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灣台北市士林區的士林夜市是台北市內最大、也最為人所知的夜市。最近幾年來,大量遊客,尤其是大陸游客的湧入使得攤販售賣的產品結構和品質都出現變化。有人甚至擔心,由於攤販一味的迎合遊客的喜好,而忽視本地客源,因此士林夜市會有逐步走向沒落......
台北 —
位於台灣台北市士林區的士林夜市是台北市內最大、也最為人所知的夜市。最近幾年來,大量遊客,尤其是大陸游客的湧入使得攤販售賣的產品結構和品質都出現變化。有人甚至擔心,由於攤販一味的迎合遊客的喜好,而忽視本地客源,因此士林夜市會有逐步走向沒落的危機。美國之音記者走訪了士林夜市,實地探究這一夜市正在經歷的轉型。
晚上6點多從台北捷運地鐵公交系統的劍潭站下車,一出來就能感覺到士林夜市的熱鬧與渲囂。這里人潮湧動,商販攤位林立,一片熱鬧的景象。街面上的攤販以出售衣服、百貨為主,小吃攤則主要集中在地下室。
按照標牌一路來到地下室的美食街,滿眼是令人眼饞的各色小吃和人潮。
那麼究竟現在的士林夜市有沒有以前熱鬧呢?
這位賣牛肉麵的攤販說:“好像沒有以前熱鬧。
(問:您覺得原因是什麼?)
這個我也不知道。”
*政府改建士林夜市造成的影響*
來夜市買小吃的一位台灣本地人說,士林夜市現在不及以前熱鬧,與政府的改建有很大的關係。
他說:“以前是集中在一個地方,然後從這裡逛到這邊。政府為了徵收地基蓋大樓,就把夜市拆掉了。拆開了又變得民眾逛比較不方便,然後又經過三次的拆遷,人大概都散掉了。”
在1909年就設立的士林市場以小吃與攤商為主,發展至今仍然如此。 1999年,政府對這一市場進行規劃改建,2011年12月改建完成。
*迎合大陸游客,改賣遊客所知道的產品*
這位台灣本地客說,改建後的美食攤設在地下室,而且空間又很窄,如果不是因為愛吃,他是不會到這裡來的。他說,由於來這裡的客人8成是遊客,因此,現在這些美食攤上賣的東西比較趨同,因為大家都改賣比較為遊客所知道的那些產品。
他說:“以前的夜市,比如大餅包小餅,一家到兩家而已,都各有特色,可是因為來的人,大家都做一樣。只有我們在地的人才會知道哪一家真正的好吃。”
在美食攤上出售台灣知名小吃大餅包小餅的吳大姐也認為,士林夜市大不如以前。
她說:“差很多。以前比較熱鬧,現在變得比較不好。以前有五、六百個攤位,現在不到一百家。”
至於原因,她說:“因為這裡不(被)看好。這裡是新的夜市。因為自從舊鐵皮屋到現在,搬來搬去,會讓人覺得越改越差。空間小就算了,而且租金又貴。”
*觀光客為主 攤販出售品質受影響*
這位攤主也表示,由於現在夜市的客人主要以觀光客為主,這種客源上的改變也影響到攤販出售產品的品質,因為他們不需要考慮到回頭客。
她說:“品質都會變得不一樣,原本好吃的變得不好吃,就是為了大陸客、觀光客,敷衍這樣子。”
自從2011年士林市場規劃了大客車停車車位後,士林夜市成為大陸游客的必遊景點。去年底,這裡發生了水果攤“坑殺陸客”事件,導致夜市形象受損。
在夜市街面上經營了10幾年衣服攤位的黃小姐說,現在來夜市的人一樣多,但是趨勢不同,因此也影響到她們販售的東西。
她說:“我們做生意的客人不同了,改變了。原本這邊都是台灣客人,當地的客人比較多,那現在外來客比較多,那販售的東西就會更改。營銷的東西就要顧及觀光客,除非你的東西非常有特色,就可能台灣客人你也可以吃得到,外來客也OK。”
她說,這個市場的改變主要是這兩三年。
當然,正在轉型的士林夜市對每一個攤販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
在1989年就開始在士林夜市經營鐵板燒生意的這位師傅說,以前的生意稍微好一點,不過現在與以前也差不了太多。
他說:“以前,二、三十年前生意好做。現在也可以,也是人很多。”
*分析:應該以本地客為主*
台灣的一些學者認為,觀光客雖然會帶來新的商機,但是若只顧眼前利益,一味的迎合他們的喜好,長期下來,反而失去夜市呈現當地生活與文化的風采,而這才是夜市最吸引人的地方。
他們呼籲商家還是要以本地客為主,想辦法提高自己的產品對中產階級和年輕人這些主要消費群體的吸引力,才會使夜市呈現出持久的勃勃生機。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位於台灣台北市士林區的士林夜市是台北市內最大、也最為人所知的夜市。最近幾年來,大量遊客,尤其是大陸游客的湧入使得攤販售賣的產品結構和品質都出現變化。有人甚至擔心,由於攤販一味的迎合遊客的喜好,而忽視本地客源,因此士林夜市會有逐步走向沒落的危機。美國之音記者走訪了士林夜市,實地探究這一夜市正在經歷的轉型。
按照標牌一路來到地下室的美食街,滿眼是令人眼饞的各色小吃和人潮。
那麼究竟現在的士林夜市有沒有以前熱鬧呢?
這位賣牛肉麵的攤販說:“好像沒有以前熱鬧。
(問:您覺得原因是什麼?)
這個我也不知道。”
*政府改建士林夜市造成的影響*
來夜市買小吃的一位台灣本地人說,士林夜市現在不及以前熱鬧,與政府的改建有很大的關係。
他說:“以前是集中在一個地方,然後從這裡逛到這邊。政府為了徵收地基蓋大樓,就把夜市拆掉了。拆開了又變得民眾逛比較不方便,然後又經過三次的拆遷,人大概都散掉了。”
在1909年就設立的士林市場以小吃與攤商為主,發展至今仍然如此。 1999年,政府對這一市場進行規劃改建,2011年12月改建完成。
*迎合大陸游客,改賣遊客所知道的產品*
他說:“以前的夜市,比如大餅包小餅,一家到兩家而已,都各有特色,可是因為來的人,大家都做一樣。只有我們在地的人才會知道哪一家真正的好吃。”
她說:“差很多。以前比較熱鬧,現在變得比較不好。以前有五、六百個攤位,現在不到一百家。”
至於原因,她說:“因為這裡不(被)看好。這裡是新的夜市。因為自從舊鐵皮屋到現在,搬來搬去,會讓人覺得越改越差。空間小就算了,而且租金又貴。”
*觀光客為主 攤販出售品質受影響*
這位攤主也表示,由於現在夜市的客人主要以觀光客為主,這種客源上的改變也影響到攤販出售產品的品質,因為他們不需要考慮到回頭客。
自從2011年士林市場規劃了大客車停車車位後,士林夜市成為大陸游客的必遊景點。去年底,這裡發生了水果攤“坑殺陸客”事件,導致夜市形象受損。
在夜市街面上經營了10幾年衣服攤位的黃小姐說,現在來夜市的人一樣多,但是趨勢不同,因此也影響到她們販售的東西。
她說:“我們做生意的客人不同了,改變了。原本這邊都是台灣客人,當地的客人比較多,那現在外來客比較多,那販售的東西就會更改。營銷的東西就要顧及觀光客,除非你的東西非常有特色,就可能台灣客人你也可以吃得到,外來客也OK。”
當然,正在轉型的士林夜市對每一個攤販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
在1989年就開始在士林夜市經營鐵板燒生意的這位師傅說,以前的生意稍微好一點,不過現在與以前也差不了太多。
他說:“以前,二、三十年前生意好做。現在也可以,也是人很多。”
*分析:應該以本地客為主*
台灣的一些學者認為,觀光客雖然會帶來新的商機,但是若只顧眼前利益,一味的迎合他們的喜好,長期下來,反而失去夜市呈現當地生活與文化的風采,而這才是夜市最吸引人的地方。
他們呼籲商家還是要以本地客為主,想辦法提高自己的產品對中產階級和年輕人這些主要消費群體的吸引力,才會使夜市呈現出持久的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