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兩岸緊張局勢加劇之際,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機本周連日襲擾台灣鄰近空域,並接連釋出多兵種實兵演練以及兩棲登陸演習視頻,恫嚇台灣意味濃厚。軍事戰略與安全專家說,自2025年起,解放軍對台灣本島實施“聯合登島作戰”方式可能產生明顯改變,至2035年越趨成熟,將從傳統的兩棲登陸轉變為“岸對岸”登陸,而直接投送至台灣本島的第一批部隊將是解放軍最精銳的兵力,台灣務必提高警惕。
陸海空動作頻頻
解放軍軍機2020年一共擾台5704架次,本週更是幾乎天天襲擾台灣防空識別區,“台灣西南空域”臉書粉絲專頁根據國防部每日公佈數據的統計,解放軍軍機5月至12日止,累計進入台灣空域10天,台灣廣播驅離紀錄共計18次。自2021年起累計至今,解放軍機進入台灣空域達110天,台灣廣播驅離紀錄共計321次。
空軍之外,解放軍陸、海軍也動作頻頻。中國海軍官方微博日前發布071型、舷號985的兩棲船塢登陸艦“祁連山艦”在南中國海進行演練。央視軍事5月11日發布陸軍第72集團軍某旅多兵種聯合演練渡海登陸的視頻,出動船塢登陸艦、兩棲裝甲車以及新型氣墊登陸艇等多型裝備,演練多兵種協同以及多方式立體投送等課目。5月10日,中國央視的軍事頻道也發布“野馬”氣墊登陸艇駛出071型船塢登陸艦,而後快速搶灘後返回母艦的畫面,被視為恫嚇台灣意味濃厚。
然近來關於台灣恐成為世界危險地帶的討論甚囂塵上,但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陳剛認為,這樣的說法離現實比較遙遠,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兵力仍處於軍隊與國防現代化的過程,儘管在海軍以及尖端武器的研發上有進步,但仍有相當程度的“短版”必須彌補,包括軍改時間不夠長,聯合指揮體系需要磨合等等;另一方面,武力犯台也不符合中國優先想要使用和平方式完成統一的戰略目標。
陳剛對美國之音說:“大陸的國防其實還是為了它的政治戰略所服務的,它的政治戰略對台灣來講,應該還是一個和平統一的戰略目標。從目前各方面戰略發展、國防軍事準備來講的話,除非有突發事件,否則我覺得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武力攻台)不是一個很現實的情況。”
或採取速戰速決模式
軍事專家普遍認為,如果中共真要武力犯台,將會採取“速戰速決”的模式,但目前解放軍除關鍵戰力和跨海投送能力仍嫌不足外,更重要的是,在這個作戰必須不斷保持物資和人員的動員與集結都能及時且準確的補給,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過程。當作戰節奏越快,補給到達的速度也必須越快,整個過程只能用“川流不息”來形容。
不過,中國目前的後勤輸送或動員效率與速度都不及這個標準,軍事專家研判,如果中共現階段武力犯台,只能用傳統的兩棲登陸方式,頂多輔以一些空中機動作戰,比如少部分部隊搭乘運輸機空降,或特戰人員直接搭乘直升機空降等,但即使付出非常大的代價也不一定能奪島成功,因此軍事專家們研判,現階段中共武力犯台的機率不高。
今年初,中國領導人、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中央軍委2021年1號命令,向全軍發布開訓動員令,強調練兵備戰,要求軍事訓練四大轉變,朝建軍百年奮鬥目標邁進。根據新華社報導,這四大轉變分別是:由被動適應戰爭轉向主動設計戰爭、由合同訓練轉為多軍種聯合訓練、加入人工智能技術,以及由打贏當面對手轉向為製衡對手。
開訓動員主要依據去年11月7日起施行的“聯合作戰綱要(試行)”,全面推動共軍軍事訓練轉型,建構新型軍事訓練體系,也就是說,解放軍練習聯合作戰才在起步階段,想要現階段奪島成功不切實際。
訓練轉型標本兼治
不過,隨著解放軍訓練開始轉型,聯合戰力將會出現新的面貌,犯台方式也將隨之改變。
在北京駐點22年、著有《捍衛行動─1996台海飛彈危機風雲錄》、《三戰風雲─新形勢下的台海危機》等書的軍事專家亓樂義對美國之音說,解放軍過去的訓練是打贏“當面”對手,亦即台灣,後來發現那隻是“治標”而已,“治本”仍在美國;因此,現在解放軍不再是要當面打贏對手,而是朝著制衡美國,讓其不敢或無法介入台海的方向努力。
亓樂義認為,中共目前尚無奪島能力,奪島也將是中共採取威懾、封控、破壞、癱瘓、打擊等犯台模式的最後一個步驟。他說:“(中共未來)犯台的特點將是以主動設計戰爭,聯合作戰為特點,並且融入人工智慧的技術,特別是無人作戰系統,空中的、水面的、水下的,它現在正在做,有人跟無人的協同作戰會變成對台作戰的一個新的樣式,同時以製衡美國使其無法干涉台灣問題為條件的戰爭。”
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國軍事專家告訴美國之音,台灣的海空聯合防衛體系具有相當水準,令解放軍不敢輕易進犯,除非台灣軍民士氣低落、一戰即潰,否則純粹就兩岸戰力分析,解放軍並無速戰速決的把握。
分析人士表示,在“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目標下,解放軍制定了許多戰力整建的目標,希望在2025到2035年之內能夠快速提升作戰水準。比如在關鍵戰力部分,到2035年,中國預計會有6艘航母。在跨海投送最需要的大型運輸機方面,中國現有不到50架,但到2035預計會有超過200架,換句話說,解放軍關鍵戰力在2035年時,機艦數量會增加,從而大幅提升整體作戰能力。
關鍵戰力將大幅提升
台灣淡江大學戰略所學者揭仲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共在武力犯台的整備上做了一些調整改變,使得未來解放軍對台灣本島實施“聯合登島作戰”的方式可能發生明顯改變,以具備在2035年快速攻台的能力。
首先,中共自2018年開始對軍隊後備總動員體係以及後勤保障體係做了大規模調整,如果2035年順利完成,按照中方宣稱,它的集團軍所需要的作戰物資可以在24小時內準備完成,每個旅所需要的作戰物資可以在4個小時內準備完成。當解放軍作戰物資可以快速完成準備,就代表軍隊能夠很快出動,將可實現“速戰速決”的第一步。
其次,解放軍希望運用先進資訊技術和通訊設備,發展更有效的指揮管制系統,以及實現登陸載具的改變,從傳統的兩棲登陸調整為以空中機動與運用特種登陸載具為主的“超地平線”,甚至“岸對岸”登陸攻擊,也就是說,改成依賴從空中搭乘直升機,或從海上搭乘高速氣墊登陸艇,直接將兵力從中國東南沿海投送至台灣周邊。
揭仲補充說,解放軍2035年的另一個目標是“指揮智能化”,未來只需輸入幾個關鍵參數,電腦就會主動設計一場從戰術到動員的作戰方案,並同時完成命令發布,整個指揮決策過程與調整決策都會加快,以符合速戰速決。
一次性精準打擊?
揭仲介紹說,在岸對岸投送的過程前,通常會有一個比較短促、火力打擊的階段,中共現階段的火力攻擊會把時間拉得較長,而且會分好幾波。但到2030-2035時,解放軍可能調整戰術,採取短促且精準的一次性打擊,在給台灣海空軍造成暫時性癱瘓後,開闢一個“空中走郎”或“海上走廊”,再利用直升機、運輸機,還有高速氣墊船,快速地把部隊經由空中跟海上走廊直接投送到台灣的戰術要點附近。
揭仲表示:“這些投送的部隊都是從各精銳單位抽調特別編組的對台攻擊軍,所抽調的單位可能是空中突擊旅、特戰旅、空降兵的合成旅、海軍陸戰隊等等。所以到了2030-2035的時候,它(解放軍)送到台灣來的第一波部隊會非常精銳,這一部隊不但作戰能力強,他們的裝備又是最好,而且配備了最現代化的指管通情系統。”
不過,揭仲表示,雖然解放軍希望2035年可以達到速戰速決的目標,甚至希望在西太平洋能有效應付美軍的干預,這並不代表2035年中共就一定犯台,這需要中共領導層審時度勢作出這個政治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