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烏克蘭戰後重建之路將更加仰賴中國一帶一路

中國“一帶一路”項目全球擴展示意圖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分析人士:烏克蘭戰後重建之路將更加仰賴中國一帶一路

俄烏交戰繼續延燒,中國“一帶一路”計劃在烏克蘭的投資是否受到波及引發討論。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烏克蘭地處東歐與西歐交匯處,是中國一帶一路計劃的“絲綢之路”所必經要道,具有地緣戰略的重要性。儘管戰火可能造成烏克蘭港口封閉等立即而短暫的貿易中斷,但長遠來看,不管戰爭最後結果如何,無論是烏克蘭現在的政府繼續主政,還是變成俄羅斯魁儡政權,烏克蘭戰後重建之路對中國的仰賴都會不減反增。

路透社日前報導,中國在2019年超越俄羅斯成為烏克蘭的最大單一貿易夥伴,去年貿易總額為189.8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近80%。報導說,2021年烏克蘭對中國的出口額為80億美元,以大宗商品鐵礦石、玉米和葵花籽油為主,而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以機械和消費品為主,約109.7億美元。

烏克蘭在2017年起正式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是最早響應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烏克蘭基礎設施部部長弗拉基米爾·奧梅利安曾在2018年9月表示,烏克蘭將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計劃在2030年前投入600億美元發展交通運輸,以提升該國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地位。2020年,烏中雙方簽署了加強基礎設施融資和建設等領域合作的協議項目

中國官媒新華社今年1月根據中國海關統計數字指出,2021年的前11個月,中烏貨物貿易額達173.6億美元,同比增長31.7%,再創歷史新高,中國繼續穩居烏克蘭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此外,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21年前11個月,中資企業在烏國的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額達66.4億美元,也躍居同期中方在歐亞地區國家的首位。

中烏“準戰略關係”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和烏克蘭維持一種“準戰略關係”,因為烏克蘭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它是所有前蘇聯當中除了俄羅斯以外、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並且位於東歐跟西歐的交匯處,也是歐洲的糧倉,是北非、中東和東南亞國家的主要穀物供應國。在俄國的北溪和南溪天然氣管道建成之前,烏克蘭同時也是俄國主要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運輸交通要道。因此,中國如果想要跟歐洲國家交流,不管是從陸路還是空路都一定要經過烏克蘭。

台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楊三億。(楊三億提供)

台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楊三億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烏克蘭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很快就獲得中國承認其為一個獨立國家,中烏並於1992年建交,由此可以看出烏克蘭對中國的重要性。

楊三億說:“中烏之間具有一種準戰略關係,就是說大國的戰略關係是中國跟俄羅斯、中國跟歐盟和中國跟美國,中國跟烏克蘭是一個準戰略關係,因為它戰略地位(位置)非常重要,所以過往一段時間,中國跟烏克蘭的關係是非常好的。”

他說,除了礦藏和農產品之外,中烏之間也有一些軍事上的合作,中國是烏克蘭出口軍火的主要國家之一,比如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其前身“瓦良格號”就是烏克蘭造船廠製造;中國的野牛級氣墊登陸艇也來自烏克蘭。

楊三億表示,烏克蘭自2017年加入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後,中國對烏克蘭有很多投資,包括中糧集團在烏克蘭南部的尼古拉耶夫海港興建了一個造價7500萬美元的糧油中轉碼頭,以利糧食出口;中國太平洋建設集團為烏克蘭首都基輔修建一條地鐵;另外,中國港灣公司也承接黑海沿岸的切爾諾莫斯克港的清淤疏浚工作。

此外,中國華為公司標下基輔地鐵4G網路建設項目;中國最大的風力發電巨頭龍源電力在尤日內市(Yuzhne)興建大型風力發電場,而在建的南方風電站項目成為迄今中資企業在烏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

2月24日,俄羅斯軍事入侵烏克蘭。2月28日,俄烏開始談判。

戰後持續維持友誼

前日內瓦安全政策中心(GCSP)常駐執行官傅庸(Philipp Fluri)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用“一個有趣的伙伴”和“一個尷尬的伙伴”來形容中國對烏克蘭和對俄羅斯的關係。他表示,烏克蘭和中國彼此是重要的貿易夥伴,有趣之處在於,中國基本上是考量其在歐洲的利益,而且認為烏克蘭遲早會倒向歐盟,所以中國在對歐洲國家的發言措辭也很有趣,總是說“我們來了”、“我們是協助國家發展的幫手”等。

他說,俄羅斯則是一個尷尬夥伴,因為這場戰爭是由俄羅斯發動,雖然外界通常稱之為烏克蘭危機,但實際上它是俄羅斯危機,甚至也不是俄羅斯危機,而是“一個由俄羅斯老頭子挑起的普京危機”,沒有人想要加入戰局,即使中國也不願意,因為中國並不需要這場危機,這會讓中國的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傅庸並表示:“烏克蘭在未來的重建中,不管在任何形式的管理下,仍然會為中國保留一帶一路倡議,而中國的意圖也顯然是繼續與烏克蘭保持良好關係。”

分析人士研判,俄烏之戰的走向可能有四個:一個是俄國完全併吞烏克蘭,但這種可能性較小;第二種是分割,如同2014年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宣布獨立一樣;第三種是普京講得最多的就是要烏克蘭中立;最後一種是出兵嚇唬西方後撤軍。而烏克蘭保持中立將對中國最有利,因為烏國土地面積很廣又不加入任何一個軍事組織,將使中國的外交策略揮灑空間最大。

中國投資恐毀於旦夕

有分析認為,在俄烏爆發衝突前,中國在烏克蘭的投資就經常遇到阻礙,因為烏克蘭商業環境不佳,中國企業經常遭遇到合約糾紛,導致中國公司時常有無法開工建設的情況。如今俄烏戰爭爆發,難保過去中國幫忙烏克蘭興建的基礎設施不會被摧毀,等於中國這幾年在烏克蘭投資的建設毀於旦夕。

除此之外,烏克蘭前途未卜,萬一戰後烏克蘭的所有權歸屬於俄羅斯所有,未來的重建工程就像是俄羅斯一手包辦克里米亞重建工程一樣的模式,中國難以分到一杯羹,甚至因為中國的手伸到烏克蘭而觸動了俄羅斯的利益,使得中國在烏克蘭的“一帶一路”項目也可能會被取消。如果烏克蘭還能擁有主權,但因為戰爭經濟受到重創,未來是否有能力補償中國投資的損失,恐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不回”。

美國德州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翁履中提供)

不過,美國德州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有不同看法。他認為,烏克蘭的戰後重建之路將使得烏克蘭更加需要中國,因為中國的一帶一路投資在此時可以提供更快更多的資源。即使未來由俄羅斯主導重建,但在全球化的經貿關係下,俄羅斯不可能全部都靠自己,烏克蘭也仍是需要外貿,而且俄羅斯在戰後對外形像大傷,俄國如果想對外做生意,中國反而是相對好用的招牌。

他說,俄烏戰爭對中國“一帶一路”雖然或有些許阻礙,但這個阻礙不會長久,因為戰爭總會落幕,無論結局是什麼,烏克蘭的地理位置仍在那裡,這處中國一帶一路必經之路不會憑空消失。

翁履中說:“只不過他們(中國)協調的對象,就是對口的窗口,也許是澤連斯基政府換一個政府,也許換的是親俄政府也不一定,但關鍵是這個一帶一路計劃,在一切比較塵埃落定之後還是會繼續進行,所以中國跟烏克蘭未來的任何政權都還是需要繼續打交道。”

翁履中說,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現在盡量保持中立不去批評俄羅斯的原因,因為它未來能夠分到利益的機會,將大於現在就加入美國陣營去批評普京。

俄國需要中國幫忙籌資

前日內瓦安全政策中心(GCSP)常駐執行官傅庸也說,除非烏克蘭被徹底摧毀,但他強調這種可能性並不大,否則在一切塵埃落定之後,將可以看到中烏貿易關係持續延續。

傅庸說:“所以不管最終衝突結果為何,中國所面對的烏克蘭領導層還是會對中國一帶一路計劃保持興趣,對中烏貿易關係和投資關係感到興趣。所以,戰爭對一帶一路倡議來說,並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在某個時間點,我們將會看到中國和烏克蘭之間的合作延續下去。”

台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楊三億表示,俄國對烏克蘭發動攻擊的目的不是要驅逐中國,而是為了要烏克蘭不要加入北約;相反的,中俄兩國在北京冬奧前後如此緊密的合作給予外界諸多想像空間,所以他並不認為中國在這一次的俄烏戰爭裡會受到多大的利益損害。尤其,俄國受到西方經濟制裁,未來在很多方面都還要靠中國幫忙籌資,包括烏克蘭的戰後重建工程。因此,他認為即使俄國管轄烏克蘭也不會廢除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

楊三億說,反而是中國在俄烏戰爭的發言表態會令一些中東歐和中西歐國家豎起耳朵、睜大眼睛來看中國的作為,因為中東歐國家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17+1框架下、近幾年來花很大力氣培養的戰略要地,而中西歐國家則是對歐盟深具影響力,過去與中國有過激烈的競爭關係。這些國家都盯著看,看看中國到底是他們戰略上的敵人還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