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工程人員“盡最大努力”搶修電力網

  • 美國之音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烏克蘭努力試圖恢復幾百萬居民的水電服務

烏克蘭星期四(11月24日)全天都在努力試圖恢復幾百萬居民的水電服務,俄羅斯對烏克蘭基礎設施的攻擊正在帶來沈重代價。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烏克蘭工程人員“盡最大努力”搶修電力網

星期三,包括基輔和利沃夫在內的烏克蘭主要城市遭到一系列導彈襲擊。基輔市長維塔利·克利奇科(Vitali Klitschko)說,到星期四夜晚,60%的住宅斷電。他在電報(Telegram)平台上說,電力工程人員“正在盡最大努力”來恢復電力。

城市官員對法新社(AFP)說,供水服務已全面恢復。

然而,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星期四在每晚視頻講話中說:“截至今晚,15個州的供水仍然有問題。”

澤連斯基說:“最困難的情況發生在基輔、基洛夫格勒、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利沃夫、波爾塔瓦和哈爾科夫等州。但是與向關鍵基礎設施供電一道,我們還供水和供暖。”

他補充說:“電力情況在幾乎所有州仍然是艱難的。然而,我們正在一點一點地擺脫斷電。”

烏克蘭大部分地區的天氣星期四徘徊在攝氏幾度,根據預報,今後幾天會有雨雪。

九個月前的星期四,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下令展開“特別軍事行動”,目的是將烏克蘭“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前蘇聯共和國烏克蘭自從1991年以來就是獨立國家。美國和西方盟友譴責了俄羅斯的入侵,並向基輔提供了大量的軍事和其它援助。

上個月,莫斯科開始把攻擊目標對準基輔的電網,這顯然是試圖阻礙烏克蘭的抗戰能力,並迫使基輔走上談判桌。基輔表示,這些襲擊顯然是意圖傷害平民,這構成了戰爭罪行。

烏克蘭東部城市克拉馬托爾斯克一家醫院的院長奧列克謝·亞科夫連科(Oleksiy Yakovlenko)對法新社說:“他們打擊平民基礎設施的方式,除了引起憤怒之外,沒有什麼用處。”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裡·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對路透社說,烏克蘭人正在蒙受苦難,這是基輔的過錯,因為基輔方面拒絕答應莫斯科的要求。他沒有詳細說出莫斯科的要求。烏克蘭表示,只有在俄軍撤走後才會停止戰鬥。

俄羅斯的空襲幾乎把烏克蘭的能源系統推到崩潰邊緣。

NASA公佈的歐洲夜間燈光分佈衛星圖顯示俄羅斯空襲使烏克蘭燈光明顯減少。(2022年11月23日)

路透社(Reuters)報導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佈的衛星圖像顯示,從太空俯瞰,烏克蘭在地球上已經成為漆黑一片。

有關官員注意到烏克蘭人正在經受的困難,他們為民眾開通了數以千計的“無敵點”,這些地點有供暖和供電,提供熱餐、電力和互聯網連接。總統辦公室高級官員基裡洛·季莫申科(Kyrylo Tymoshenko)說,截至星期四早晨,全烏各地已經開通了3700多處這樣的地點。

星期三晚間,澤連斯基通過視頻在聯合國安理會露面。他說,俄羅斯導彈當天襲擊了醫院、學校、交通運輸目標和居民區。澤連斯基說,烏克蘭正在等待國際社會做出“非常堅定的回應”。

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瓦西里·涅邊賈(Vasily Nebenzya)拒絕接受他所說的烏克蘭及西方支持者發出的“魯莽的威脅和最後通牒”。

俄羅斯星期三的空襲使首都基輔等多處烏克蘭城市斷電。當局說,在基輔,有至少10人死於一次空襲。

與此同時,國際能源署(IEA)署長法蒂赫·比羅爾(Fatih Birol)說,由於有相當多的儲備,歐洲今年幾個月裡應該能夠應對天然氣供應短缺問題。

然而,他在德國政府在柏林主辦的一次能源研討會上說,歐洲大陸下一個冬季可能會有更大的問題。

據美聯社(AP)報導,比羅爾說,除非發生不可預見的事件,“歐洲將以某些經濟和社會頭疼、這裡和那裡的擦傷挺過今冬,”這是歐洲自身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的努力結果。

他補充說:“下一個冬季將比這一個冬季更為困難。”

比羅爾說,俄羅斯向歐洲的供氣明年可能會徹底中斷,而中國隨著其經濟從大流行病中恢復過來,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勢必增加。

美聯社報導說,他還說,國際能源署預測,2023年上線的新天然氣能力將是二十年來最低的。

比羅爾說:“這是歐洲今天需要為下一年做準備的原因。”他補充說,歐洲國家之間的團結是關鍵。歐洲普遍支持烏克蘭。

另外也在星期四,總部在海牙的失蹤人口國際調查委員會(ICMP)歐洲項目主任馬修·霍利德(Matthew Holliday)說,在烏克蘭戰爭期間,有超過1.5萬人失蹤。

該組織今年7月在基輔開設了一家辦事處,幫助烏克蘭記錄和追蹤失蹤人口。霍利德說,不清楚有多少人被強行轉移,被扣押在俄羅斯,仍然活著但與家人分離,或者已經死亡並被埋葬於臨時墳墓。

(本文參考了美聯社、法新社和路透社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