航行自由行動的同時,在最近因為它所說的中國繼續將南中國海軍事化而收回了對中國發出的參加2018環太平洋軍演的邀請。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在最近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會議上表示,這只是美方做出的初步反應。他說,中國在今後可能面臨更為嚴厲的懲罰。
在台灣問題上,北京對台北民進黨政府的打壓招致了美國的強烈反彈。在中國加快了在外交上孤立台灣的努力以及派遣戰鬥機和航空母艦進入台灣海峽之後,美國官員表示,美國計劃向台灣海峽派遣航母戰鬥群。美國國會在今年也通過了加強美台高層交流的《台灣旅行法》。
這個星期,在天安門事件29週年之際,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罕見的發表聲明,敦促中國政府“公佈那些被殺害、拘留或失蹤者的情況,釋放那些由於努力讓天安門事件不被遺忘而坐牢的人,並結束對示威參與者及其家屬的持續騷擾”。中國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北京也堅決拒絕美國對它提出的壓制香港民主的批評。
對華接觸政策
美國克萊蒙麥肯納大學政治學教授裴敏欣認為,美中關係在過去五年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他6月6日在國際媒體項目辛迪加在一篇文章中說:“中國日益回歸威權主義,這個過程在今年3月廢除國家主席任期限製而達到高潮。與此同時,中國採取了體現在'2025中國製造'計劃的國家產業政策。還有,中國繼續在南中國海進行島礁建設,以改變那裡的領土現實。它還執著的向前推進幾乎不加遮掩的對美國全球主導權提出挑戰的'一帶一路'倡議。”
這位學者說,所有這些讓美國確信,它的對華接觸政策徹底失敗了。
他說,儘管美國目前還沒有制定一個新的對華政策,但是它對付中國的手法的方向是明確的。他指出,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出台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與美國國防戰略明確的把中國視為“修正主義大國”,並決心抗衡中國“把美國擠出亞太地區”的努力。
在他看來,美國就是基於這個戰略目標最近在經濟上採取了一些動作,包括川普要求中國在兩年內把對美貿易順差減少2千億美元。另外,美國國會即將通過限制中國在美國投資的法案,並正在製定限制給那些到美國的大學學習尖端科技的中國學生發放簽證的計劃。
戰略衝突甚至冷戰
著有《中國的裙帶資本主義》的裴敏欣認為,美中目前在貿易問題上的爭端實際上超越了經濟領域,這使得這場貿易爭端更難管控。在他看來,中國也許通過做出實質性的讓步以及好的運氣來避免在短期內與美國爆發一場破壞性的貿易戰,但是美中關係的長期走向幾乎肯定是不斷惡化的戰略衝突,而且甚至是一場全面冷戰。
他說,在這種情景下,遏制中國將成為美國對華政策的組織性的原則,而且雙方都會把經濟上的相互依存看作是不可接受的戰略負資產。
他寫道,“對於美國來說,允許中國繼續進入它的市場並獲得技術等於是給它提供在經濟上並進而在戰略上擊敗美國的工具。對於中國來說,經濟上的脫鉤和技術上獨立於美國,不管代價有多大,對維護穩定和確保中國的戰略目標來說都將被看成是至關重要的。”
裴敏欣認為,在經濟上脫鉤後,美國與中國在其地緣政治上的競爭中保持克制的理由要少得多。儘管他不認為這兩個核大國之間會爆發一場熱戰,但是他們幾乎可能會進行軍備競賽,並有可能通過代理戰爭把它們之間的戰略衝突擴展到全球最不穩定的地區。
管控戰略衝突
不過這位學者認為,由於美中兩國並不希望捲入這樣一場危險而且代價高昂的冷戰,因此第二種情景,即管控的戰略衝突,是更可能的。在這種情景下,經濟脫鉤將是逐步發生的,但不會全面脫鉤。儘管美中關係的本質是對抗性的,但是雙方都有經濟上的動力來維持一個工作關係。同樣,兩國會積極的爭奪軍事優勢與盟友,他們也不會進行代理戰或是對與對方發生武裝衝突的力量或團體提供直接的軍事支持。
在他看來,至少在短期內,美中關係最可能的方向是走向“交易性的衝突”,其特徵是頻繁的經濟和外交爭吵以及偶爾的合作。在這種情況下,雙邊的緊張將繼續上升,因為單個的爭端是在具體交換條件下單獨得到解決的,因此缺少任何戰略連貫性。
裴敏欣判斷說,因此,不管美中兩國目前的貿易爭端如何發展,美中看來正在滑向長期的衝突。不管這種衝突以何種形式出現,它將給美中雙方、亞洲以及全球穩定帶來高昂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