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聲浪中 兩岸貿易談判繼續進行

台灣立法院質詢會議展示馬英九總統暢談參與亞投行的圖片(美國之音張永泰拍攝)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反對聲浪中 兩岸貿易談判繼續進行

在兩岸關係緩和了八年之後,台灣與中國大陸於本周展開貿易談判。如果達成協議,這將是影響最深遠的協議。近期以來,中國大陸已漸將目光轉向日本和南韓等貿易伙伴,而雙方關於削減關稅的會談在台灣亦遭到部分民眾反對。

北京和台北的貿易談判代表於本周周二到周四在中國大陸舉行了第十論關於削減進口關稅的談判。這次談判極有可能涉及機械、平板顯示屏等上千個台灣產業。談判預計將在今年之內完成。

台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教授劉義鈞認為,儘管一些台灣人對於中國大陸的政治野心仍存疑慮而反對貿易協議,但他期望出口廠商能夠推動達成協議。

台灣佛光大學教授劉義鈞說:“一定不要低估企業界的影響。如今世界市場的競爭已經迫使政府更加積極地推動這項協議。因此從商業的角度看,我覺得這項議案年內肯定會通過。”

台灣的出口廠商希望協議能夠通過,這樣他們就可以在中國享受更低的關稅。中國去年是台灣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台灣國際貿易局在3月25日發表的一項聲明中指出,台灣在與中國的出口貿易中已經等不起了。

此聲明發佈之時,正值中國與台灣的出口競爭對手—南韓準備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而出口大國日本已經完成和中國的四輪談判。

但台灣總統馬英九所在的國民黨同時也在擔心明年一月總統大選的選情。2014年3月,上千名示威者曾佔領立法院,反對政府與北京簽訂服貿協定。自此以來,這些台灣民眾開始對政府的決策產生影響。
從上世紀四十年代開始,中國方面就對台灣提出主權要求。但在2008年,馬英九政府決定擱置政治分歧,與中國大陸談論經濟和投資議題。目前兩岸已經簽署了21項經濟協定,推動了總量為5千億美元的台灣經濟。

去年,兩岸的貿易額更是達到了1300億美元,因此許多人擔心中國大陸會利用經濟因素促進兩岸實現統一。

台灣凱基證卷的經濟學家蔡耀德認為,因為政府需要在經濟利益和選舉壓力之間取得平衡,削減關稅的談判進程會有所放緩。

他說:“中日韓的FTA協定應該會在年終的時候確認和簽署,這對台灣的出口或貨貿當然有一些壓力,應該會有落後。不過明年年初是台灣的總統大選,在總統大選之前對於外交談判,國內的反對聲音還是比較高的。談判有可能會稍微落後。”

自從去年抵制服貿協定的事件發生之後,中國開始出現厭台情緒。分析人士稱,北京現在更加關注與南韓的貿易關係,且開始懷疑在除去機械和高科技硬件等類別後,與台灣關於削減關稅的談判意義會大打折扣。台灣21世紀智庫協會的首席執行人雷倩認為,這項協定有很大的作秀成分。

21世紀智庫協會雷倩說:“我認為這只是一種姿態,表明兩岸的服貿談判並沒有完全終止。但對於廣大市場和降低主要產業關台灣的稅而言,作用其實不大。”

台灣官員未透露本周的討論議題。但國際貿易局說北京與南韓的關係會成為一個討論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