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兩週年之際烏克蘭如何看待北京立場?

2024年2月16日烏克蘭「康乃馨」榴彈砲向烏克蘭頓內茨克地區前線的俄羅斯陣地開火

當地時間2024年2月24日,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兩週年紀念日。久拖不決的俄烏戰爭引發各方關於「烏克蘭疲勞症」的擔憂。

2024年2月1日,歐盟克服內部阻力決定追加500億歐元支援烏克蘭。近期美國向烏克蘭增援610億美元的法案在國會受到部分議員阻撓,2024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為川普如若再次當選的情境中美國和北約是否繼續挺烏增添不確定性。

2023年2月24日,即俄烏戰爭一周年的時候,中國外交部曾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雖然表示反對使用核武和生化武器,但是該文件既沒有明確俄烏戰爭中的侵略方,也沒有呼籲俄羅斯撤軍。

烏克蘭民眾對北京立場觀感負面

正在斯洛伐克班斯卡-比斯特里察的馬傑伊·貝爾大學攻讀國際關係專業的烏克蘭青年尤里·魯薩紐克(Yurii Rusaniuk)向美國之音表示,雖然北京聲稱「勸和促談”,但明顯偏向俄羅斯一邊。「烏克蘭民眾對中國人民普遍友好,但對中國政府支持莫斯科的立場觀感負面,」他說。

他認為,俄烏戰爭已經持續兩年之久,何時結束將取決於西方盟國何時向烏克蘭提供能夠戰勝俄羅斯的軍事裝備和物資,烏克蘭必須恢復其在1991年取得國際認可的疆界(即“ 91邊界」),而西方盟國一直擔心局勢進一步升級而對此猶豫不決。

魯薩紐克打算在斯洛伐克完成學業後歸國,為烏克蘭反攻和重建盡己所能貢獻才幹,提供志工和專業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烏克蘭於1992年建交,承認1991年烏克蘭獨立後的主權和包括克里米亞半島在內的領土範圍,是最早與烏克蘭建交的國家之一。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半島後,北京對此既未予以承認,也未予以譴責。

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中國駐歐使節釋放矛盾訊號。對於烏克蘭政府關於恢復1991年國界的主張,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曾於2023年表示:「我不認為有什麼不行」;而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則稱,克里米亞是否屬於烏克蘭“取決於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引發外交風波和輿論海嘯。事後,中國駐法國大使館聲明盧沙野爭議言論僅為其「個人觀點」。

值得注意的是,傅聰這番不反對烏克蘭「91邊界」主張的表態是在歐盟中國商會「中歐商業高峰論壇」之後發表的。此前,歐盟高級官員曾多次表示希望中國在勸阻俄羅斯撤軍問題上發揮更大作用。

一位來自哈爾科夫地區附近的烏克蘭青年向美國之音表示,烏克蘭民眾對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未能利用其與俄羅斯的特殊關係要求俄羅斯撤軍感到失望,中國「中立」立場旨在透過俄羅斯削弱美國和西方;大多數烏克蘭人仍然支持恢復包括克里米亞半島在內的“91邊界”,但他認為這在未來三到五年內難以實現。

北京調停俄烏戰爭未現實質進展

2023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電話。隨後,北京派出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赴烏克蘭、波蘭、法國、德國和俄羅斯訪問。此後,中國與烏克蘭在俄烏戰爭調停問題上沒有明顯成果。

布拉格國際事務協會(Asociace pro mezinárodní otázky)中國問題研究員菲利普·舍博克(Filip Šebok)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時候說:「儘管北京表示支持和平談判,但到目前為止並未對此投入任何重要的政治資本,中國試圖避免進一步捲入俄烏戰爭。一方面,北京沒有向俄羅斯提供直接的軍事支持,並且由於擔心受到西方的二級制裁,中國也謹慎地避免自身利益受損,包括限制銀行對俄金融業務。另一方面,中國試圖利用這場戰爭來削弱美國的地位,在國際輿論中呼應莫斯科關於戰爭的虛假敘事。”

舍博克預計,中國和烏克蘭之間可能會繼續展開對話,這是中國塑造自身國際形象的面子工程,但不太可能出現任何實質的外交突破。

近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再次呼籲「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並稱北約應「從武力神話中醒來」。有報導稱,歐盟正在醞釀針對協助俄羅斯的三家中國大陸公司和一家香港公司實施制裁,這項計畫還需得到歐盟成員國同意。2023年4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面中,警告如果中國向俄羅斯直接或間接提供軍事裝備,將嚴重損害歐中關係。

2024年1月29日,烏克蘭駐華大使帕夫洛·裡亞比金會見了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烏克蘭駐華大使館發布的新聞稿稱“雙方互相確認支持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但中國外交部發布的新聞稿僅提及雙方就烏克蘭危機“交換意見”。

關於基輔和北京之間是否有意在2024年舉行高層會晤,包括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間進行會晤的安排,還沒有進一步消息。美國之音向烏克蘭外交部提出上述置評請求,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