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關當局表示,近兩年,台灣查獲中國製造產品繞道台灣洗產地案件120多件。這些中國產品為逃避關稅把出產地標記從“中國製造”改為“台灣製造”。
台灣財政部關務署官員二(7月14日)說,這些替換台灣製造的違規案件中以輸往美國的案件為最多,有50多件,其次是歐盟。是因為美國在跟中國的貿易戰中大幅度提高了對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
目前這些案件已經被送交台灣經濟部國貿局進行查處。
不過,關務署表示,今年以來中國大陸貨品違規案件只發生了10多起,顯示來台洗產地的情況趨緩。官員說,這是因為病毒大流行導致國際貿易活動顯著加劇。關注中國產品洗產地做法,台灣海關增加了金額,加強了對經過台灣轉運的大陸產品和其原產地標籤是否真實等問題的審查力度。
被查獲的違規轉運貨品包括自行車,塑料薄膜,靜電標籤等。
台灣去年修改了貿易法,為防堵出進口人產地標表明不實的洗產地行為,把洗產地的費用提高10倍,最高罰款約10萬美元,並且可以對違規者連續開罰,或吊銷其輸入或輸出許可。
另外,台灣經濟部還加強了對進入自由貿易港區加工出口區的工具機等產品的監督,並與海關聯手,通過進口產品監視系統管控,主動了解進口來源地,防堵中國大陸產品繞道台灣,改變製造地標記後輸往美國和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