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台灣官員認為,台灣經濟落後鄰近的中韓兩國,原因是年輕人通常不敢冒險創業或研發新一代的高科技產品。
為了讓年輕人更勇於創新,台灣教育部將推出一套新的評鑑過程,讓高等院校能招收到更多有潛力成為企業人才的學生。新的入學方案從2018年開始實施,將加入面試,讓高中畢業生展現他們的課外專長,而不是只會死記課本。
台灣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馬湘萍告訴美國之音,更多元化的招生方式將使更多對研發與創業有興趣的年輕人進入高等院校。
馬湘萍說,如果每個人和其他國家都在研發新的東西,台灣的競爭力自然就會降低。她還說,台灣教育部希望12年國民義務教育不只是側重在考試,未來學生除了強記也應該有其他才能。她補充說,筆試應該只作為一個參考,證明學生具備基本知識。
台灣教育部計劃在2018到2021年之間以新方案取代現有的大學入學標准考試,這將使台灣成為東亞地區的一個特例,目前這個地區的大學招生方式仍然側重死記硬背書本知識。馬湘萍表示,台灣將採取西方國家的做法,嘉獎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像是發表文章等等。而為了培養年輕人對創新的興趣,台灣教育部也將要重新設立學校的課程綱要。
台北銘傳大學法律系三年級學生張維君說,教育改革應進入高等教育。她說,如果官員們在思考提高創新,他們應在大學中推廣創業輔導。她認為,很多學生不敢的原因是,在學校學的東西並不實用。
台灣主要依賴高技術出口,在去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全球競爭力年報中排名第14位,落後於亞洲的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台灣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馬湘萍說,台灣高中學生的父母傳播傳統的中國文化,不鼓勵年輕人嘗試新生事物。但是她說,現在台灣大學設置的激發創新的課程備受歡迎。 台灣每年有大約30萬大學生畢業。馬湘萍說,很多台灣的傳統父母希望有非常穩定的工作,可是很多的學生覺得,要出去做不一樣的事情,比如創業、創新。
今年的考試成績將決定14萬6千高中生將被哪所大學錄取,很多人希望能進入台灣近150所大學中的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