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非洲豬瘟疫情持續擴大,台灣政府指責北京當局未依協議通報疫情,5度詢問中國相關疫情全部“石沉大海”沒有回音,中國官員則稱,疫情並非“大規模”,目前已獲有效管控趨於平穩。
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委李退之星期三針對兩岸防疫通報機制舉行記者會。他說,中國已經有23個省區市爆發非洲豬瘟疫情,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依據《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5次去函詢問中國相關疫情防控措施,卻“完全石沉大海”沒有回應。他呼籲北京當局依據協議對台灣提出通報,“不要再這樣傷害兩岸人民的感情了可以嗎?”
防疫檢疫局副局長鄒慧娟說,台灣與中國大陸關於農產品的防疫檢疫有兩個相互通報機制,一個是台灣“農村發展基金會”及中國的“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雙方自2004年至2017年之間曾經就口蹄疫、禽流感等疫情交換信息;另一個是兩岸2009年簽署的《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雙方針對農產品重大疫情及彼此進出口產品截獲的有害檢疫結果相互通報。
她說,雖然台海兩岸有這兩個相互通報機制,但是中國從8月傳出非洲豬瘟疫情以來,卻對台灣通過兩岸合作協議管道5次提出說明疫情的要求沒有回應,她希望中國大陸能通報台灣重要疫情的信息及防控措施,以便台灣做必要的應對部署。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星期三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台灣陸委會稱曾經三度發文希望了解非洲豬瘟疫情但未獲回應一事表示,中國的非洲豬瘟“不是大規模疫情”,自8月發現豬瘟以來,相關部門已採取有效措施,目前疫情已趨平穩,“總體可控”,中國政府防控疫情的措施和成效,得到聯合國農糧組織的肯定。
雖然台海兩岸簽有《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不過馬曉光說,台灣長期以來沒有進口中國大陸豬肉,所以這次非洲豬瘟的疫情通報“並不適用”這個協議,至於兩岸民間非貿易農產品疫情信息交換及防控相互通報機制,“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及台灣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馬曉光說,因為台灣方面在2017年更換基金會人員,“業務被轉型”,因而導致雙方聯繫中斷。
馬曉光說,自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後,中國政府依據“及時、公開、透明”原則發佈疫情,並及時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等國際和區域組織、相關國家及地區進行通報,“台灣作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成員,可以及時獲得動物疫情的信息”,他指責民進黨政府“炮製不實說法”,稱中國“隱瞞疫情”、“防疫失控”,這些都是“不實指責”、“故意炒作”和“借題發揮”,“意圖煽動台灣民眾對大陸的不滿情緒。”
自8月初中國發現第一起非洲豬瘟以來,疫情已經在中國23個三個省市自治區快速蔓延,距離台灣較近的廣東省也發現疫情。
台灣政府近來從入境游客攜帶或棄置物品中查獲帶有非洲豬瘟產品,為防範疫情入侵,自12月18日開始對攜帶豬肉產品入境的遊客加重處罰,第一次被查獲將處以台幣20萬元(約6千5百美元)罰金,第2次罰金即提高至一百萬台幣(約3萬2千美元)。
星期三,台灣政府在高雄機場及屏東漁港舉行緊急防檢疫演習,加強防範措施防堵非洲豬瘟入侵,台灣行政院長賴清德在視察時要求各縣市成立應變中心,否則一旦遭到非洲豬瘟侵襲,將直接衝擊台灣養豬產業達新台幣7百億至8百億元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