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來自重慶的蔣旻曦2016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學習。今年夏天,她獲得了哥大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學位。對於下一步的打算,蔣旻曦沒有太多猶豫。
她說:“我覺得當老師可以自己去研究一些喜歡的東西。但是當老師大概還是需要一個博士學位,所以我會在哥大繼續讀下去。”
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院位於曼哈頓中城。在這裡執教的夏明教授1997年從費城天普大學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如果兩人有機會面對面交流的話,夏明會全力支持蔣旻曦的選擇。
他說:“我從事政治科學研究已經有30多年。我覺得美國的博士研究生教育是一個拱頂石的作用。我覺得任何一個真是想做學問的人,真正想做教授的人,那麼無論如何的話,我覺得美國的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真是世界第一流的。”
夏明和蔣旻曦在紐約市相距不足5英里,但兩人留學美國的經歷則跨越了20多年。
佩姬-布盧門撒爾是美國權威教育諮詢機構國際教育協會(IIE)的高級顧問。她在過去30年裡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和觀察不同世代的中國留學生。
她說:“我覺得最大的區別是現在來美國的中國學生已經掌握了很多關於美國的信息,他們很熟悉美國的文化。他們對於美國的預期在很多方面更加現實一些。他們的年齡也越來越小,可能不像早先的留學生那麼成熟。80年代來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很多人已經三四十歲了。”
布盧門撒爾說,早期來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幾乎全部是理工科的,主要學習工程、計算機、物理等學科。現在,仍然有很多中國學生選擇這些學科,但新來的留學生心態更加開放,商科可能在本科和研究生層面都是最熱門的學科。但有更多人選擇藝術、心理學、音樂等等。
畫家嚴力居住在紐約皇后區。他是1980年代中期中國大幅放鬆自費留學後最早來美國的留學生之一。抵達紐約後的最初幾個月,嚴力暫住在好友艾未未的公寓。1985年9月,即將就讀普瑞特藝術學院的嚴力去學校面見導師並辦理入學手續。導師的建議改變了他的留學軌跡。
他說:“他說,你作為一個藝術家現在已經具備了這個條件。因為我不能說英文,是艾未未跟我一起去的。他就對艾未未說,嚴力應該先學英文。然後我們倆就很高興,不用讀了反而高興,為什麼呢?因為不用付這個學費了。”
接下來的四個學期,嚴力在曼哈頓上東區的紐約城市大學亨特學院苦讀英文。身上的積蓄花完後,他依靠賣畫、攝影、導遊甚至幫人遛狗支撐學業。
1990年代初,口袋裡揣著一百美元從上海來到費城的夏明對半工半讀也不陌生。在中餐館、圖書館和學校倉庫的打工收入幫助他完成了學業。攻讀博士的最初四年,他每個週末都要為一名教授整理花園。
他說:“當時不斷地嘔吐、吐黃水。現在我知道,其實我是對這些花草有過敏,但是當時不知道。就是以為我累了,結果每個星期我必須就要這樣掙到錢,一個星期的飯菜就有了。”
即將在哥大攻讀博士的蔣旻曦偶爾在校園裡擔任導遊。她的朋友圈裡幾乎沒人因為經濟壓力而必須打工。不過蔣旻曦說,每一代中國留學生都有自己必鬚麵對的獨特挑戰。
她說:“我們這一代出來的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和父母的紐帶和老一代留學生比可能會更獨特一點。所以我們在選擇回國或者留在這裡的時候可能會有很多考慮,因為會覺得父母不能單獨留在國內。”
紐約藝術家嚴力說:“其實我們對美國更了解,因為我們用日常困難和解決問題去了解美國。而他們在大學英文就學好了,家裡給的錢,或者有獎學金。他們來到美國,但是對美國了解的深度,肯定不如老的這一代人。”
蔣旻曦計劃在未來三四年裡拿到博士學位。之後的去留,她並不急於決定。
她說:“我覺得以後回國也挺好。國內這幾年發展的挺好,像環境這一塊,國內這幾年的研究經費要比國外多很多,而且國內也很重視這個問題。美國這邊技術很先進,剛好在這邊學完回去也可以發揮自己的用處。”
對於城市大學的夏明教授而言,何去何從的決定在踏上美國土地的一刻就已經作出。
他說:“在機場,我看到美利堅的國旗,看到藍藍的天和低低的白雲,我當時就對自己說,這就是我的國家。我永不回望。”
國際教育協會高級顧問布盧門撒爾說:“這個決定和兩國經濟有很大關係。中國的經濟增長迅速。如果你從美國拿到一個好的學位,在加上流利的英文,在全球化的環境下可以游刃有餘,中國是有工作機會的。”
距離紐約大約一小時車程的紐海文是耶魯大學所在地。斯特林紀念圖書館位於該校主校區。從這座哥特式建築的正門走進圖書館後向右轉,人們會看到一間寬敞明亮的閱覽室。閱覽室門口擺放著一尊身著長衫的中國人銅像。他就是1850年進入耶魯讀書,被稱為“中國留美第一人”的容閎。
國際教育協會高級顧問布盧門撒爾說:“1854年,容閎從耶魯大學畢業,這是美中兩國教育交流的真正開始。容閎隨後又從中國組織了上百名幼童來到美國的寄宿學校學習。隨後,我們的關係經歷了很多變化。儘管美國和中國的政治關係跌宕起伏,但兩國教育交流的走勢卻始終是相對積極的。”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自1978年中國政府恢復向美國派遣留學生以來,已經有超過146萬名學生學者赴美留學。2007年後,留美門檻進一步降低。中國人赴美留學呈現井噴式增長,並在2014年首次突破30萬人。
過去40年,中國人留美在學生年齡、人員構成、專業選擇和就業方向等方面不斷演變。但美國優秀的教育資源和頂尖的科研環境,則始終是吸引一代又一代中國學人來此深造,改寫人生故事的首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