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重走長征路,感受時代變遷

  • 吳心欣

張楠在沿紅軍長征路線採訪途中留影。

2010年5月,在中共紅軍長征結束75週年到來之際,作為美國之音中文部駐北京記者的張楠,和美國之音英文部駐京記者何宗安一起,沿著當年紅軍長征的路線,採訪和報導了這一歷史性事件所產生的影響以及沿途的變遷。

*重走長征之路*

張楠一行乘車從長征的出發地江西於都出發,歷時21天,行程超過7500公里,最後到達陝北的吳起鎮。張楠表示,他們這一路雖然也經歷了很多困難,但是和當年紅軍的長征相比,他們的旅途完全是小巫見大巫。張楠一路採訪了長征沿線的老百姓,他說,旅途中給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老百姓對官員腐敗的痛恨情緒。

張楠說:“比較突出的印象是,雖然老百姓的生活不同程度有所改善,因為當年紅軍走過的地方是中國最貧窮的地方,這些地區現在仍然是中國的貧窮地區,但是要是縱向來比的話,他們的生活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橫向比他們仍然是貧困地區。但老百姓反映最多的仍然是地方官員的腐敗問題,他們都會提到他們比較懷念毛澤東時代幹部比較廉潔的情況,非常痛恨現在幹部腐敗的問題,希望中央能夠把這個問題好好管一下。”

張楠在長征路途中發回了將近二十篇報導,配合了大量照片,圖文並茂,成為美國之音中文網上一個很受歡迎的專題系列報導。時任美國之音台長丹弗斯奧斯汀贊揚張楠和英文部記者何宗安是“新一代記者的一部分,他們栩栩如生地再現了歷史,他們通過新媒體的平台來講述普通人們的故事。”

張楠在彝族村寨採訪。



*二十年始終秉承公正客觀的新聞報導原則*

對於美國之音這樣一個敏感媒體,在中國採訪時是否很難讓採訪人開口呢?張楠表示自己還比較幸運,他說:“中國老百姓其實採訪起來相對容易,官員接受採訪有一定難度,也不一定,要看你找甚麼人,談甚麼題目,還看場合。比如我採訪過中共十七大,還有每年的人大政協兩會,這個時候有一些官員還是願意接受採訪的。從老百姓來講,被拒絕的不是特別多。”

張楠表示,從1992年正式成為美國之音中文部的員工開始至今,在將近二十年的記者和編輯生涯中,他始終秉承一條原則。他說:“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要客觀,要符合實際,要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還要做平衡的、全面的、客觀的報導,這是我做記者的一個原則。這是美國之音憲章對我們的一個要求。我也盡量這樣來做。”

在常駐中國四年半後,張楠表示自己期盼著重新回到華盛頓總部工作的一天,因為四年多時間中,張楠孤身一人居住在北京,家人都不在身旁,跟家人團聚對張楠來說是很期盼的事情。不過,即使他回到華盛頓工作,張楠表示自己仍會一如既往地持續關注中國問題。