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北京在香港實施港版國安法後,特朗普政府高官積極展開與歐洲國家協調對抗中國的一致立場。有分析人士說,美國加強與歐洲民主陣營的團結有助於共同應對中國在東亞地區的威脅。
在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及副國安顧問博明訪問英、法、德、意大利等國家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這個星期也出訪英國和丹麥。
星期二,蓬佩奧在倫敦的一個記者會上說,他與英方的討論“當然是以中國共產黨帶來的挑戰,以及源自中國武漢的新冠病毒開場。”他還表示,中國共產黨利用新冠疫情掠取自己利益的做法非常可恥,“與其幫助世界,習總書記卻讓全世界看到了共產黨的真面目。我們談了關於看到香港自由如何被壓迫。我們看到中國共產黨霸凌它的鄰國、在南中國海軍事設施,以及它挑起與印度的致命衝突。”
蓬佩奧說,他希望能夠建立一個能理解到這個威脅的聯盟,以便集體說服中國共產黨,從事這種行為並不符合他們的最佳利益。
前英國駐台代表麥瑞禮(Michael Reilly)說,如果要有一個對中國更為協調的跨大西洋立場,現在正是70年來美歐合作的最佳時機。
“歐洲對中國的態度,我會說,可能是自1989年天安門大屠殺或更早以來最低潮的時候。這種態度改變的原因是大家都熟悉的,那就是愈來愈多人體認到,遠遠不如西方原先理想中的,經過40多年後中國會逐漸匯聚一起,如今大家已經意識到,至少在習近平治下,中國愈來愈成為一個威脅。正如你所說,歐盟現在已經將中國標註為一個系統性對手。”
在全球台灣研究中心近日針對“跨大西洋應對台海兩岸關係做法”的網絡討論中麥瑞禮說,原來歐洲盡量避免在美中之間選邊,但在美國現任政府下歐洲面對愈來愈大的壓力必須在兩者間作出選擇,“如果被迫要選擇,歐洲會選哪一邊是毫無懸念的”,因為跨大西洋關係是歐洲安全的重要基礎,美歐有人權、尊嚴、法治等共同價值,“我們與中國沒有這些共享價值。”
不過麥瑞禮坦白指出,儘管美歐在協調對中國立場的過程中會有許多合作的機會,但那些機會對台灣“基本上都是負面的”,雖然台灣希望能與歐洲改善關係,不過還是必須克服一些挑戰。
他說,首先,美歐對中國更強硬並不代表歐洲有理由去支持不在它雷達屏幕上的台灣,例如歐盟最近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開放安全旅遊名單中就沒有包括台灣,儘管台灣在疫情中表現優異也受到普遍讚揚。
其次,麥瑞禮說,歐洲是否能在對台灣的立場上更進一步,最重要的推力必須來自美國,因為以北約為例,美國是跨大西洋地緣戰略的主要領導者,因此像蓬佩奧之前與歐洲舉行的對話應該愈多愈好,雙方才能在安全議題上有做更多協調。
至於英國與台灣的關係,麥瑞禮說,英國一直在香港因素的考量下對台灣相對保守,如今由於港版國安法的問題,英國祇會在與台灣交往時更加謹慎,避免為英中關係增添刺激。
儘管有這些挑戰,麥瑞禮認為還是有一些正面跡象顯示跨大西洋在地區安全的合作可以對中國發出信號,例如過去幾年來法國和英國軍艦在南中國海的自由航行,“如果能有在那些自由航行上有更正式的做法,雖然它還是很有限,但仍然可以發出一個清楚的信號。”
他提到,一般預料,英國政府將今年晚些時候宣布增加在東亞地區的軍事存在,如果能夠增加與美國、法國及其他國家,如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對這種軍事部署的協調,並且有更多的聯合演習和訓練,那將有助於歐洲對地區的長期承諾,對地區安全的影響也更大。
對於美國之音問到,北京在香港實施國安法後已經引發各方對台海情勢可能升級的擔憂,歐洲如何與美國在緩解地區緊張上有更多協調。
麥瑞禮答覆說,現在的問題是歐洲在地區的作為是緩解或增加緊張?因為自韓戰之後歐洲就沒有涉入東亞地區的安全活動,當然在香港移交後更是如此,雖然英國與法國增加在地區的自由航行,但那也是有限度的。
“唯一能緩解緊張的辦法就是中國自己能退讓。所以歐洲要發出的信息就是退讓,而不是跑到那裡拿著一把槍去威脅中國。至於中國是否聽從那個信息?只有時間才知道,因為它沒有短期的答案。不過至今為止,我們從習近平看到的是他顯然不準備降低緊張。他似乎認為還可以再往前走。”
布魯塞爾研究機構俄羅斯、歐洲和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方嫻雅(Theresa Fallon)說,中國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加大對歐洲投資,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各國都在爭取中國的經濟投資,因此歐洲無法團結應對中國的挑戰才是問題所在,例如挪威在頒給劉曉波諾貝爾和平獎後,原本其他歐洲國家應該支持挪威支持對中國人權的做法,但“蘇格蘭卻拿走了原本挪威對中國出口的鮭魚貿易” ,所以歐洲在對中國立場上無法團結,也給了中國分化歐洲的機會。
除了經濟的誘因外,另外還有恐懼的因素也讓許多國家無法對中國強硬,因為他們害怕受到中國的報復,方嫻雅說,最近中歐峰會在聲明中將移除一句提到新冠病毒來自武漢的描述,就是歐盟與會代表團自我審查的結果。
她再提到一個最新的例子,就是7月13日歐盟關於北京在香港實施國安法應採取何種反制措施的討論,就因為受到兩個中國在歐洲最親密貿易夥伴--希臘和匈牙利的抵制而沖淡。
“如果他們能發出同一個聲音,你能想像一下嗎?如果你能讓所有27個歐盟成員國都發出同一個聲音,中國就必須接受那個立場。不過相反的,中國卻將它們分而治之,中國讓每一個成員國都對中國的投資或商業項目說選我!選我!”
方嫻雅認為,歐洲國家必須更團結才不會被中國各個擊破,但現在大家普遍都需要中國的經濟投資,尤其是疫情過後各國都擔心經濟復原的問題,因此有許多德國企業已經趕著到中國去談生意,“我到現在還沒看到有甚麼辦法可繞過以這個問題。”
與此同時,新冠疫情後台灣在歐洲的能見度增加是否也會影響今後歐洲對台灣的態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發展。
台灣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說,台灣的確在歐盟和其他歐洲國家比以往更受到歡迎,不過這種現像是否轉換成外交行動還有待觀察,例如歐洲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對台灣捐給口罩給歐盟表達公開感謝,這是過去未曾見過的情形,但德國政府發言人在對台灣捐口罩給德國一事表示感謝時,卻連“台灣”兩字都說不出口。
賴怡忠說,事實上有些歐洲國家長期以來對台灣的待遇比美國還好,在訪台官員的級別上反而有一些副部長,甚至是部長級官員公開訪台;相對而言,美國祇要是有助理部長以上官員訪台就已經算是“了不得的大事”,因此他認為歐洲國家可以更靈活運用其一中政策來發展與台灣的關係。
“當我們談到所謂的“一中”政策是,當然不同歐盟成員國有他們各自不同的定義,不過實際上它涉及如何適度地界定這個“一中”政策。但界定它的權力事實上歸屬於每一個歐盟成員國本身。如何運用並理解到你有這個籌碼,我認為這對我們歐洲朋友實際去感受真的很重要。”
在與美國共同應對中國在地區的安全挑戰上,英國政府不久前曾表示有意把新建造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部署在遠東地區。如果計劃能夠實現,這艘航母將參加日本和美國的聯合軍事演習。
不過這個計劃引來中國的嚴重警告。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說,如果英方派遣航母到亞洲,那將是危險的一步,他勸告英國不要跟隨美國挑戰中國的主權。
與此同時,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星期三也在一個記者會上指出,在中國正積極擴大其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和威權國際秩序之際,台灣處於捍衛民主自由前線,台灣希望能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以捍衛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呼籲國際社會對北京發出一個明確信息,那就是他們反對北京在香港推動國安法的強硬手段。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星期三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蓬佩奧讚揚英國對華採取強硬立場,稱美英正採取更加協調的行動,以團結一致應對中國共產黨帶來的威脅”的提問答覆說,美方在國際關係中“拉幫結夥,挑動意識形態對立”,同和平、發展與合作的時代潮流格格不入,也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願望背道而馳,注定不會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