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貨貿談判台灣領導層走平衡木

Sunday Shomari akimhoji mmoja ya waandamanaji.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兩岸貨貿談判台灣領導層走平衡木

來自中國和台灣的貿易代表上星期在台北附近進行了三天的會談,就有關削減台灣貨物關稅的協議開始談判。這些貨物範圍廣泛,包括平板屏幕、機床和石化產品。

海峽兩岸在2013年6月已經簽署了一項服務貿易協議,但是仍未獲得台灣立法院批准。立法院不願批准服貿協議的部分原因是民意的反彈。今年早些時候,服貿協議曾引發大規模抗議。抗議者說,服貿協議將傷害台灣經濟並讓台灣更容易屈從於北京的壓力。

如今,兩岸又就開始就貨物貿易展開類似談判。談判人員擔心,南韓可能首先和中國簽約,從而從中國巨大的經濟那裡獲取更多好處。

這種局面對台灣領導人構成了一個微妙而棘手的政治考驗。台北既希望緩解公眾對與中國關係越來越密切的不安,又希望通過擴大兩岸貿易來推動台灣的經濟。

中國也希望在台灣11月的地方選舉之前展示善意。與北京關係友好的執政黨國民黨希望在地方選舉中擴大民意支持。佛光大學公共事務教授劉義鈞說:

“目前,台灣深感擔憂。南韓和台灣之間的競爭蠻激烈的。只要南韓走在前頭,此間的領導人就會憂心。中國大陸只是希望展示更多善意姿態,想對選舉有更多的影響。”

自從1940年代的內戰後,台灣和中國便一直分治,但中國聲稱台灣島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08年,台灣總統馬英九擱置政治分歧,通過貿易和投資緩解了兩岸矛盾。

此後達成的協議使雙邊貿易在去年達到1240億美元,並使中國成為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但是台灣官員如今擔心其它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比如南韓和東盟把台灣甩在後面。這些國家都在拉近和中國的關係,從而擴大自己的市場准入。台灣的分析人士說,中國希望和台灣的貿易協議能夠為北京加分,幫助走向兩岸和平統一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