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追求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 美國之音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台灣追求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台灣追求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一些學者認為,台灣作為世界第22大經濟體,有能力為國際社會做出貢獻,但卻被排除在聯合國所屬組織之外,也不能參與其它許多國際組織,這不僅是台灣的損失,也是國際社會的損失;其原因是北京總是把它的“一個中國政策”放在台灣為國際社會作貢獻之上,為此,美國應該為台灣發出更多聲音。

星期四,美國國會眾院外交委員會通過了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決議,要求行政當局協助台灣恢復其世衛組織觀察員身份。2016年中,台灣9年來首次被世界衛生大會拒之門外。

台灣參與世衛非成功模式

但是,華盛頓智庫國際與戰略研究中心亞洲事務高級顧問葛來儀認為,馬英九政府時期中國大陸允許台灣參與世衛組織並不是一個成功的模式,台灣仍受到很大限制,

她說:“從2009到2016年,台灣提出136次參加技術性會議的要求,只成功參加了41次,僅30% 多一點。”

葛來儀認為,台灣對國際組織的參與不應取決於北京對台北的好惡,“我希望台灣能真正參與,而不需要由北京根據台灣領導人是不是他們喜好的人,或台灣的政策是不是他們喜歡的,來加以控制。”

葛來儀認為,台灣不能參與國際組織不僅是台灣的損失,也是國際社會的損失。比如,台灣有先進的通信、導航和監控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統,但由於台灣不是國際民航組織成員,無法很容易地讓整個國際社會分享其成果;另外,國際刑警組織有24小時數據庫,但台灣卻無法進入,利用數據識別罪犯。

國際組織由北京把持造成更大損失

美國綺色佳大學文理學院院長王維正教授指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擔任國際組織的現任或前任負責人,如國際刑警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民航組織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使得這種損失更為嚴重。

他說:“所有這些組織都對台灣很重要,因為台灣能夠做出貢獻。但遺憾的是,這些組織的負責人看來都喜歡把'一個中國政策'置於台灣能做出積極貢獻之上。所以我認為這造成了更大的損失。”

賓州大學政治學教授雅克·迪萊爾認為,台灣不能參與聯合國和許多國際組織是不合理的,但卻是無奈的現實。他說,“事實是北京是許多聯合國系統和其它國際組織的守門人,它願意就可以使用這個槓桿。我不認為北京的做法對海峽兩岸而言是明智的。但這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

美國的支持仍舉足輕重

但是王維正教授認為,美國的聲音對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依然舉足輕重,他說:“每年美國國會呼籲美國總統和行政當局提供進展報告,衛生部長發出聲音,給予台灣關鍵性支持。當美國發聲了,歐盟也發聲,日本也發聲。我感到過去一年美國沒有為台灣發出足夠多的聲音,美國應該開始發出更多聲音。”

星期三,美國外交政策研究所在台北駐紐約經文處舉行“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研討會。與會者認為,台北政府爭取參與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組織,重點在於有意義地參與,而非追求成為其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