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台灣在AI需求激增之下對核能表達“開放”態度

  • 美國之音

2013年3月9日,反核活動人士在台北總統府前舉行抗議活動,參加街頭表演。台灣各地數萬名反核活動人士走上街頭,敦促政府終止核電.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彭博:台灣在AI需求激增之下對核能表達“開放”態度

台灣行政院長卓榮泰在星期日(10月20日)刊出的《彭博》專訪中表示,對於採用新核能技術因應人工智慧(AI)熱潮下芯片製造商激增的電力需求,台灣政府態度「非常開放」。 《彭博》指出,這是迄今最強烈的跡象之一,顯示台灣政府正在重新思考其過往的反核立場。

卓榮泰接受《彭博》訪問時說:「只要台灣內部對於核能安全達到共識,在處理核廢料方面有明確方向和保證,大家有高度的共識,我們可以公開討論。」

卓榮泰並稱:「我們希望台灣也能跟上全球趨勢和新核能技術的步伐。」卓榮泰同時重申,在2030年之前,台灣的工業用電供應不成問題。

卓榮泰在《彭博》專訪中也提到,將要求台灣電力公司確保讓已退役核電廠員工留任。他說,必須保留這些專業人力,「因為我們需要為未來的核能技術發展做好準備,也要因應核廢料等後端處理,以及因應任何可能的修法。」

台灣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週一(10月21日)表示,沒有所謂立場轉變的情況,針對新的核能技術,政院不止一次對外說明,在「安全、核廢料問題得到解決、社會有共識」的三個前提下,政府都採取開放態度。

李慧芝強調,目前政府的工作重點是如期、如質完成興建中的電廠,也要持續開發多元綠能,除了運作中的風力、光電、水力,未來也將擴大研發氫能、地熱等新能源。

台灣經濟部週一表示,行政團隊對核能立場一致,亦即“核安要確保、核廢能處理,社會有共識”,並且對新能源科技發展持開放態度。不論是核能或地熱,只要是對台灣發展好的科技,都會繼續密切關注研究。

反思核能的背景:AI浪潮用電需求與國防考量

《彭博》報道指出,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導致福島核電廠事故之後,台灣民眾對核能的支持度大幅下降。然而隨著人工智慧蓬勃發展,芯片製造商的電力需求持續成長,使政府的反核政策越來越難以維持。

台灣今年兩度調漲電價,最近一次是本月中旬開始工業用電平均調漲12.5%。

《彭博》報道提到,台灣並非唯一重新檢視核能的地區。微軟(Microsoft)擬重啟賓州已關閉的三哩島核電廠,承諾購買全部發電量。同時,谷歌和亞馬遜公司都在投資下一代核能技術。

菲律賓為了解決缺電問題,也和南韓簽署協議,就重啟封存的巴丹核電廠進行可行性研究。

除了芯片製造商用電需求,《彭博》通報指出,另一因素是中國模擬封鎖台灣的軍演。

「儘管沒有衝突迫在眉睫的跡象,但台灣官員必須考慮可能的能源中斷風險,」報告寫道。

台積電與民主供應鏈

卓榮泰在《彭博》專訪中將台灣半導體巨頭台積電(TSMC)的海外佈局,視為台灣與理念相近民主國家建立更緊密關係的一環。台積電生產了全球大部分最先進的半導體,在AI浪潮下,美國、日本和歐洲國家積極邀請台積電赴當地設廠。

卓榮泰表示,台灣政府支持台積電的海外擴展計劃,並希望透過加強與民主國家的合作,對抗中國的威脅。

中國一直聲稱民主自治的台灣是其領土,並表示必要時將透過武力控制台灣。

卓榮泰也說,希望英偉達(Nvidia)、英飛凌(Infineon)和超威半導體(AMD)等企業能在台灣設立研發基地。

「台灣的經濟韌性來自我們與友好國家的夥伴關係,」卓榮泰說。

“台灣擁有強大的垂直整合供應鏈,這也是我們認為台灣在民主供應鏈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